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紋章:希臘回紋與中國雲雷紋

2019-08-20     廁讀大歷史

中國語境中的盛世,除了政通人和、物阜民豐、堅甲利兵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發達,文化的高度繁榮必然導致審美的抽象化。審美為什麼會抽象化?因為供人們欣賞的「美物」足夠多,足夠大,所以能夠從各種各樣的「特殊美」中抽象出「普遍美」。從這一點上來看,只有盛世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能夠提支撐審美的大發展。

希臘藝術品上的回紋

一般來說,紋飾最能體現普遍審美,因為服飾、器皿和建築物都需要有意義的線條來裝飾。縱觀全球,東西方兩大文明中國和希臘,在遠古時代不約而同地產生了表達重複、循環、生生不息的紋飾,在希臘這種紋飾叫回紋,在中國這種紋飾被稱為雲雷紋。

儘管我們沒辦法穿越時間,一睹產生這兩種紋飾的具體過程,但我們能從時間的迴響中把握二者的審美意蘊及歷史意義。

希臘回紋的產生和影響

希臘回紋(Greek Key)自誕生之日起,就是西方審美的標準紋飾,比如在國際時尚中素以劍走偏鋒,喜歡復古貴族風格的義大利奢華品牌,無不拿希臘回紋當招牌設計。當然,希臘文明對於西方審美的影響深遠,但僅就裝飾來說,回紋這個簡單原始的線形圖案,是如今被最常利用的古希臘風格,例如地板、酒壺,以及大理石雕刻上的花紋。其實,希臘回紋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被稱為曲流(Meander),是由一條長而不斷、反覆回折的線條構成,它的意義和字根都來自古代曲折蜿蜒的門德雷斯河(Maeander River)。

門德雷斯河(Maeander River)

這條河如今在土耳其西南部,但在古代,這裡卻是希臘的傳統勢力範圍。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傳世史詩《伊利亞特》中,曾提及這條長約580公里的大河。希臘人看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門德雷斯河,感悟於它蜿蜒曲折,蛇形百里的壯闊,自然而然將其河道的形狀抽象化,創造出曲流圖案,這種回紋設計體現了門德雷斯河所象徵的價值母題:無限循環,永恆流動。

希臘地板上的回紋圖案

不過,也有人質疑回紋的設計思路可能來自更古老的文明,如埃及、巴比倫等,希臘只是拿來後將其發揚光大了而已。但是目前主流看法,還是普遍認為希臘回紋是希臘原創的曲流圖案,最重要的原因是古希臘人對曲流這個設計主題使用得特別頻繁,以致於後人只要觀察希臘藝術品,滿眼都是回紋。希臘人熱愛回紋,自稱繼承了希臘文化的羅馬當然不會放棄這個藝術遺珍。希臘滅亡後,回紋經歷了短暫的沉寂,便被羅馬帝國再次拾起,羅馬化的希臘回紋被改造得更加複雜和精緻。

希臘地板上的回紋圖案

經過千年的積澱,到 18 世紀後,歐洲已經習慣將此圖案應用到日常設計中,歷史上某些重要時代的設計主流,如拿破崙統治法國期間出現的帝政風格(Empire style),以及20世紀 20年代出現的好萊塢風潮(Hollywood Regency),都存在以曲流回紋為基礎設計的圖案。

1804年,拿破崙登上權力頂峰,在法國恢復帝制,這位震古爍今的統治者有著極大的野心,他希望在短時間內讓國家褪去路易王朝的頹靡之風,從政治和軍事上重現古希臘、古羅馬的往昔盛世,而這種價值取向直接影響了當時的設計思潮。

19世紀初的歐洲建築風格,告別了過度柔美,陷於病態的巴洛克式或洛可可式美學,受拿破崙推祟的帝政風尚影響,建築審美著重彰顯霸權的威勢,創造了回歸古羅馬經典莊嚴的新古典主義設計思潮。在這種情況下,希臘回紋的復刻,在展露權威典範的同時,也不失細節的華美。實事求是地說,帝政風格的主要特色就是剛柔並濟,整體宏偉,局部精巧,希臘回紋得以在此時再度興起,不僅由於它是古希臘的設計遺風,還有可能是因為它本身就切合了這個時期的美學標準。正如一些藝術評論家評價道:曲流回紋圖案的特色,就是在繁複和簡約、古代和現代、甚至陽剛和陰柔之間,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平衡。

