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我,80斤,因為催吐進了ICU」

2019-07-20     阿旺說牙



























最後的話

這個80斤還拚命減肥的女孩,就是社長身邊的朋友。在大家眼中,她明明已經很瘦了,可她依然在「暴食」和「催吐」的兩個極端之間苦苦掙扎。

「不吐出來,我覺得罪惡,覺得自己下一秒就要胖回去了。」

小時候遭遇過的身體羞辱,讓她這麼多年一直活在深深的「形體焦慮」中。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形體焦慮」,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主觀判斷、和對自己身材容貌的過度關注。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小時候你站在鏡子前覺得自己胖臉短腿小身板,再到長大了之後尋求醫美手段來改善自己認為的某些五官缺陷,都是出於「形體焦慮」。

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但這一焦慮與其他焦慮區別的地方正在於「過度」這個詞。

體型偏胖的人在路過商場的鏡子時會故意躲開;

單眼皮的人會頻繁關注別人的雙眼皮;

個子矮小的人會習慣性在人群里低著頭.......

認為自己不夠完美的外表是一種缺陷,這就導致我們要麼想盡辦法去活成理想中的樣子,要麼活在陰影里。

而這份陰影是誰帶來的?

除了自身的懷疑,更多的是外界的自以為是的評判和身體羞辱。

高白瘦就是美,矮黑胖就是丑;

雙眼皮大眼睛就是美,單眼皮小眼睛就是丑;

甚至細化到微笑唇就是美,嘟嘟唇就是丑.......

這些所謂的標準,都是誰制定的呢?而我們就非得按著這個標準活嗎?

蔡依林的《怪美的》里有這麼幾句歌詞:

「審美的世界誰有膽說那麼絕對,真我假我自我,看今天這個我。」

「美的丑的自有他存在的必要,愛恨隨你各自喜好」

「聽誰說錯的對的,說美的丑的,若問我,我看我說我怪美的」

大概是對這些問題最好的回答。

常常有人說「連自己體型外表都控制不住的人,何以談控制自己的生活?」,但要我說,沒辦法接納自己本來樣子的人,也沒辦法接納自己的人生。

千姿百態,我們都可以活得很好。

不一定很美,但一定很精彩。

最後講個故事送給那些嘴碎的人:

小明的爺爺活到90歲,別人就問他長壽和保持健康的秘訣。爺爺笑著回答說:

「管好你自己。」

來源:看見心理企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VlsiGwBvvf6VcSZ02I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