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不能不知道的三大要素

2019-12-04     服裝紙樣師之家

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本文是著重講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以及服裝的整體美概念。首先我們先來看服裝設計中造型、色彩、材質是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

(一)型與服裝設計

服裝的造型可分為外造型和內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裝的輪廓剪影,內造型指服裝內部的款式,包括結構線、省道、領型、袋型等等。


服裝的外型是設計的主體,內造型設計要符合整體外觀的風格特徵,內外造型應相輔相承。要避免拋開外型風格一味追求內造型的精雕細刻,因為這將會起到喧賓奪主、支離破碎的反面效果。

1.服裝的外造型設計

服裝設計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外型輪廓能給人們深刻的印象,在服裝整體設計中造型設計屬於首要的地位。服裝的外輪廓剪影可歸納成A、H、X、 Y四個基本型。在基本型基礎上稍作變化修飾又可產生出多種的變化造型來,以A型為基礎能變化出帳篷線、喇叭線等造型,對H、Y、X型進行修飾也能產生更富 情趣的輪廓型。


輪廓線的變化是流行款式演變的鮮明特點,例如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帳篷形,60年代的酒杯形,70年代的倒三角形,70年代末、80年代 初的長方形以及近年來流行的寬肩、低腰、圓潤的倒三角形等等,見圖1-9。設計師應對型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預測出或引導未來的流行趨勢。縱 然服裝的外造型千變萬化,但都離不開人體的基本形態,決定外形線變化的主要部分是肩、腰和底邊。例如腰部是服裝造型中舉足輕重的部位,其中腰部的鬆緊度和 腰線的高低,是影響造型的主要因素。腰部從寬鬆到束緊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服裝造型從H型向X型的改變,H型自由簡潔而X型纖細、窈窕。腰節線高度的不同 變化可形成高腰式、中腰式、低腰式等服裝,腰線的高低變化可直接改變服裝的分割比例關係,表達出迥異的著裝情趣。

2. 服裝的內造型設計

服裝的內造型設計主要包括:結構線、領型、袖型和零部件的設計。 服裝的結構線具有塑造服裝外型,適合人體體型和方便加工的特點,在服裝結構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服裝結構設計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即是結構線的設計。 服裝的結構線即是指體現在服裝各個拼接部位,構成服裝整體形態的線,主要包括省道線、褶襉和剪輯線及裝飾線等。結構線不論繁簡都可歸納為直線、弧線和曲線三種。由於人體是由起伏不平的曲面組成的立體,因而要在平面的面料上表現出立體的效果,必須收去多餘的部分,除了利用面料的可塑性對其進行 濕熱定型外,一般主要是通過省道與襉的設置來實現這一目的。省是縫合固定的,根據所設的不同的位置,分為胸省、腰省、肩省、後背省、臀位省等等。其中胸省 是女式服裝中最為關鍵而重要的因素。胸省根據款式的變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可用原型傾倒和剪開摺疊兩種方法將胸省進行轉移。


例如利用剪開摺疊法先從收省的地方朝胸省剪開,以胸省點為圓點,在摺疊腋下省的同時,省道就轉移切開線的位置,完成了胸省的轉移。


襉是在靜態時收擾,而在人體運動時張開,比省更富於變化和動感,襉的設計主要以裝飾為主,一般有褶襉、細縐褶和自然褶三類。


剪輯線的作用是從造型美出發,把衣服分割成幾個部分,然後縫製成衣,以求適體美觀。剪輯線可分為六種基本形式:垂直分割、水平分割、斜線分割、弧線分割、弧線的變化分割和非對稱分割。


