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1031萬人,按照2018年全國高考總體錄取率81.13%計算,今年本科招生人數最多也就是433萬人左右,本科錄取率最樂觀估計是42%左右。也就是說,今年將有600多萬考生無緣本科!185萬考生連專科都上不了,直接落榜!
就在前些日子,小編接到一位親戚火急火燎的電話,他說孩子今年高考,只考了370多分,二本線都沒過。他想讓孩子復讀一年,但孩子死活不同意。想趁周末讓我抽時間勸勸孩子。
本來我從內心裡是拒絕的,因為一則我對這個孩子不是十分了解,二則我本身不太會做思想工作,怕說了半天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再給人耽誤了。但是實在經不住親戚軟磨硬泡,最終還是答應了。
首先有一點我可以確定,這位親戚家在農村,經濟條件並不好,家裡也沒什麼人做生意,都是在外打工。對於孩子來說,其實高考或許就是她唯一的出路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再努力一把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在與孩子通了電話,了解了她的真實想法。
首先,她感覺自己活得一點動力都沒有,渾渾噩噩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其次,她覺得高考就考了370多分,距離二本線還有些差距,自己再努力也沒用了,成績還能提高多少?沒有信心。
再次,她覺得即便不上好大學甚至不上大學,不見得就混得不好,反之,上了大學,畢業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最後還有一點,因為性格原因,她與同學、老師的關係不是很融洽,覺得在學校事事不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
聽完孩子的敘述,我先問她:你覺得自己家的經濟條件如何?能否保證你下輩子吃喝不愁或支撐你避開國內高考出國留學?
她說:不能!
我說:好,那你家人、親戚里有沒有比較牛的人,比如做生意做得特別好,又願意將經驗傾囊相授去帶你?
她說:沒有!
我說:那好,那你覺得自己有沒有一項技能足以支撐你生活無憂?
她說:沒有!
我問:那你覺得自己將來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她沉默了...
接下來,我給她講了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初中成績差到班主任直接勸我不要參加中考,中考成績400多分,後來實在沒辦法父親幫忙找了一所高中,中間經歷了被拒絕、被人看不起(主要是學校怕我影響升學率),窮途末路下不得已刻苦努力考出來,見識到了外面的世界,接觸到了不同層次的人。我告訴她,如果沒有當初努力考出來,我絕對不會有現在的生活。
我不知道她究竟有沒有聽進去,也不知道到底能否讓她有一些改變,但作為一個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我努力了,真的是苦口婆心。
過來人的例子,其實更不少。
那些曾經視中高考為無物、並猛烈抨擊教育體制的學生們,卻因為自己當初的舉動,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獨自咽下了生活的苦楚。
2006年想考0分的蔣多多家境不好,但成績不錯。
在高考後她曾試圖出門打工,但因為學歷不高,加上沒什麼專業技能,找工作的路異常艱辛,發出「壓力特別大,老覺得對不起父母。好幾次連死的念頭都有了」的感慨。
後來幾經周折,蔣多多進入了一家技校就讀。回憶高考,她坦言「現在我覺得有點可笑。」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陳聖章的經歷更豐富一些。
高考後,他做過藥品推銷、保險公司業務員、公益活動策劃、夜總會營銷員等工作,每樣工作都做不長久,頻繁跳槽。
期間也自己做過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終,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給人開車來還債。後來成為了開貨車運土方的司機。早上7點開始工作,晚上10點結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2008年交白卷的吉劍曾是個數學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後他一直輾轉各地打工。
做過餐館雜工、當過建築小工,貼過考研海報,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生活上,他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
回想起最初幾年的打工生活,吉劍泣不成聲,認為自己毫無尊嚴,「像狗一樣活著」。
同樣是2008年交白卷的徐孟南去年還上過微博熱搜,因為他想重新高考,並四處勸現在的學生們,不要放棄高考。
他當年深受韓寒《通稿2003》影響,強烈反對應試教育,原本成績也不錯的他,在高考後生活同樣被打工的「勞累」「辛苦」充斥著。
從大機率上來講,學習成績的好壞,確實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學.習.哥認為,吃得了學習的辛苦,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那部分同學,生活的苦頭會少很多。
今年3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教師官啟軍建議設18歲成人禮。她提到,成人應該意味著要有更多的社會責任、對父母更感恩、對老師更尊敬等等,但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衡量自己是否優秀的標準,就是學習成績。所以,她希望通過儀式的莊嚴感,轉化成社會責任的精神力量。
3月14日一早,孫紅雷便轉發了這條新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學習成績是一切嗎,愚昧。」
十幾分鐘後,他再次更新微博,直言接受不了「唯成績論」,因為其實在「太過功利」。
兩條微博一發布,很快便引發了網友熱議。一些人對孫紅雷的立場很是贊同,覺得太看重孩子的成績,確實會扼殺孩子在其他很多方面的天分或能力。
但更多網友的態度卻恰恰相反,原因很簡單:「唯成績論」才是普通家庭擺脫現有階層最簡單、有效、公平的途徑。
但更多網友的態度卻恰恰相反,原因很簡單:「唯成績論」才是普通家庭擺脫現有階層最簡單、有效、公平的途徑。
對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來說,或許「唯成績論」的確不適用;但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不好好學習還能怎麼辦?
