這段時間,零售業很難熬,如何自救,是眼下最棘手的事。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家武漢企業——良品鋪子。
身處武漢,半壁江山受創
良品鋪子奮起自救!
武漢是良品鋪子總部所在地,1月23日,隨著武漢封城,良品鋪子和其他零售企業一樣,在當地政府的要求下,全部門店歇業。
這裡有兩個數據需要注意:
第一,良品鋪子全國2300多家門店中,有823家位於湖北,占比近四成;
第二,2019年上半年,良品鋪子線下銷售收入19億元,湖北貢獻了48%。
可以說,湖北幾乎撐起了良品鋪子的半壁江山,疫情對其業績的衝擊之大,可見一斑。
更要命的是,這個關鍵時刻,良品鋪子還面臨著一件人生大事——上市。
2019年12月,良品鋪子籌備多年的上市計劃正式過會,今年2月,它將正式登陸A股市場。
危急關頭,良品鋪子高層緊急開會,探討如何自救。最終確定的核心策略,是發力線上,讓所有門店把經營重心轉向線上。
2月12日,良品鋪子正式上市這天,副總裁趙剛表示,部分門店的線上訂單量,已經占總訂單的80%,而往年這一平均比例僅為15%左右。良品鋪子的自救策略,可以說是卓有成效。
那麼它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疫情之下,猛藥居然是外賣?
零售業的實體門店轉型做線上,應該怎麼做?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電商。但實際上,以武漢當下的情形,做電商無疑是自尋死路,因為快遞根本送不進來。
真正的選擇應該是外賣。
外賣和電商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區別是配送。而在配送方面,實體門店其實占據著兩個難以被撼動的優勢。
第一是倉儲優勢。
傳統的電商購物,短則兩三天,長則六七天才能送達,就算京東建立了自有物流,也只有少部分商品可以當日達。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發貨倉庫離消費者太遠。
傳統零售業則完全不一樣。經過幾年十幾年的積累,他們大多已經在全國布局了成百上千家門店。這些門店最大的優勢,就是離消費者夠近。
第二是配送時效。
電商的遠水解不了近渴,但傳統零售業,卻可以在消費者下單後,快速調集全國門店信息,找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一家,在短短1小時內送貨上門。
這對於傳統零售企業而言,無疑是打敗純電商品牌的不二法器。
事實上,除了良品鋪子,我們還發現屈臣氏、海王星辰、百果園、永輝超市等大量非餐飲品牌入駐了外賣平台。
當我們以為美團、餓了麼只可以點外賣的時候,外賣的含義已經不只是一日三餐,它還覆蓋了超市、藥店、菜市、水果店等各種各樣的零售業態。
流量見底,用戶需要精心運營
當線下流量不足的時候,大家自然將目光投向線上。但線上流量,從來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良品鋪子的線上流量,我們發現其實主要有三大來源:
一是微信公眾號。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良品鋪子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頭條文章的閱讀量,幾乎篇篇都是10萬+。
標題緊跟熱點,內容製作精美,再加上優惠福利,良品鋪子的每篇文章,都既在提高線上銷量,又在積累線上用戶。事實上,微信公眾號是良品鋪子最大的線上流量來源。
利用評論區引導加微信,積累私域流量
二是門店微信群。
良品鋪子每個門店都有自己的微信群。當顧客在門店購物時,店員會引導顧客加微信再拉入微信群。然後每天發布促銷信息,同時以拼團的形式,實現社群裂變。
良品鋪子通過微信群,積累了大批忠實顧客,而這些顧客會多次復購。關鍵時刻,這批用戶就可以給店鋪帶來很不錯的銷量。
三是電商粉絲群。
無論是淘寶、天貓還是京東,在任何電商平台,企業都可以積累和運營自己的用戶社群,關鍵就在於企業願不願意花心思去做。
2020年的開頭不容易,要想熬過去,必須下猛藥,比如發力外賣。
但2020年以後的日子還長,我們都將面臨線上線下流量同時見底的困境,那時候,決定企業走多遠的,就是能否重視用戶的深度運營和服務了。
2020,線下線上加速融合
2019年,良品鋪子45%的營業收入來自線上渠道,包括京東、天貓、淘寶,美團、餓了麼,以及自營電商平台。另外55%則來源於全國2000多家實體門店。
在良品鋪子的上市招股意向書中,他們表示,計劃募集4.2億元資金,會將其中的3.93億,也就是94%,用於全渠道營銷網絡建設。
全渠道是什麼意思?通俗的說,就是不再區分線下和線上。
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良品鋪子將開設更多線下門店,同時拓展更豐富的線上銷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加大線上與線下渠道的融合。
而這裡面,蘊含著整個零售行業的未來轉型思路。
舉個例子。良品鋪子的天貓店鋪,增設了「附近門店」按鈕,提供「在線下單,門店自提」服務。
事實上,早在2016年雙十一,優衣庫就首先試水了「在線下單,門店自提」服務。消費者下單後,可以在24內直接到最近的門店自提,完美解決了雙十一物流配送慢的難題。
這對於傳統零售企業來說,是輕而易舉可以打敗純電商的優勢所在。
2020年,零售老闆們應該多思考一下,如何借力網際網路的新渠道,同時發揮傳統實體門店的優勢,將企業帶向新的世界。
作者:智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