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不寫盤面了,因為存量博弈的行情很雞肋,既然只是遊資在裡面小打小鬧,剩下的都在看戲,咱們不妨也挽起手來跟著看戲。
今天我主要說一個事情,就是最近白馬股暴雷的,不管是基金還是投資者都傷的不輕。 4月是一個投資觀察的窗口,因為30號是所有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報的最終截止日期。這期間會陸陸續續有上市公司公布業績,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市場重新洗牌的時候。
基金公司們會根據年報和季報,在他們的基金池子裡重新洗一次牌。對於那些業績不及預期的股票而言就會成為資金的棄子,這就是風險。而對於業績好的很可能就會成為基金偏愛的對象,加倉買買買。
但是這個業績的看法有講究,有的業績是明牌,但有的業績就需要通過對公司的研究、行業的追蹤等來判斷。也就是說,有短期的和長期的。
明牌的例子,就如中遠海控,第一季度凈利潤154億。其實這個業內人士都有推測,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進出口貿易和航運的火爆,無論是貨櫃的價格、還是運輸的價格都在翻倍,只要知道他有多少船隻、運輸能力、成本等,就大致能推測出利潤,但這個畢竟是短期的周期股。
還有例如隆基股份,這個我前不久還在文章中特地提到過,一季度業績可能不及預期。
昨天在華安證券組織的機構電話會議上,有個所謂的專家預測隆基一季度大幅虧損17億。隆基的董秘表示這個虧損與事實差距太大,但是從話中的意思來看,隆基很可能一季度是虧損的,只是多少的問題,今天公司股價也跌了不少。
另外就是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熱的半導體行業,有資金藉機炒作一下,但是分歧也在業績上面。其實晶片短缺從去年年底到今年都非常嚴重, 半導體板塊為什麼沒有漲,大家思考沒有?
現在市場上缺的是所有晶片嗎?不是,是高端製成的晶片,而國內的上市公司沒有能生產高端製成的。並且國內在晶片行業中比較成熟的是下游的晶片封測環節,如果晶片短缺,其實很可能是對下游的業績是個打擊,無米下鍋怎麼賺錢?
另外就和隆基股份一樣,大宗商品漲價帶動上游的原材料漲價,即使在晶片上游也可能像隆基股份一樣,增加公司成本。
其次,晶片短缺和大宗商品漲價有一個相同的邏輯,就是補庫存。大宗商品突然這麼漲價除了通脹的預期之外,就是庫存不足,等全球補庫存趕上進度,到時候的預期就會回落。 所以對於晶片短缺這個事情,大家還是辯證看待吧。
3700億市值的快遞巨頭順豐控股直接跌停了,原因就是昨晚出了一季報預計虧了10個億。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需要根據公司行業的研究來看待的暗牌。
具體怎麼虧的?
順豐在公告中解釋稱,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繼續加大新業務開拓及資源投入力度、整合併優化資源、夯實運營底盤,該等投入將導致公司成本短期承壓。
其實就是加大投產業鏈的布局和孵化,另外增加補貼投入和搶占市場份額。在今年一季度,對人員的補貼力度也空前加大。3月17號公布2020年的年報,賺了73.3億元,同比增長26.4%。
現在看來,應該有的投入計提放在了一季度,再加上有的孵化布局的項目是虧損的,所以就有這麼多。
在快遞行業的多年競爭中,投資者的認知里就剩下3家快遞公司:順豐、京東和其它快遞。但是現在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電商,依託其成長起來的極兔速遞快速成長搶占了市場的份額。並且現在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打的比較厲害,甚至傳出在電商很火的義烏,有快遞公司直接喊出「8毛錢寄全國」的價格。
但是順豐這個,價格戰打到最後肯定會回歸正軌,比如美團。至於誰能笑到最後,拼的還是服務。順豐的服務在快遞行業也是有口皆碑的, 至於後面業績會不會有機會,大家可以持續觀察。
不過這個事情也給我們提個醒,基金的好處就是分散投資分散風險,而單純的炒股買一隻股票的話,即使再靚麗的大白馬股也可能會爆出「黑天鵝」。
你的每一個點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點贊的帳戶長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RIUt3gBMMueE88vLk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