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象徵地獄的黑色「寺廟」,建了整整36年,膽子夠大的才敢來

2020-07-03     琰棱

原標題:一座象徵地獄的黑色「寺廟」,建了整整36年,膽子夠大的才敢來

眾所周知,泰國的寺廟文化十分深厚。對虔誠的泰國人來說,佛教是他們代代相承的傳統宗教,也是生活重心。

如果你想體驗泰國的佛教文化,清萊是一定要來的。

作為泰國最北端的府,清萊幾乎擁有泰北所有的曼妙風情。在歷史上,清萊甚至比清邁更早成為首都,擁有著厚重的故事和漫長的歲月。一直到現在,這座小而美的古都已重新煥發生機,成為了泰國的新地標。

就在清萊,除了非常普通的那些寺廟,你還能看到藍廟、黑廟和白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之前我寫過藍廟,小巧精緻、藍得純粹;也寫過白廟,通體雪白、聖潔神秘,還有黑廟,便是今天這篇的主角了。

可能是因為與白廟相對,所以人們習慣叫它黑廟。但其實它並不是一座寺廟,真正的名字應該是黑屋博物館。黑屋博物館是泰國清萊一景,在當地非常有名。

黑屋博物館是由泰國的鬼才藝術家Thawan Duchanee,花費了整整36年,設計建造完成的。在成為博物館之前,它更像是Thawan Duchanee的一個家、一個孩子、一件作品。

藝術家把自己的半生心血傾注其中,而那些建築也就是他的情緒、他的思想、他的個人世界的立體表達。

幾乎沒有人,站在黑屋博物館之前,不會被這經年的藝術所感動到。

黑屋博物館的第一眼是震撼的,因為色彩。既然叫做黑屋,黑必然是它最顯眼的特色。

在明朗的碧藍天幕下,院落的樹蔭里散落著十幾棟大大小小的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用黑檀色柚木打造,輔以金色、橙紅色,屋宇高大、雕刻華美。黑色給建築增添了質樸與大氣,又在整個環境里,顯得格外突出。

這樣的色彩運用,既大膽、又新穎,極富衝擊力。

一排排黑乎乎里雜糅著原木色的房子,細細看來,可以看到雨水沖刷的痕跡、陽光灼烤的痕跡,它們就像是功勳章標榜在建築之上,好讓人知道,這裡的歷史足夠悠久。

當然,博物館的看點又怎麼會只有建築呢?

在一座座傳統的原木泰式建築里,展示了大量關於死亡、地獄的展品。藝術家把遠古時代的獸骨、原始民族的獵殺工具、古董和標本等,用現代手法,融合成為了各種讓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

比如這些用黑色水牛角構成的座椅,圍著室內空間擺成了一個圈,中間是一隻完整的動物標本。這樣的椅子,你甚至不敢坐下,只站在這裡,就會無端覺得壓抑。

若是在開敞一點的空間,光照更足一些,水牛角顯得越發黢黑光滑。一排白色的鹿角和黑色水牛角形成了鮮明對比。

藝術家本人真的很偏愛水牛角了,很多建築門前都會擺放一隻牛頭。精緻的對稱裝飾之下,水牛頭一點不突兀。

還有裝飾在長桌上的風乾動物皮,幾乎能看到皮毛之上的微小細節。

你看這條蟒蛇,鱗片的質感十足,隔著遠一點看的話,還真的要以為桌子上盤著一條蛇了。

這是一條木船,船頭像是有一棵紅色的樹木一般,船身上則是寓意深刻的雕飾。即使並不能看懂全部,也會覺得震撼非凡。

從指尖傳來的觸感,能讓你感受到一個真實生命的流逝。直面死亡的沉默和深刻,這或許才是黑屋博物館的設計者留下的無解命題吧。生命、死亡,過去、現在,按照他的意思,排列組合,成為了永恆經典的藝術。

隔著無法跨越的許多年歲,隔著真實存在的現實空間,普通人也可以透過建築、通過展品,和藝術家本人開啟一段對話。

如果說白廟代表了天堂,那黑屋就是地獄,是每個人最終都要走過的生命河流。

不得不提的,就是黑屋博物館的衛生間。幽暗的燈光下,充斥著野獸的皮、毛、骨,讓人汗毛直立、毛骨悚然。

在這樣的環境里上廁所,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啊。

走出陰鬱的室內,和煦的陽光再次照在身上,無比溫暖。

幾隻馬兒正悠閒自在地吃著草,從室內的標本過渡到草地上的生機,你會感嘆生命的美好,也會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

黑屋博物館旁邊有一小塊池塘,被綠蔭包裹著。池水很淺、很清,偶爾一陣風過,吹起細細的褶皺,岸邊是開得熱烈的紅玫瑰。

大概是沾了黑廟的「廟宇之光」,池塘里竟然有天鵝。純白的天鵝,和極致的黑屋,一明一暗、十分強烈。

天鵝不時擺弄著身姿,在水中劃出長長的痕跡,這些精靈,真的美好。

雖然不知道Thawan Duchanee的經歷,但從黑屋博物館來看,想必他是個內心極為豐富的人,也許還有一些陰暗面也說不定。

借黑屋走進他的藝術、他的生命,能感受到他是一個頗有才華、並且勇於表達的人,不畏世俗眼光,追求心底的自由。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藝術大家。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GbGEnMBiuFnsJQVfm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