服裝結構設計中根據不同的款式風格和體態特徵,巧妙地運用省道褶襉和剪輯線,充分考慮內外結構線的統一與協調,才能使服裝造型更為豐富多姿。 服裝的結構設計中還包括領、袖的設計。衣領是服裝上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它不僅有功能性,而且具有裝飾情趣,其構成因素主要有:領線形狀, 領座高低,翻折線的形態,領輪廓線的形狀及領尖修飾等。領型是最富於變化的一個部件,主要有立領、褶領、平領和駁領四種類型。肩袖造型也是及其豐富的,其 造型包括袖窿與袖子兩個部分,常見的袖型可分為:插肩袖、裝袖和連裁袖三類,領和袖的設計都要符合服裝的整體形態及人的氣質特徵。服裝結構中的零部件設計主要包括口袋設計、鈕扣設計、裝飾設計等,其中裝飾設計常用的裝飾手法有繡花、鑲、嵌、滾、盪、盤等。

(二)色彩與服裝設計

科學家研究指出,人對色的敏感度遠遠超過對形的敏感度,因此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在研究服裝設計中色彩應用問題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礎知識。

1.色彩的基礎知識

色彩世界五彩繽紛,通過顏色來表達卻離不開紅、黃、青三種基本色的調配,這三種顏色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而成,因此被稱 為"原色"。兩種原色進行調合後產生的一種色稱為"間色",例如紅加黃調合成橙色、黃和青調合成綠色。兩種「間色」或原色與間色調合又形成複色。


千變萬化的顏色可分為彩色系和無彩色系兩大類。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調合而成的各級灰色屬於無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最高級,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級。無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顏色都屬於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純度三大要素構成。


色相:不同顏色的名稱稱為色相,如大紅、湖藍、中黃等,色相是顏色最重要的特徵。按色相的順序,可以循環排列成色相環。變幻無窮的色彩世界,色相的千差萬別是首要的因素。


明度:是色彩明暗變化的屬性,由各種有色物體反射光量的程度區別所造成。 純度:又稱彩度、飽和度,是一種顏色包含色彩的純凈程度。從光譜上分析得出的紅、橙、黃、綠、青、紫是標準的純色。純度越高色彩感越艷麗明媚。

2. 色彩與服裝設計

人們對色彩的反映是強烈的,但並非對色彩的感受都所見略同。因此在服裝設計中對於色彩的選擇與搭配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對象的年齡、性格、修 養、興趣與氣質等相關因素,還要考慮到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和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下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情感反映。例如,我國歷代皇朝 崇尚黃色,認為黃色是天地的象徵,使黃色賦予威嚴華貴、神聖的聯想。而黃色在信仰基督教的國家裡卻被認為是叛徒猶大服裝的顏色,是卑劣可恥的象徵。因此, 服裝的色彩設計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定位設計。


在設計中,色彩的搭配組合的形式直接關係到服裝整體風格的塑造。設計師可以採用一組純度較高的對比色組合來表達熱情奔放的熱帶風情;也可通過一組彩度較低的同類色組合體現服裝典雅質樸的格調,在服裝設計中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類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對比色配合、相對色配合四種。


(1)同類色的服裝配色:同類色配合是通過同一種色相在明暗深淺上的不同變化來進行配色。


(2)近似色的服裝配色:近似色配合是指在色相環上90度範圍內色彩的配合,給人們溫和協調之感。與同類色配合相比較,色感更富於變化,所以它在服裝上的應用範圍比同類色配合更廣。


(3)對比色的服裝配色:對比色的配合是指色相環上120度~180度範圍內的色彩配合,所體現的服裝風格鮮艷、明快,多用於運動服、兒童服、演出服的設計中。


(4)相對色的服裝配色:相對色配合是指色相環上180度兩端兩個相對色彩的配合。其效果比對比色配合更為強烈。在相對色配色中要注意主次關係,同時還可通過加入中間色的方法使對比效果更富情趣。

3.流行色與服裝設計

服裝領域一向是崇尚流行意識的,流行色在服裝中的應用是人們對色彩時髦的追求,突出反映著現代生活的審美特徵。


色彩是賦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時髦性的。色彩專家以其尖銳的洞察力,把來自消費市場的時新色彩加以歸納、提煉,並通過預告推而廣之,蔚然成風, 形成流行色。目前國際流行色委員會每年兩次例會以預測來年春復和秋冬的流行色趨向,並通過流行色卡、時尚雜誌和紡織樣品等媒介進行宣傳。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流行色的應用更為廣泛,新潮款式和流行色彩的結合日益密切。因此設計師仔細分析研究流行色周期的規律,掌握流行時機,及時推出符合人們審美要求的新潮服裝,才能擴大市場銷售。

