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新電影《懸崖之上》的推出,消失已久的張藝謀再一次出現在觀眾的面前。
儘管《懸崖之上》還沒上映,然而因為導演的名字是張藝謀,這部作品讓外界多了更多的期待。在觀眾心裡,張藝謀就是電影的保證,只要有他的名字在,片子的質量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懸崖之上》是一部諜戰片,講述的是一群無名英雄的故事。很顯然,這是張藝謀從未涉足過的領域,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劇本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好拍」!
然而越是有難度,張藝謀就越是覺得自己要把它拿下。
「這類題材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還是一個短板。越是這樣,我就越攢了一股勁,一定要拍好。」。
抱著這麼一股衝勁,71歲的張藝謀帶著于和偉、張譯、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等一眾演員在零下40度,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和大雪紛飛的哈爾濱拍攝。
生活習慣方面,張藝謀每天起早摸黑,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還要堅持跑步五公里來保持精神。
為了讓劉浩存在雪地被抓這個情節能真實一些,張藝謀親自把頭扎進雪地里示範。頭抬起來的時候,張藝謀滿嘴都是剛落下的雪,而他卻毫不在意。
憑藉著這股敢拼敢做的精神,張藝謀推出的自己首部諜戰片《懸崖之上》沒讓觀眾失望。
從點映的口碑反響看來,觀眾評價不俗。「今年看過最棒的諜戰片,沒有之一。」「每一個人物都耐嚼,群戲更是好看得不得了。」。
都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今觀眾的評價足以說明一切。
然而面對點映的媒體和觀眾的讚譽,張藝謀卻說「我還在學習,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東西。在觀眾中間把自己變成一個觀眾看這部電影,看觀眾的共鳴、笑聲,是一個導演最幸福的一刻。」。
「拍到老,學到老」,這是張藝謀導演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這麼多年他一直信奉的人生信條。這裡面包含了張導勤奮、謙虛的人生態度,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從1987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得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開始,張藝謀先後推出過《秋菊打官司》《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等多部經典作品。
也曾拍出過《英雄》《三槍拍案驚奇》《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等多部口碑備受爭議的電影。
甚至因為這些作品,張藝謀一度面臨江郎才盡的質疑,尤其是當年《三槍拍案驚奇》的失敗,更是讓人難以相信這是拍出《我的父親母親》導演的作品。
然而每次面對質疑,張導總是喜歡繼續勤奮前行,用下一部作品來為自己正名。
在張藝謀身邊工作過的人,都稱他是工作狂。
2008年奧運會籌備的時候,張藝謀作為總導演每天安排開會對接細節,一刻都不敢怠慢。因為過於投入,常常忙到忘記開飯,一工作就忘了要及時吃飯。
副總導演陳維亞甚至用「可憐」來形容他:每天中午開始工作,不停地開會、彙報,在和所有人討論結束後,他還要自己思考幾個鐘頭。一天工作結束天都快亮了。
拍攝電影《影》的時候,67歲的張藝謀白天給演員們現場指導表演,晚上還拉著各個部門扣电影後期細節,只為了確保在上映的時候能夠留下少一些遺憾。
拍攝電影《一秒鐘》的時候,張藝謀更加拚命。張譯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導演一天只吃一頓飯,睡三四個小時,但在沙漠上堪景的時候,走得比年輕人還快」。
張藝謀在導演路上的領路人吳天明曾經感慨地說,「張藝謀能有今天絕對不是偶然的,如果中國的導演、演員都能下這功夫,中國電影何愁沒有希望!」
張導曾經自嘲地說,「我不敢說自己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但我敢說我是中國最勤奮的導演。」
很顯然,張藝謀其實並非是什麼曠世天才。他也有自己的短板,也有拍不好電影的時候。然而自知勤能補拙,張導從來沒有鬆懈過在藝術這條路上的追逐。
有了不斷努力的勤奮,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奧運會開幕式的巨大成功,才有了《長城》備受爭議後,又迎來了《一秒鐘》和《影》《懸崖之上》的成功。
張藝謀曾經說過,「當年我們這些愛好文藝的青年裡,很多人都比我有才華,但我有機會上了大學,命運從此改變,成為今天的張藝謀,而我那些朋友,現在只是普通的退休工人。所以,就不要再睡了吧!」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經歷,讓張導更加倍加珍惜如今擁有的一切,惜時如金,不敢怠慢工作和生活,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傳世作品。
如今張藝謀已經71歲,他依舊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他的努力和勤奮,值得敬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Bl7E3kBMMueE88vX8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