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的新作竟然是個養雞場?安藤忠雄等大師也為它添磚加瓦

2020-06-30   一夜美學

原標題:隈研吾的新作竟然是個養雞場?安藤忠雄等大師也為它添磚加瓦

隈研吾的建築作品屢見不鮮了,但隈研吾設計養雞場還是頭一回,不免讓人好奇。最近,隈研吾為墨西哥瓦哈卡州非營利性藝術社區 Casa Wabi 設計的養雞場正在被當地「住戶」投入使用。這個神奇的藝術社區除了有隈研吾的新作,還曾吸引來安藤忠雄、阿爾瓦羅·西塞等建築大師為其設計「茅草屋」,如果你也感到好奇,一起來了解看看。

01

隈研吾 x 養雞場

雖然這座雞舍地處遙遠的南美洲,但細看起來處處流露著日式侘寂之韻。

隈研吾為這座雞舍使用了日本傳統的 shou sugi ban(焼杉板),暗黑色的木板組成網狀結構,打造出遠看具有像素感的網格牆壁。

這種網格結構從整體上而言具有堅固性,能防止建築變形,延長使用的年限;從內空間的環境上,又足夠通風,遮陰納涼。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所解釋,他們希望 通過這個雞舍項目的實踐,去反思集體住宅設計的全新可能。這個空間除了能為雞群提供開放的活動環境外,每一個獨立格子都可以給每一隻雞提供專屬的休憩空間。

儘管這個建築的實驗性似乎大過功能性,看起來更像是一次隨意而行的嘗試,不一定具有普適性,但誰又能說,住在隈研吾設計的建築里,不會比其它雞群更加愉悅呢?也許好的建築會形成一種獨特的氣場,與其中的生物相輔相成。

02

安藤忠雄 x wabi工坊

養雞場只是藝術社區里很小的一部分,早在 2014 年,Casa Wabi 基金會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它的名稱取自「Wabi-Sabi」這個概念,即侘び(WABI)與寂び(SABI),代表著對短暫和不完美的接受。

2015 年,主建築群 wabi 工坊的設計交給了日本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去日本邀約之前,Casa Wabi 基金會創始人 Bosco Sodi 就已經是安藤忠雄的仰慕者,他邀請了安藤忠雄 5 次,也被拒絕了 5 次,最後隨著他作品名聲的不斷擴大,安藤忠雄還是出現在他的工作室里。

眾所周知,安藤忠雄被稱為「清水混凝土詩人」,十分擅長東西方融合的建築手法。名稱里自帶禪意的 wabi 工坊,參考了安藤忠雄素混凝土材質挑選的準則,處處流露著安藤忠雄的設計手筆。

在墨西哥瓦哈卡海岸,面朝著南太平洋的 550 米海岸風光被 wabi 工坊盡收眼底,安藤忠雄沿著海岸從西向東築起 312 米長,3.6 米高的混凝土牆,這些灰白的牆壁將北側的公共區域和南側的私人區域巧妙分隔開。

wabi 工坊占據著 25 公頃的土地面積,包括 6 個私人臥室、2 個工作室、1 個多功能室、1 個放映室、1 個展覽美術館、1 個雕塑花園,以及多個娛樂區。

主建築內,起居室和餐廳是面積最大的空間,地面略微下沉,將兩者稍加區分,也讓待客空間更為突出。在角落裡,還有一方混凝土牆隔出的三角空間,創始人 Bosco Sodi 就居住其中。

主樓的東面則由展覽美術館和工作室組成,建築自然通風,不受遮擋,只在美術館內能看到機械通風的身影,也多是為藝術品而考慮。地面由花崗岩和當地木材組成,很多都是安藤忠雄第一次嘗試的建築材料,這讓他好奇而興奮。

西側有 6 個私人臥室,是藝術家們的住所。6 間小屋的牆身是安藤忠雄慣用的混凝土牆面,屋頂則是因地取材。當地盛產的紅棕色棕櫚葉覆蓋在屋頂上,像一頂巨大的笠帽,這種屋頂在當地被稱為 palapa。

在最東端還有一個半潛式的觀測台,就像一根巨大的清水混凝土管掉落在沙地上,一頭扎進沙土中。藝術家可以坐在簡單的矮木凳上觀察星空,看雲捲雲舒,從平靜中獲得靈感。

這個建築不免讓人想起安藤忠雄在札幌 Makomanai Takino 墓地中設計的露頭大佛寺廟,從里往外看,天空如同一個光環,有著不需言說的禪意。

雖是位於南美洲的建築,但極簡主義的侘寂風味在 wabi 工坊中隨處可見,毫不突兀,且帶給人平靜內心的力量,這正是安藤忠雄擅長將東西方建築風格結合而誕生的絕妙之作。

03

還有什麼建築嘗試?

