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喜馬拉雅APP超級製作的精品課《郭論·郭德綱品俗文化史》
編輯丨田瀟湘
關於買房,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咱們中國人骨子裡都是渴望有個自己的窩的,畢竟房子也是家的代名詞。平民老百姓為了買房而奔波努力著,那皇帝們呢?他們可不擔心沒地住,那他們操心啥啊?——「裝修」!
皇帝為天下之主,他營造宮殿,主要是向天下人宣布,他是掌權人,彰顯帝王的氣勢。試想一下,一個天下最了不起的人,居然住的還不如一介貧民,那皇室威嚴必將蕩然無存。我們今天主要聊一聊明朝皇帝們折騰宮殿的那些事兒。
因計劃過於浩大停工的皇宮
明太祖朱元璋在65歲的時候曾經說過一番話,他覺得自己的皇宮建造得不咋地,前面高後面低,地勢也不對稱。還說自己本來想要遷都,但是因為年歲大了,精力跟不上,天下又剛剛太平,不忍心再讓百姓受苦,只好聽天由命,湊合住了。
朱元璋的皇宮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修的,從歷史上看,打他這兒起,明朝的皇帝們耗費最大精力乾的事兒,恐怕就是修建皇宮了!這項工程基本上從來沒有中斷過,他們不是要重建皇宮就是維修皇宮,花了14年修建的紫禁城,一直到明代都滅亡了,還在繼續維修!
在洪武二年,他下詔在鳳陽建造中都府。他本人對這件事也十分重視,特意派了不少的官員前往洛陽、開封、長安幾座古都,對不同時期的宮殿進行仔細地考察和記錄。可以說在建中都的時候,朱元璋是想建立一個遠勝於歷朝歷代的宮殿。
根據史料記載,建築所用的木材,不僅「令天下名材至斯」,可以說是窮奢極力,雕刻的圖案也精美絕倫,由於人力物力都集中在修建中都城池和宮殿,南京的宮殿在這期間一度終止建設,時間長達七年。
可惜朱元璋的計劃過於浩大,動用的人力物力實在太多,還有一些不可考證的原因,這次修建中都府的計劃在洪武六年被迫放棄。雖然是這樣,中都府的宮殿布局還是為後來改建南京都城宮殿和營建北京都城繪製了藍圖,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
朱棣:我要建立遠勝前代的皇宮
從永樂四年開始,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平皇宮和城垣了。這時候皇帝對於宮殿的野心再一次浮現,朱棣決定做到朱元璋沒有做到的事情——建立遠勝前代的皇宮。
他召集了一群當時有名的建築師,這群建築師明白這次計劃非同小可,絕非普通皇室建築這麼簡單。於是參考了前幾次建宮殿留下的記錄,並在同年到達北京、實地考察,籌備建造北京故宮的工作。
數萬名民工,在運送石料的道路兩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嚴寒滴水成冰的日子,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兩萬民工一千多頭騾子,用了整整28 天的時間,才將這塊石料運到京城。據現在的專家學者研究,這次宮殿建設的備料過程長達近十年。
永樂時期為建造新的宮殿而進行的采木工作,據說持續了整整13 年。當時選中了楠木作為正殿巨柱的材料,為此派了不少官員和百姓進入四川湖廣等地的森林,在幽深處尋找楠木,可是森林的環境極為惡劣,入山者多,出山者少。
後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的代價。這是第四次建宮殿,明朝終於有了新的國都!
紫禁城的大火,紅紅火火
紫禁城好不容易建好了,但之後兩百年間大大小小的雜修數之不盡。永樂十九年,朱棣才遷進紫禁城一年,前三殿,即現今稱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遇到雷擊引發大火被焚毀。新宮殿才建好沒多久就遇到大火,這場大火燒了兩天兩夜,北京城內到處都能見到火光。
這場大火似乎預示了後來這座皇宮的命運,果然過了兩年,乾清宮又遇到了大火。朱棣只好繼續修建紫禁城。等到明英宗繼位後決定,要好好重建前三殿與乾清宮。正統五年,明英宗動員了七萬人來修建,才終於將紫禁城再一次修好。
明英宗很高興,總算恢復了皇宮的氣派,但沒想到明世宗嘉靖年間紫禁城又遇大火,前三殿和整個外朝都化為灰燼,這次火災之大,清掃工作竟然用了三萬人,花了一個月。面對此情此景,嘉靖帝氣上心頭,病了三個月。之後發憤圖強,覺得一定要吧故宮修好。於是大肆徵集費用,用了四年修好皇宮。
只不過明神宗年間又起火了,這次維修斷斷續續用了三十年。以上這幾次還是比較大的維修工程,中間發生的火災可謂從未斷絕,幾乎紫禁城當中每個地方都被燒過一次。
到1644年,崇禎十七年,紫禁城又遇到大火。不過這次是李自成軍放火少了紫禁城,明朝滅亡了。紫禁城終於不用明朝的皇帝來維修了。
清代的皇帝接手了維修工作,繼續不停地雜修這座皇者之城。直到康熙年間,才終於將紫禁城再一次修好,成為了今天的北京故宮。
關於主播:
郭德綱:相聲演員,電影、電視劇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1996年,創辦北京德雲社。2011年榮登美國《紐約時報》。2013年首次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郭論·郭德綱品俗文化史》本課程講的是朝代更迭文人詞賦間,寫的是社會分合而千年的民間智慧卻常常淹沒在歷史大劇中。講述中國歷史俗世文化,一個你從沒聽過的郭德綱。
關於喜馬拉雅:
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