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境屬地質災害易發區!汛期已至 這些知識點請擴散

2019-07-13     草坪傳媒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5月至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進入汛期以來,我省天氣氣候形勢同樣嚴峻複雜,省自然資源廳經與氣象部門會商,預計今年全省年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汛期降水明顯集中,時空分布不均,出現局部暴雨洪澇和階段性旱象的可能性較大。

由於我省特殊的地形和地質特點,需重點關注和防範局部地區突發性、短歷時強降雨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等風險。由此可見,我省今年地質災害形勢嚴峻,防治任務艱巨,《山西省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汛期前已經下發,各地要嚴加防範各類地質災害發生,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從省自然資源廳今年制定的《山西省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可以看出,我省全境都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2%,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占46.9%,地質災害低易發區占11.1%。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064萬處,地質災害隱患多、分布廣、威脅重的基本形勢短時期內難以扭轉。

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因素之一,據我省氣象部門預計,今年副熱帶高壓偏西偏強,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熱力條件好,易觸發局部地區暴雨、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因此,我省今年地質災害可能會增加,各地需高度重視,切忌麻痹大意。

據了解,人類工程活動也是引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之一,一些切坡、填溝造地等開發建設活動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隱患點,增加了我省地質災害防治難度。全省現有礦山採空區面積超過4000平方公里,沉陷區面積超過2400平方公里,礦山開採破壞村莊超過3000個,易引發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今年我省依然會有位於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的鐵路、公路、機場、大橋等建設項目,容易產生新的崩塌、滑坡隱患點,增加了防治難度。

初步預測,今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可能較去年會增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可能較去年將有所加重。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地區發生嚴重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會很大,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9大區域為重點防治區

在《方案》中,我省明確劃定晉西黃土高原、大同平朔礦區、寧武、軒崗礦區等9大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並明確標註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這些區域要密切留意觀察,做好各種應急準備。

一是晉西黃土高原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河曲、保德、柳林、石樓、永和、大寧、吉縣的全部區域,偏關、五寨、岢嵐、興縣、臨縣、離石、中陽、隰縣、蒲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940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地面塌陷。

二是大同平朔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大同市新榮區、平城區、左雲、朔州市懷仁、山陰、平魯、朔城區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三是寧武、軒崗礦區地質災害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寧武、原平等縣(市)部分地區,總面積約65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四是嵐縣-靜樂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嵐縣、靜樂、婁煩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五是太原西山-汾西-霍州-鄉寧-河津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太原市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清徐、交城、汾陽、孝義、交口、介休、靈石、汾西、霍州、鄉寧、河津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870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六是太原東山-陽泉-潞安-晉城-沁水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太原市杏花嶺區、壽陽、盂縣、陽泉市郊區、平定、昔陽、和順、左權、武鄉、襄垣、屯留、潞城、長治縣、高平、陵川、晉城、陽城、沁水等縣(市、區)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680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七是沁源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介休、平遙、沁源、古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85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和地面塌陷。

八是襄汾塔兒山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襄汾、浮山、翼城等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47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九是中條山礦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包括垣曲、聞喜、夏縣、永濟、芮城等縣(市)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790平方公里。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高危時段要進駐片區值守

群測群防仍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方式。要健全以村幹部和骨幹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各市、縣政府要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人員購買生命商業保險,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一線監測人員發放監測補助,為隱患點群測群防人員配備基本的監測預警設備。今年,我省還將加大基層監測人員的科技監測能力培訓和技能演練,不斷提高群測群防人員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能力。

黃土區、旅遊區、交通幹線、工礦施工區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城中村、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聚集區,將是今年地質災害重點排查、巡查、核查區域。對計劃納入地質災害搬遷治理的隱患點,要制定搬遷方案,儘快實施搬遷,對納入日常監測的隱患點,要進一步明確監測人及責任人,落實監測監控措施,發現情況要及時預警、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對高陡邊坡下部已經實施搬遷的,原有住房必須全部拆除。

據了解,我省今年仍將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確保4000戶年度搬遷任務當年全部開工、竣工過半,兩年完成全部入住。

汛期,我省各級各部門仍需堅持24小時值守應急制度,帶班員、值班員要保持24小時在崗和通信暢通。省、市、縣三級應急隊伍要時刻保持足夠人員在崗,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本地。應急隊伍和防治專家在高危時段要進駐片區值守。

來源:山西新聞聯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OdFD2wBmyVoG_1ZuK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