除了兩位日本建築大師的青睞,這片海岸還吸引了不少其他建築師或建築工作室來盡情嘗試,他們的作品同樣不具有很強的功能性,但與周圍的環境展開著徐徐對話。

瓜亞坎涼亭 x Ambrosi etchegaray

瓜亞坎樹(Guayacan tree)是當地一種幾乎瀕臨滅絕的樹,大片瓜亞坎樹的遺址就位於如今 Casa Wabi 所在的土地上,這使得墨西哥建築工作室 Ambrosi etchegaray 萌生了在此建瓜亞坎樹苗圃的想法。

受安藤忠雄的 wabi 工坊啟發而設計的 casa volta

Ambrosi etchegaray 工作室由 Gorge Ambrosi和Gabriela Etchegaray 夫妻倆於 2011 年聯合成立,兩人如今都是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和保護研究生院的兼職教授。從工作室創立之初,他們就在墨西哥境內完成了不少項目,還受邀在 2018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策劃墨西哥館。

Ambrosi etchegaray 開發了瓜亞坎涼亭,作為保育和繁殖瀕危瓜亞坎樹的苗圃。涼亭是半地下的,與樹木的聯繫更加緊密,也方便感知溫度、大氣濕度、空氣流動以及物種與地下水之間的關係。

涼亭位於苗圃的入口處,將風景框成一幅油畫。擋住烈日,投下陰影,還可以成為工人和遊客的休息場所。瓜亞坎涼亭的存在使得這個苗圃可以對遊人開放,讓他們有機會在樹苗之間行走,參觀一系列工作檯,加入保護瀕危植物的行列。

粘土館 x 阿爾瓦羅·西塞

Alvaro Siza(阿爾瓦羅·西塞)是 1992 年就已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葡萄牙建築大師,他的設計被形容為「詩意的現代主義」,將葡萄牙的建築傳統帶進國際性的現代主義中是他最擅長的設計手法。2012 年,阿爾瓦羅·西塞獲得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在他看來,「建築師沒有發明任何東西,他們只是將現實轉變。」

Casa Wabi 內這個不大的粘土館是阿爾瓦羅·西塞在墨西哥的第一件建築作品,由混凝土、木材、磚塊和棕櫚等多種具有當地特色的材料修築而成,當地的粘土與磚結構在此產生著緊密關聯。

半圓的弧形磚牆使粘土館頗顯溫柔,它圍成用於粘土烤爐的天井,主建築高達 7 米,內含一個 6×2 米的混凝土台,這裡是手工工作者的人間天堂。

煙囪與植物園 x 阿爾貝托·喀拉蚩

緊挨著粘土館的是由墨西哥建築師 Alberto Kalach(阿爾貝托·喀拉蚩)設計的煙囪和植物園,拉丁美洲最大的圖書館巴斯孔塞洛斯圖書館就是他的手筆。

這個高達 22 米的紅磚煙囪也是用來燒制陶瓷的陶土窯,為粘土館作補充。Casa Wabi 基金會從建立之初就有意教當地孩子一些技能與知識,粘土館與煙囪便是用來教授泥土處理技術的實踐場地。

煙囪使用當地的磚塊製成,走近觀察你會發現煙囪下部的磚塊排列極具巧思。每隔三排,會有一排磚塊的一角向外突出,一個一個的小三角使建築產生紋理感,讓人忍不住聯想到榴槤的外皮,同時還可以防止雨水灌進煙囪內部。其中一個入口也由磚塊參差疊出三角形狀,有一絲異域風情。

紅磚煙囪所處的平坦區域大約有 26 公頃,是阿爾貝托·喀拉蚩策劃的一片植物園。煙囪在其中如鶴立雞群,若遊客迷失在茫茫植物間,也可以將煙囪作為尋找方向的參照物。

這片植物園也不單是裝飾功能,主要是為了分類和保護周圍的物種,鸚鵡、獼猴、巨嘴鳥、瑪雅花等安居其中。

04

建築 x 藝術

Bosco Sodi(博斯科·索迪)

