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疫情,杭州市出台規定,凡是從疫情重點地區回杭人員,必須接受14天的居家隔離。14天不能出門,對於任何人來講都挺不習慣!被隔離的人員,他們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了嗎?
今天,記者電話專訪了被隔離的一家三口,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王先生(化名)一家三口,住在拱墅區上塘街道 某社區。在春節之前帶著愛人和女兒,返回老家湖北黃石探望父母。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返回杭州。那時,杭州還沒有要求居家隔離。
王先生的妻子張女士(化名)表示:
我們當天回來就跟學校報備了,學校馬上引起重視,讓我們馬上跟社區報備,整個杭州開始排查了,第二天接到社區電話再也沒有出去過。 我們不緊張,因為回去到回來沒有切除過任何人。
社區馬上溝通聯繫,社區領導 告訴記者:
我們裝的這個監控,安在門口上面。有感應的,紅外感應的。微信加好,電話給他,我說,你們需要什麼服務、買什麼菜、用品,原來送菜的送到門口,現在我們幫他送,送菜送上門!我們把菜放在門口,微信告訴他,菜送上了,他們自己門開拿進去。中間我們一個是進行電話的溝通,每天有兩次體溫正不正常,他們自己測。時間長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情況。14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比較煎熬,電話跟他們聊一聊,放鬆一下心情。
51歲的社區網格員葉裕瑞,負責給 王先生 和另外一戶被隔離的家庭採買物品。他坦言,接到這個任務,他最初是緊張的。
我們開始給他們量體溫。眼鏡、口罩、手套全部武裝。第一次是比較緊張一點,後面他們自己每天量好報上來。我是負責兩戶,早上七點多鐘到這裡,晚上五點多鐘回去。不管他們有什麼需要買菜呀,發到我手機上,我去超市裡邊兒給買好,要數量多少、買什麼,照片拍好,錢微信上通過紅包發過來。年初一就開始送了,菜放好就儘快離開。送過兩三次之後,不緊張了。因為他們家人也沒事了(不發燒)。職責所在!總要有人去做!我也是個黨員,總要有一個人送上去,他們要生活。
網格員葉師傅
從1月24日起到今天已經過去13天了,勝利在望,王先生一家很樂觀:
王先生:悶還是有點悶的。社區還是挺好的,每天有一個醫生會打電話過來詢問一下每天的身體狀況。
妻子:還有專人,兩天收一次垃圾。每天我負責一日三餐。早飯吃好,小孩兒就開始做作業,我老公他們公司開始上班了,在線的。稍微一過,我就開始準備中飯,一點多吃好,他們下午可以玩一下,我們睡個午覺。起來就又開始弄晚飯了。平時我女兒上課,我六點半就要起來,燒飯。現在睡足了,正好在家裡好好休息。哈哈哈哈。
11歲的女兒學習生活安排的很規律,上午寫作業,兩點到四點畫畫,群里打卡發一下,四點到四點半在家裡一邊動感單車一邊看電視,之後再看兩個小時書吃飯。
妻子表示,有ipad,就覺得是天大的樂事了
2月7日,王先生一家隔離期滿。記者問一家三口有沒有在數日子,他們說:
妻子:那是在數的!13天了,還有一天就要解放了!還好因為家人都在身邊,所以,這是難得的親子時光。
女兒:外面太危險了,出不去,家裡面有吃有喝的。
王先生:每天都跟我爸媽視頻,因為他們也比較孤單,在老家。本身是可以陪他們過年的,這點上還是有一點,怎麼說呢?虧欠父母的。暑假的時候看有沒有時間回去陪陪他們。
有了這一次難忘的經歷,王先生一家頗有感觸。
王先生:切實感受到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也是非常的到位。
妻子:所以,我覺得這個都是相互的,疫情當前我們都懂!
王先生:還是要靠大家齊心協力渡過難關。我相信很快就能夠把這個疫情控制住,所有的生活應該能夠恢復正常。
紅建河社區副書記 葉其揚
關鍵時期,如何一方面做疫情工作控制,一方面贏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紅建河社區副書記 葉其揚告訴記者記者。
居家隔離人員,我們現在有22名。我們要換位思考,居民群眾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管的越嚴,他們越配合。佩服他們,減輕我們的壓力,挺感謝他們。在疫情面前更加團結。
西湖之聲記者東磊報道
值班編輯:Nicol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3ODFXABjYh_GJGVML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