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葉歷代BWS「鴨子」編年史

2019-08-11     摩托車測評

時至今日,踏板車作為一種摩托車類型對我們這個世界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廣泛而深遠的,現代踏板不僅憑藉簡單易懂的操作俘獲了各國人民的心,同時也發展出多種多樣的風格。


這幾年,跨界越野在踏板界颳起一陣風潮,本田的X-ADV收穫不少關注,今年趁熱打鐵還在東南亞出了台ADV150。



但拿踏板車去越野,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來自巴黎的Vespa車隊便開始參加達喀爾拉力賽了,在沙漠中折騰小綿羊了。



甚至直到前兩年,改裝成銅牙鐵齒的PX200 Rally都還在沙漠中發揚著法國人豁車的精神。


所以說只要心中有征服遠方的夢想,即便是小踏板在面對極端條件時一樣毫無畏懼。



但是要談起國內車迷最早熟知的越野風格踏板,還是當屬山葉的BWS系列。


當年也因為過於有特點的造型被車迷們稱為「山葉鴨子」


聊到BWS的發家史,必然離不開對其二衝程元祖BWS 50的討論。BWS 50於1989年首次推出,直至2019年的今天其最新版本仍在國外銷售,是山葉最受歡迎的運動型踏板車之一。



在這30年間裡,BWS經歷了兩個型號變更(CW50,YW50),三代車型升級,在各個國家地區有著多種名稱(Zuma,Zuma II,Zuma 50F,Zuma 50FX,Zuma X,BWS,BWS 50,BeeWee)。


第一代BWS的剛發布之時,簡單耐用的構造,超短的軸距,倒立式前減震和長行程後減震,為越野設計的強化型鋼管車架,磨砂處理的包圍,最大馬力7匹的50cc二沖發動機輸出暴躁,獨特的雙燈鳥嘴前臉,10寸輪轂配合深紋路越野胎,甚至後輪也達到當時踏板車少見的150寬度。

為了輕量化和小型化,連座桶都未設有,配置十分極端。



BWS的特立獨行一下就吸引了大批車迷的目光,當時非常受歡迎,不過也正因為巨大的人氣造成供貨短缺,初代BWS CW50的首次發售僅持續了兩年,1990年山葉從北美撤下了CW50。



1990年,山葉將BWS CW50的生產由日本日本轉移到法國山葉擁有的MBK工廠。之後其生產的BWS CW50改款車型多被國內車迷稱為MBK鴨子。



後車架重新設計擴大,不僅坐墊變成雙人的了,還增加了一個小座桶,前減震換成了正立式,輪轂也進行了升級,前剎由鼓剎升級為碟剎,外觀上亦有變化,大燈外增加了一塊擋風玻璃。


當年的MBK鴨子還有和NBA聯名的紀念款


但是由於歐洲的人工成本實在太高,而且一直增加,迫不得已,90年代中後期山葉又將生產轉移到了台灣,並研發發了第二代BWS。

但是這次改款山葉對這台車的定位也開始了一部分變化,為了使其更大眾化和熱銷,做出了不少妥協,車體加長了軸距,坐墊加長,這樣后座的體驗無疑更加舒適了,同時呢,將一體化的鳥嘴也分開作為獨立的前擋泥板使用,兩顆大燈也由內置變成了外置,而比較遺憾的是由於後胎改為130寬,過去那種突出的厚輪胎越野車既視感也淡化了。

但是與此同時,相對於彌補的就是排量也進行了升級,開發了100cc兩衝程的版本。


其實第二代BWS也是特別為國內車迷所了解的一代,這其中石頭真鎮的功勞不可埋沒,相信很多老車迷家裡都有收藏一台。



但之後山葉對BWS的進化一直沒有停止嘗試,2007年搞出來一個BWS Next Generation,不過因為喪失了特點的造型在市場上失敗,很快便停產了。


不過山葉痛定思痛,在2011年推出了第三代車型BWS 125,全新電噴,並且搭載四衝程125cc發動機。



而在2012年,山葉推出四沖版50cc BWS 50F取代了經典二沖版本。



BWS 125重新設計的裸把,外露哦的環抱式鋼管車架,重新設計的上下雙頭燈(美版為平行雙頭燈),12寸5輻輪轂加菠蘿胎,無不透露著山葉想要再次打開局面的決心,也確實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並且無論原廠和副廠都提供了大量改裝件,給車迷們帶來了更多個性化選擇。

而隨著BWS的進一步升級,改款更加符合時下年輕人的潮流選擇,最新的BWS R使用不對稱的魚眼透鏡大燈,設定上也跟偏向街道化,適合城市道路代步通勤,台灣售價79800台幣,摺合人民幣約17600元。



BWS為什麼這麼經典,與這個系列30年來的不斷傳承和延續不無關係,也因為其對個性化的追求,雖然現在的BWS離off-road這部分好像越行越遠,但是我們仍為它在漫長歲月中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和驚喜而感動。

說不定面對本田的競爭,下一代的BWS會有較大改動呢?

你記憶中的山葉鴨子BWS是什麼樣的,留言告訴我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nCMpmwBvvf6VcSZzM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