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四大名剎之一,因戰亂破壞嚴重,在白馬寺的支持下重現輝煌!

2019-05-06     旅遊看信陽

信陽寺廟眾多,有名氣較大的4A級景區靈山寺,有供奉濟公的活佛寺,也有藏在深山、風景優美的凈居寺。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坐落於溮河區西北部、被稱為信陽四大名剎之一的祝佛寺。

祝佛寺座落在信陽市區西22公里處,南臨312國道,交通十分便利,西來的淮河、遊河到山北側相匯。大尖山、老鴨山連綿數十公里,在南側形成了氣勢磅礴的綠色屏障。山臨水而俊秀,水映山而嬌美。

放眼西望,平沙萬頃,一年四季,風光宜人。在桐柏山之東,大別山之北的平原上,一峰突起,挺拔偉岸,如臥龍翹首西望,似猛虎雄踞河濱,祝佛寺就建在這一如畫似錦,秀美多姿的山上。

祝佛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信陽縣誌》和明萬曆三十六年碑文記載。始建於唐朝天寶年間,距今已有1260多年,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因有歷代高僧在此修行,而知名度頗高,是豫南四大名剎之一。

祝佛寺又名"盤山寺",其地理位置博採眾長,它依山附水,似盤龍之首,其勢如當時高僧所言,"八盤山,彎又彎、九條溝、八架山、名剎座龍頭、淮水繞山轉、東山是龍尾、南岸山連山"。寺內供有一尊丈余高的大鐵佛,故取名"鐵佛寺"。

相傳,當年淮河行水之龍路過此地,河水猛漲三尺,以示朝拜佛祖,待龍領佛旨離去後,水又急落三尺,故名「祝佛寺」。意指行雨之龍拜佛而遵守佛祖旨意,沿淮河行水不給人民帶來水災,確保風調雨順。

曾經,祝佛寺輝煌一時。寺廟內佛像眾多,古木參天,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信徒不斷,香火旺盛。但是1939年時,日軍侵華期間,寺院僧人棄寺流落他鄉,寺內文物被日軍搶劫一空。而後,寺院破壞嚴重,香火間斷。

再後來,昌盛法師來到該寺,看到寺內庭院破舊,佛像零落一片狼藉,便決心修復寺院。1994年,在洛陽白馬寺釋海法方丈、釋印祥、釋印文僧師的支持下,祝佛寺得到再次修建。

經過多次修復,寺內先後恢復了天王殿、藏經閣、文殊殿等建築。現如今,祝佛寺總占地面積達6700平方米,由天王殿、觀音殿、客房、廂房、庫房等組成,石碑兩對,大鐘、大鼓各一個,三足鼎焚香爐一樽,大中小各種佛像45樽。

另外,隨著出山店水庫建設完工,大壩上游碧波萬頃。站在祝佛寺,可近距離遙望水庫大壩。水庫蓄水之日,煙渺浩瀚的淮河水將涌漲至祝佛寺前,蔚為壯觀。幾經磨難,祝佛寺這個千年古寺,終於重現輝煌,成為人們旅遊觀光、佛教朝拜聖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iaEGwBmyVoG_1ZZu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