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小時候讀書,升學考試都是自己的事。考得好就去好學校,考不好就上差一點的學校,既公平,又直接,如今,我們中的很多人都當上了家長,迎來了翻身做主人的一天,可讓我們沒想到的事,娃們上幼兒園、小學,我們還是過不了考試這一關。
現在很多學校招生,不僅要對學生本人能力進行考核,也許是擔心低智商會遺傳,還要考爸媽的能力。下面這道智商測試題,就被用作某小學幼升小考試中對家長的考核題。如果你連這種題都做不出來的話,不好意思,你們家娃可能就得去別家學校念書了(回幼兒園大班復讀也可以)。
順便,我完全不知道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什麼。但還好,娃上個普通小學還是不難的,不過你先別著急,即便是普通學校,也講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智"就不說了,這個"體"嘛…
最近,有媒體報道,成都某學校把跳繩當作了期末考核的內容之一:老師要求全班同學每天堅持跳繩,每分鐘跳夠185個才算"優秀",家長必須配合,在班級群進行視頻打卡。作為家長的李女士一天也不敢落下,因為這要計入期末總成績,還和評三好學生掛鉤。她說剛上小學的時候孩子一個也跳不了,無奈之下趕緊給報了培訓班才學會。
見過報奧數班、英語班、舞蹈班、樂器班的,跳繩班,說真的,還是頭一次見。從小孩健康發育的角度看,上小學還不會跳繩,確實得著急。現在幼兒園都開始跳繩打卡了,是不是還舉辦各種花樣跳繩的活動。一個個小娃娃都能玩花式跳繩了,很多家長表示:跳繩,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必須承認,學校讓學生練習跳繩,出發點是好的。現在的孩子可謂是一出生就被包圍在手機、iPad等各種電子產品中。這些東西的危害,家長估計嘴皮子都說破了。學校要求跳繩,不僅能讓孩子少些看手機的時間,也鍛鍊了身體,還能增加親子互動的時間,促進家庭和諧,有益身心健康。
可把跳繩納入考試範圍,要考核,要達標,是不是有些過了。好好的素質教育,是不是淪為了應試教育?讓孩子多運動,是要讓他們在運動中獲得快樂,同時鍛鍊身體,而不是家長拿著手機站在旁邊,一邊監督一邊說:快跳啊!不跳這學期的三好學生就沒了!
這則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後,有記者走上街頭做了一個調查:成年人一分鐘能跳繩多少次。調查結果是:能達到優秀,拿到三好家長的成年人,十幾個裡面只有一個,還是平常有健身習慣的。
古人說,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言傳身教。現在家長迫於養家、帶娃、照顧老人的壓力連頭髮都保不住,怎麼在運動上對孩子言傳身教?也是因為這樣,所謂的"跳繩培訓班"才應運而生,家長當了甩手掌柜,也完成了學校的任務,無非就是出點錢而已,咱多加加班,再多掉幾根頭髮,也就掙出來了。
想過去,看今朝,你會發現學校的所謂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學校和家長的博弈,學校提出了一個政策,家長就盡全力完成,學習培訓班,奧數培訓班,跳舞、鋼琴,當然還有跳繩培訓班,都是這麼來的。
可是,孩子呢?在這個事件里,有沒有人問過孩子喜歡什麼,如果他不喜歡跳繩,只喜歡跑步怎麼辦,是不是就當不了這個三好學生,被同學看不起?也許,學校在制定規定,家長在配合學校工作的時候,都應該多想想"一切為了孩子"這句話的意義,它想要說的,可不是簡單的,完成學校的任務就行。
關於這條新聞,大家還有什麼建議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討論,您的孩子還遭遇過什麼奇葩考試,也歡迎留言,讓我們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