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厚鎮是文山市的人口大鎮,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脫貧攻堅以來,德厚鎮立足土地資源優勢,大力扶持和引導發展規模化農業產業,成功培育出烤煙、辣椒、山藥、萬壽菊、馬鈴薯等5個種植規模接近甚至超過萬畝的扶貧產業,成為直接助力群眾增收脫貧的主渠道。
萬畝山藥
德厚鎮有個萬畝山藥種植基地,記者七月份到訪時山藥剛剛抽藤,通過山藥的規模以及長勢,還有群眾的笑臉,就可以看到山藥的豐收和群眾脫貧的希望。
在石榴紅村,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成塊成片的山藥種植基地。正在自家的山藥地里幹活的檔卡戶宋開城告訴記者,和種植水稻、玉米相比,種植山藥的收益要高出不少,所以從去年開始,就在扶貧工作隊的引導和扶持下種植起了山藥。宋開城家今年栽了栽了十畝山藥,按照往年的價格,一畝收入達到五千總共就有五萬了。
據德厚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山藥種植產量高,效益好,靠近紅甸鄉的德厚農村歷來就有種植山藥的傳統習慣,也是鎮黨委、政府大力扶持發展的特色扶貧產業。到目前,全鎮種植山藥接近10000畝,產值近5000萬元。
萬畝辣椒
走進德厚農村,幾十甚至上百畝連片種植的辣椒基地隨處可見。石榴紅村的檔卡戶陶培貴吃夠了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的苦,所以決定「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今年既種植了4畝多的山藥,又種植了5畝多的辣椒。在他看來,種植辣椒的效益雖然沒有山藥高,但市場行情要比山藥穩。
據了解,在德厚,辣椒種植是覆蓋面最廣、種植規模最大、群眾受益最多的一個扶貧產業。目前,全鎮共種植辣椒 5萬畝,產值超過6000萬元,戶均超過5畝,人均近1畝,人均增收超過1000元。
萬畝萬壽菊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萬壽菊就會把亞拉沖點綴成一眼望不到邊的金黃。雖然時下萬壽菊剛剛完成移栽,但在亞拉沖村檔卡戶楊小生的眼裡,這風中搖曳的小苗就是明天全家增收脫貧的希望。楊小生說,他每年都栽一片,年收入差不多兩萬,而且年年都栽20畝左右。
萬壽菊是文山市大力發展的扶貧產業,而德厚鎮又是全市萬壽菊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僅在亞拉沖村委會就種植了萬壽菊1300多畝,覆蓋檔卡貧困戶28戶359畝。
德厚鎮亞拉沖村委會幹部王傑向記者介紹,在亞拉沖村現在萬壽菊這個產業還是比較理想的一個產業,對檔卡戶基本上在家的家家戶戶都要種十多畝的萬壽菊,純收入就是在一萬七八還要往上,人均收入在三千零點,對檔卡戶的脫貧還是相當有幫助的。
還有萬畝烤煙和馬鈴薯
與此同時,德厚鎮一直是文山市的烤煙大鎮。2019年,全鎮共種植烤煙11460畝,占到全市烤煙種植的面積的33 %左右。近年來,德厚鎮又開始引導群眾規模化種植冬農作物馬鈴薯,2018年種植馬鈴薯高達6000餘畝,實現產值1400萬元,今年持續發展馬鈴薯種植面積近萬畝,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除此之外,德厚鎮種植規模上千畝的產業還有蔬菜、生薑、林果等等。因為產業扶貧的直接助力,到 2018年底,全鎮成功實現1486戶6498人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1.22%下降到了2.07%。
【記者感言】產業興,農民富。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農村,增收致富的主陣地在田野。唯有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提升農業效益,群眾持續增收、真正脫貧才能美夢成真!
(文山市融媒體中心 張艾冰 王采霞)
責編:侯佑琴 審核:資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