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求職時在簡歷上造假,公司發現會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今年和以往幾年相比,找工作這件事似乎顯得更加難一些。很多人在找了幾個月的工作以後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經濟壓力和外部人的眼光當中,有的人變得異常的焦慮。於是最終在被迫無奈之下,有的人便想到了在簡歷上作假,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的簡歷寫得高大上一些,以便自己能夠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但對於求職者來說,這種美化簡歷的方式,到底合不合適呢?
在詳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一個具體的案例。曾經有一個人很厲害的人,他通過多輪面試以後,終於進入到公司工作。在進入公司工作之前,這個人依次經歷了HR、部門經理和公司領導的面試。按理說,這個人能夠經過這麼多人的面試,最終還被公司給錄取了,這也充分的說明了其實這個人是有一些能力的。
進入公司提交相關資料的時,當HR問到他為什麼沒有提供離職證明的時候,他就告訴HR說自己的離職證明弄丟了。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公司的HR自然會告訴他讓你重新去之前的公司再補開一份離職證明,但是這位很有才的老哥卻總是找各種理由,一直沒有遞交離職證明。
後來公司的HR就覺得這件事情好像有點不太對勁,於是HR就開始找人做背景調查。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做完背景調查以後才發現,原來這位求職者在簡歷上所寫的單位和工作經歷都是美化過的,而他實際的工作經歷和簡歷上寫的有很多地方都存在差異。
這一發現,就讓公司和職員雙方都感到尷尬了。求職者本來以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矇混過關,最終卻沒有想到還是露餡了。而對公司來說,他們本來以為招了一個很厲害的人才,最終知道真相後卻反而是打了公司多位領導的臉。說實在的,招到的這位新同事的工作能力還是很強的,他雖然來公司沒幾天,但是別人還是能夠感受到他的能力。但是在面試時作假,這就是一種欺騙的行為了。
對公司來說,即便這個員工再有才,公司首先考慮的還是一個員工的誠信問題。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員工在面試的時候都可以做一些假的東西來獲得公司的好感,那等到這個人進入公司發展以後,你敢把一些大的事情交給他來負責嗎?一個人在面試的時候都可以「準備」的那麼充分,那他以後在公司擔當重要職位的時候,他還會不會作弊,還會不會造假呢?
當然,關於這位「優秀的人才」,最後經過公司的討論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將他清理出局。雖然這個事情讓公司和他個人都感到很遺憾,但是站在公司用人的角度上來說,公司首先考慮的是一個人的誠信問題。
求職招聘季,很多人為了找到自己適合的好工作,他們通過一定程度的美化簡歷,優化自己工作經歷的方式來找工作,這種事情很多人都做過,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我們可以在已經做過的項目的基礎上做一些優化和調整,但是不能把沒有的寫成有,不然這就是工作造假了,這樣做是會影響一個人的誠信的。就算這個人正常的入職了,他一時間沒有被公司查出來,但是以後一旦被公司查出來,這將對公司的發展和自己的發展都不利。
當然,說起背景調查,也並不是每個公司的每個崗位都要做背景調查的,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情況。就背景調查來說,有的公司會問的很詳細,有的公司只是會簡單的問一些問題。在面試成功的很多人裡面,有的人的運氣比較好,或許他們的簡歷上也存在造假的成分,但是由於公司一直沒有調查他們,所以他們就能夠矇混過關,並在這家公司裡面持續的工作。而對有的人來說,他們就比較老實,雖然他們之前已經跳槽很多,但是他們總是把所有的經歷都寫在簡歷上,這樣做導致的結果就是他們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許他們的工作能力很強,但就是由於他們太「老實」了,最終他們一直沒有入職的機會。
所以,想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我們在找工作之前就要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那方面的工作,確定好方向並找好公司後,就踏踏實實的在這家公司干幾年。找工作時,公司看重的就是一個人穩定性、能力、工作連續性。如果你一份工作沒找好,這可以就會引起你在以後的工作中會因為壓力大、煎熬、焦慮、不適應而選擇辭職,甚至是裸辭。裸辭後,如果你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終你就會在經濟壓力和生活現實面前隨便找一份工作幹下去,而這又會為你下次的不適應和跳槽埋下伏筆。如此,你的職場路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在職場混,要麼熬下去,要麼就被淘汰出局。如果你想好好的熬下去,讓阻礙你的因素少一些,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步步為營,做好當下的每一個選擇,考慮的長遠一些,不要一失足而毀了你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