有網友甚至翻出了孫紅雷常駐的綜藝《極限挑戰》中的一個片段:
2018年6月高考前,《極限挑戰》做了一個實驗,在上海崇明中學的高考百日誓師大會上,所有備戰的高三學子都被召集到操場賽跑。出發前,他們站上了同一條起跑線。
男人幫準備了六個問題,回答「是」的孩子,可以向前走6步,到達下一條線。
問題是這樣的:
1. 你的父母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2. 你的父母給你請過家教嗎?
3. 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一門特長?
三個問題過後,有人一路向前,也有人還站在原地。接下來,問題還在繼續:
4. 從小到大,你是否有出國經歷?
5. 父母是否承諾要送你出國留學?
6. 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爸爸媽媽心中的驕傲,他們是不是經常在親友面前誇耀你?
題目全部問完後,還有幾個同學留在原地。而最前面的女生,已經走了半個操場了。
回首望去,紅彤彤一大片人被甩在身後:
節目組通過「賽跑」前的預熱活動,已然向觀眾傳達了一個信息:同學們自己都還沒做太多事,僅僅由於父母努力創造的優勢,看似公平競爭的他們,早就已經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可能,你會覺得這不公平,但這就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真實人生!每個孩子的家庭都會為TA提供生活、經濟、教育環境等等的一切,這就是人生賽道上的助力。助力寥寥無幾的孩子,註定要通過艱辛的努力去改變這一現狀。
說起「起跑線」一事,有人言語之間透露出了「何不食肉糜」的意味:孫老師,我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真的不在同一條起跑線……
孫紅雷本人也做了回復,他認為還是要辯證地看問題,家境不好,孩子就只能靠學習謀出路;但家境好,也可能會害了孩子呢。
雖然在一些人那裡,考試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它真的是唯一出路,沒有高考,他們真的是沒有其他路能走! 網傳白岩松曾有這樣的觀點: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財富還是智慧?經驗還是人脈?這些你都有嗎?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學.習.哥不知道這些話到底是不是白岩松說的,但這些話,卻是實實在在的真理!自己沒有顯赫的背景,沒人能為你鋪出一條康莊大道,那就只能靠自己拼搏。
正是考試,讓大多數學生擁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學.習.哥覺得,不管你出身如何,長得怎樣,父母是誰,只要你成績足夠好,你就有機會上好的大學,長更多的見識,認識更多的人,過上相對好的生活。
在成績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不要用 "學數學有什麼用,連買菜都用不到"給自己數學渣找藉口,雖然買菜時用不到,但它卻可以決定你在哪裡買菜。
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
沒有傘的孩子,不要站在原地等雨淋,而是要更加努力。越努力越幸運,若是起跑落後,那就用汗水換成績。學/習/哥認為,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越來越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學會了什麼叫天道酬勤。我們要做的,就是無論起跑線在哪兒,無論自己落後多少,都要咬緊牙關,不管不顧勇敢向前,直到旭日東升,雨過天晴。
來自甘肅定西的魏祥,身患重度殘疾,父親因患重症於2005年去世,留下母子相依為命。身殘志堅的魏祥,2017年高考取得了648分的優異成績,他請求清華大學提供一間「陋宿」,讓自己和母親居住。清華招辦回覆: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來自河北省有名的窮困縣棗強縣的學生王心儀,家裡還有兩個弟弟,一家人靠兩畝土地和父親微薄的打工收入生活。2018年7月,她以707分考取北京大學。當許多人都在認為「寒門難出貴子」時,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跨入中國最好的學府。
他們都把貧窮化為前進的動力,用行動證明,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最近網絡上還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客運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去看看這4個地方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抽什麼煙。沒錯,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真的會有不同。問問孩子,他未來想成為哪一類人。
你到北京旅遊是坐高鐵好還是騎自行車好?當然是坐高鐵好呀。知識就如同高鐵,有了這樣的工具,你實現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選擇餘地就大,要是你坐高鐵坐膩了,你也可以騎上自行車領略風景,累了,你再坐高鐵不遲,這就是瀟洒,因為你有「知識高鐵」這個工具。
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可以免排隊,演唱會最貴的門票位置最好......
這世界本不公平,這世界又異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實都是應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