以上所有的建築嘗試得以實現都離不開 Casa Wabi 基金會的創始人——藝術家 Bosco Sodi(博斯科·索迪)。2010 年在布朗克斯博物館開辦首個個展之後,博斯科·索迪與佩斯畫廊簽約,名利紛至沓來。但他認為把所有的錢都留給自己是不道德的,他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藝術家實現夢想,藝術基金會的想法得以誕生。

相比於藝術品的推廣,Casa Wabi 更傾向於探索藝術家與所處地文化的關係,廚師、歌劇演唱家、電影製片人、建築師等各領域的藝術家都可以來到這個工坊里享受 2 個星期到 3 個月時間不等的度假與創作,Casa Wabi 給他們產生靈感的自然環境、探索想法的實驗場地與可觀的資金支持。

除了為他人做嫁衣,博斯科·索迪也一直沒有停下自己做藝術的腳步。他的作品以單色調居多,他偏愛拉長畫布,將顏料、木屑、膠水和水混合在一起,製造出堅硬的波瀾,以體現光明與黑暗,生與死,善與惡。

今年春天,博斯科·索迪還來到香港維伍德畫廊舉辦了他的新作個展《千里江山》,這也是他的首個中國展覽。他被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中一抹抹藍色所打動,以綠松藍這種特別顏色詮釋了他眼中的中國山水。

他說:「綠松藍是會令我發夢的顏色。它是墨西哥加勒比海、帕倫克藍水瀑布及天然井的顏色。它是我自幼就喜愛的顏色。在一系列為香港所創作的作品中,回憶中的不同藍色調和綠松藍的夢成為了我的宇宙中央。」

這場展覽中還有博斯科·索迪的粘土作品,這在 wabi 工坊內也能看到不少。

除了其他建築大師的作品,Casa Wabi 內也有博斯科·索迪的與建築相關的藝術品呈現,去年春天,他耗時兩年的磚牆項目「亞特蘭蒂斯(Atlantes)」登場。

64 個磚塊堆以 8×8 的網格形式排列,猶如一個巨大的棋盤。博斯科·索迪說:「我想做 64 個立方體,因為我想使用與西洋棋相同的結構。我希望它是非常數學的,立方體是完全人類的形式,在自然界中難以找到。」

每一個磚塊堆由 1600 塊磚壘成,每一塊磚都來自當地的泥土,與水和沙子混合,形成陶土,風乾後送到窯爐中燒制,最後呈現出亮麗的赤色,還隱隱布有綠色、黑色的條紋。博斯科·索迪解釋:「泥土中具有土、火、水、空氣四種元素,將它們做成陶土,經過一段時間後,再把它帶回到它的起源。這一概念對我來說很重要。」

這個巨大的建築強調了人類面對自然的視角,當觀看者穿過粘土立方體時,光的變化、磚塊的磨損、不遠處海洋的力量都將被放大、顯現。隨著時間的洗禮,這些磚塊堆也將被侵蝕、變化,在自然中重現新的生命狀態。

在 Casa Wabi 內還有藝術家 Lucia Koch 和 Héctor Zamora 合作捐贈的藝術作品 Uma boa ordem,這件作品在 2006 年第 27 屆聖保羅雙年展上首次亮相,針對 Casa Wabi 的植物園進行了修改。由粘土建築塊組成的五堵牆重現了 1950 年代巴西建築中流行的起伏波動,創造出一個開放和可穿越的氛圍,這正是 Casa Wabi 的核心氣質。

能請來諸多建築大師為其設計,藝術家自願捐贈藝術作品,可以說 Casa Wabi 這個藝術社區的嘗試是有被認可的。它以度假地的形式給藝術家提供產生靈感的契機,也給尚在藝術啟蒙階段的兒童帶來美育和嘗試的機會,還讓當地的文化、自然與藝術一起重新被重視。

建築、自然、藝術在這裡齊頭並進,又愈加融合,每個領域碰撞在一起,也為其他領域提供新的靈感。無論是整體的設計,還是最為核心的藝術模式,都在為我們的藝術社區提供可以探索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