(三)面料與服裝設計

面料是服裝製作的材料,可分為纖維製品、皮革裘皮製品和其它製品三大類別。服裝設計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充分發揮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 料特點與服裝造型、風格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因此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觀和性能的基本知識,如機理織紋、圖案、塑形性、懸垂性以及保暖性等等,是做好服裝設計 的基本前提。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加工工藝的發展,現在可以用以製作服裝的材料日新月異,不同的材料在造型風格上各具特徵。


在此我們將不同材質面料的造型特點以及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簡單介紹如下。


  1. 柔軟型面料 柔軟型面料一般較為輕薄、懸垂感好,造型線條光滑,服裝輪廓自然舒展。柔軟型面料主要包括織物結構疏散的針織面料和絲綢面料以及軟薄的麻紗面料等。

柔軟的針織面料在服裝設計中常採用直線型簡練造型體現人體優美曲線;絲綢、麻紗等面料則多見鬆散型和有褶襉效果的造型,表現面料線條的流動感。


2.挺爽型面料 挺爽型面料線條清晰有體量感,能形成豐滿的服裝輪廓。常見有棉布、滌棉布、燈芯絨、亞麻布和各種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纖織物等,該類面料可用於突出服裝造型精確性的設計中,例如西服、套裝的設計。


3.光澤型面料 光澤型面料表面光滑並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輝之感。這類面料包括緞紋結構的織物。最常用於夜禮服或舞台表演服中,產生一種華麗耀眼的強烈視覺效果。光澤型面料在禮服的表演中造型自由度很廣,可有簡潔的設計或較為誇張的造型方式。


4.厚重型面料 厚重型面料厚實挺刮,能產生穩定的造型效果,包括各類厚型呢絨和絎縫織物。其面料具有形體擴張感,不宜過多採用褶襉和堆積,設計中以A型和H型造型最為恰當。


5.透明型面料 透明型面料質地輕薄而通透,具有優雅而神秘的藝術效果。包括棉、絲、化纖織物等,例如喬其紗、緞條絹、化纖的蕾絲等。為了表達面料的透明度,常用線條自然豐滿,富於變化的H型和圓台型設計造型。


設計師除了準確把握面料性能,使面料性能在服裝中充分發揮作用以外,還應該根據服裝流行趨勢的變化,獨創性試用新型布料或開拓面料的使用領域,創意性地進行面料組合,使服裝更具新意。

(四)服裝整體美概念

隨著觀念的轉變,以往各個單獨的服裝裝飾設計逐漸被整體設計所代替。現代人的著裝更講究服裝與服飾的整體配套美感。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除了對 服裝本身的型、色彩、面料三大要素進行創意之外,還要兼顧服飾品的搭配組合問題。服飾品種類主要有:帽子、手套、圍巾、包、髮飾、項鍊、耳飾、手飾、鈕 扣、領帶、鞋、腰帶等等。


除了它們本身具備的重要功能以外還應與服裝風格相協調,飾物在配套中起到了烘托、陪襯、畫龍點睛等作用。有時服飾品的設計還成為主要的對象,一點強調使平淡無奇的服裝頓生光彩。歸納起來服飾品對於整體服裝美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兩點:


  1. 強調 通過選擇合適的服飾品可以強化服裝的藝術風格,例如如意盤扣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可強化服裝的中國風情;冷光金屬飾物強化服裝的現代科技感等等。

2.完善 當服裝的造型或色彩在視覺效果上覺得不完滿時,往往可通過飾品來加以糾正和完善。在色彩上可表現為服裝色彩基調過於沉悶時,採用較為亮麗的飾品加以豐富。在造型設計中,當服裝重心產生偏移時,可用飾品加以平衡,達到靜中有動的藝術美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0Uv0W4BMH2_cNUg20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