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這麼高,現在養豬晚了沒?若本錢不多,農村可以養點啥?

2019-10-28   鋤禾園

說到養豬,今年這個話題簡直太熱了。因為人們紛紛感到今年的豬肉肉價簡直高的讓人驚掉眼球。從8月份開始,豬肉價格簡直就像坐上了過山車,一路凱歌。生豬價格從當時的10塊多錢一直漲到了14元。9月份雖然沒有大漲,但是過節的需求也讓人們在豬肉消費上沒少花錢。進了10月份,生豬價格再次大幅上漲,有些地方的日均價格漲幅甚至達到了每天每斤1元的水平。相對比的是人們的心態,從少吃肉到感嘆吃不起。

要說豬肉價格的上漲原因,恐怕多數人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去年開始的一場非瘟。但是要細說8月份和10月份兩次上漲各自的深層原因,還真各有不同。8月份很單純,願意就是生豬供應不足導致的價格上漲。而10月的情況有些專家猜測是人為的。因為人們一致看好年末的生豬價格走勢,所以既然後續價格會更高,那麼就壓欄惜售。還有些養豬場把原來當肥豬賣的母豬,轉而變成了後備母豬,這就讓本來就供應不足的生豬數量進一步不足,從而供需矛盾突出,生豬價格自然會上漲了。

經過一輪環境整治之後,農村一些不達標的工廠企業都關門大吉或者改造升級了,要說農村的產業,除了鄉鎮企業,種植業,也就得數得上養殖產業了,養豬就是養殖產業的一個分支。除了養豬外,農村養殖還以養雞、養鴨、養魚、養鵝和養羊居多,並且規模化養殖成為了趨勢,不過只要在農村家裡生活的,還是每家每戶多多少少會養上幾隻,不是為了賺錢,就是平時自己想吃了,吃起來方便,同時自己喂大的,也放心。

農村規模化養殖,收入是指望在銷路上的。但是要說養啥不愁銷路,這還真不好說,似乎行行都有難念的經,問哪一位農村養殖戶都說自己發愁銷路。但是每家也都有需求量大,行情好的時節,比如過年過節,似乎不管養點啥都很容易賣空。所以我們接下來的分析,只是在具體時間段,對所賣的養殖禽畜具體分析。

先說生豬。那麼現在養豬算不算晚呢?由於去年的非瘟疫情爆發,所以接下來的一兩年里,生豬的供應還是非常緊缺的情況,只要能在不發生疫情的情況下,把豬養好養大,銷路絕對不是事。

不過豬價雖然高,但並不是人們都會去蜂擁而至去養豬,也不會出現明後年豬肉產能過剩。因為雖然非瘟得到了控制,但目前防控還不能馬虎,目前養豬是一件風險和機遇並存的事情。一些原來養豬的人,因為實力所致,都縮小了規模,也有人不再涉足養豬行業徹底轉行得。有不養豬的,也有看見豬肉價高,新加入的。

一般來講,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需4個月左右的時間,但如果是從20-30斤的小豬開始飼養的話,只需要4個月不到就可以了。不過現在市場上缺豬嚴重,不一定能買到小豬,並且母豬的存欄量嚴重不足,養豬行業的高利潤,不是短時間能得以緩解的。

再來說說養雞,現在農村不少地方都存在著規模化的養雞場。養雞的主要成本在飼料和防疫上,按照一隻雞養4個月來算,大概飼料的成本在12-14元。再加上購置雞苗的錢,每隻在3元左右。一隻雞四個月出欄,最低一隻雞在2.5-3斤左右,成活率一般在9成以上,按照500隻雞來計算,4個月就能掙到近17000塊錢,去掉飼料和其他成本,在農村飼養土雞每隻雞還有大概8000元左右的盈利。

現在因為市場缺豬肉,所以也從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雞肉的消費。不過也有養殖戶擔心,豬肉一旦產能恢復之後,不管養豬還是養雞,會不會又再次面臨著環保問題進而禁養,也有一些農民悄悄在算著自己能否買得起環保設備。這些顧慮也讓很多養殖戶一直遲遲不敢擴大規模的原因。單單養豬來說,不管是投入還是養殖周期,都比養雞多多了,所以如果心中有想法,資金又不是太充裕,可以把握住這兩年的紅利期,養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