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26日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去年以來,甘肅省把糧改飼作為循環農業的主要抓手,以廣河縣、甘州區等玉米種植面積大的27個牛羊產業大縣作為重點區域,安排近8億元資金,大力推廣糧改飼全株青貯技術,畝均增收300元。目前甘肅省糧改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年9月底,全省糧改飼面積已達到320萬畝,新增優質飼草料1600萬噸以上。
近年來,甘肅省從國家糧改飼項目、殘膜回收工程、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等四個方面共同發力,在適宜乾旱地區大力示範推廣種植青貯專用玉米,配套全膜覆土、精量穴播、有機肥等實用技術。加大推廣規模養殖場窖貯和養殖大戶袋貯等優質高效青貯模式,推進飼草標準化生產。持續加大配套機械推廣力度,去年以來,共支持種養龍頭企業、合作社購買各類飼草生產機械1.44萬台,27個糧改飼重點縣區基本實現了播種、收割、粉碎、揉絲、打捆、打包全程機械化作業。
另外,甘肅省不斷健全完善飼草產業「種、管、收、貯、運」一體化發展體系,成功探索出「種養一體化」「養殖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及「飼草收貯銀行」等三種發展模式,引導牧草加工企業、牛羊養殖企業和農戶積極對接,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從事飼草產品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近300家,規模化青貯飼草料生產率達到了50%以上。
在大抓草牧業發展的同時,甘肅省堅持走循環農業發展之路,全力推進以有機肥批量生產應用為主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甘肅省已在甘州等4個縣區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在寧縣等5個蘋果大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工作,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3%。
如今,甘肅省已探索出了「糧飼兼顧、草畜配套、以種促養、以養帶種、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走上了「草多—畜多—肥多—糧多—錢多」的生態路子,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大幅下降,綠色有機農產品大批上市,農民種養效益顯著提升,取得了「一子落而滿盤活」的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