希臘鵝卵石小路上的回紋圖案

希臘回紋在拿破崙盛世重新綻放光彩,與此同時,遠在東方的中國則把跟希臘回紋類似的雲雷紋發展到了另一種審美的極致。

中國的雲雷紋的發展和影響

縱觀全球,除了希臘回紋,在眾多古代文明遺留下來的建築雕刻和裝飾品中,都曾經出現過曲流的概念,比如埃及、瑪雅和中國,都發現了類似圖案。以中國為例,商周兩朝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就是歷史最為久遠,紋路變化最為複雜的曲流樣式之一。這種紋飾以連續不斷的迴旋式線條構圖,圓形迴旋稱「雲紋」,方形迴旋稱「雷紋」。

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渦紋

雲雷紋脫胎於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渦紋,有延綿不絕、生生不息之意。「雲雷」對應的「圓方」,與「天圓地方,圓中有方,方中有圓」的中國古代樸素宇宙觀相互呼應。除了來源於渦紋的說法,雲雷紋的起源還被認為與「蛇」的崇拜有關,這種觀點偏重於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之情,人類社會早期,蛇患是生存的一大威脅,因此通過對蛇的祭祀達到避害禳災的效果,將蛇的形象進行繪製並不斷地抽象畫、圖形化,就形成了雲雷紋的雛形。

饕餮紋和雲雷紋

而且在上古傳說中,創世的伏羲女媧也常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蛇從動物形象逐漸衍生出更豐富的內涵,蛇紋被賦予「生命」的意義,由它而來的雲雷紋脫離蛇本身,成為生命、繁殖、生命往復的象徵。這種價值取向與希臘回紋不謀而合。

雲雷紋

在中國,「雲雷紋」從美學角度看,其之所以能夠成為歷時長久的裝飾紋樣,與其方圓協調、綿綿不絕的象徵義有很大的關係,方是穩定且富有規則的,圓則是活潑且富於變化的,方圓會給人動靜結合、破立並存的感覺,無論是自然、人類、社會都符合這樣的發展規律。與希臘回紋在拿破崙盛世的「復活」如出一轍,在中國古代盛世,雲雷紋自始至終都是設計的母題,不管是器皿、建築物紋樣、雕刻,還是人們穿的衣服,所有生活中能夠體現審美的角落,都存在雲雷紋的身影。

西漢的雲雷紋瓦當

例如,西漢文、景、武、昭、宣五帝時期是綿延百年的盛世,當時房屋的瓦當基本都採用雲紋裝飾。千年之後,到了清朝康乾盛世,皇帝的龍袍,尤其是乾隆皇帝的龍袍上,仍然有跟商周時期一模一樣的雲雷紋。從這些例子中,我們足以體悟到雲雷紋與中國盛世之間的密切聯繫。

乾隆皇帝的龍袍

另外,在中國語境中,雲雷紋已經不是獨立的審美單元了,它從一出生起就是裝飾的「底紋」,總是與其他審美元素共同出現。比如在商周青銅器上,雲雷紋一般是饕餮紋的點綴。而在中古時代,雕樑畫棟的木質結構宮殿,隨處可見雲雷紋的幫襯,最後雲雷紋降入民間,在每家每戶張貼的「蝙蝠紋」和懸掛的「中國結」上,都能找到雲雷紋的身影。

希臘回紋和中國雲雷紋的意義

希臘回紋和中國雲雷紋所崇尚的美學思潮,是一種永恆性的價值母題,它們給人們帶來的觀感體驗,幾千年來並沒有太大改變。它們是一種永不過時,常用常新的裝飾元素,將它們加入在當代有機、華麗的設計中,效果特別出眾。作為建築空間上的點綴,放置一張大回紋地氈,又或者貼上雲雷紋的牆紙,即使空間結構本身平平無奇,加上這兩種紋飾之後,都會出現有趣而具衝擊性的效果,誰都無法否認,它們能鎮住場面,讓視覺上看起來更寬闊。

希臘回紋

進入信息社會,現代審美一直在迷茫中徘徊,而復古主義的重現,仿佛洞穴里的微光,讓人們再次找到了審美的母題。儘管日常科技應用與城市面貌早就煥然一新,但像希臘回紋和中國雲雷紋這樣來自古代的審美元素,不管是視覺效果,還是價值概念,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落後,它們超然於時間維度之外,漂浮在各個文明的之上,是一種審美的共相。

中國雲雷紋

從文化意義角度說,回紋和雲雷紋源於浩瀚的大自然,其概念表示無盡和延綿,這一點極為符合當權者希望國祚綿延千秋萬代的願望,正因為如此,這兩種紋飾總會在人類文明中不斷回折重現,反覆出現於東西方的盛世,它們代表了一種盛世的氣度,堪稱盛世紋章。

參考文獻:

《雲雷紋的起源、演變與傳播》楊建芳

《中國紋樣全集(4卷)》吳山編著,吳山、陸曄、陸原繪

《神與獸的紋樣學:中國古代諸神》林巳奈夫

《博物館與古希臘文明》上海博物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CPhjm0BMH2_cNUguC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