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西歐現代化的過程,或者說現代文明的產生過程,其起點是商業,最初是由一小撮不起眼的商人所帶來。商人帶來了商業繁榮這叫「商業革命」。商人聚集在一起成為城市,叫「城市革命」。
最初的商人都是販賣者、搬運工,他們自己並不生產商品,而只是把商品從生產地到市場地進行搬運和販賣。就西歐中世紀時期的整個世界而言,西歐是一個貧瘠和貧窮的地方,那麼並不存在值得販賣和搬運的商品,當時西歐商人做主要販賣和搬運的商品是來自歐洲之外,其中最主要的貨源地則是中國。
為什麼西歐的商業首先在義大利興起,進而所謂的「文以復興」也在這裡出現,原因無他,就是這裡的水上交通更方便,更容易直接和間接接受來自中國的商品。也正是在中國商品的影響下,以致在當時的西歐人心目中產生一種觀念,一種圖景,遙遠的中國是一個富裕的天堂,是一個財富之源。
正是在這種觀念和圖景的支撐下,元朝時期,義大利的馬可波羅,不遠萬里,從陸路來到中國,留下了一部《馬可波羅遊記》。無論馬可波羅是否真的來過中國,但《馬可波羅遊記》卻可以代表當時歐洲人對中國真實看法。
明朝時期,就在鄭和下西洋不久,哥倫布同樣為追尋中國的財富,將生死置之度外,破天荒地要西行,從海上繞地球一周,到達中國。正是在前往中國的途中,哥倫布遇到一個「新大陸」,正是在這個大陸的北部,後來成立了一個國家,叫美國。目前這個新國家的新當選的老闆總統,正在謀劃要與中國打貿易戰。
從這個意義上,美國也可稱之為中國的孩子,沒有中國存在,西歐人也絕不會想到去冒險橫穿太平洋,也就不可能發現和移民美洲。
中國為哥倫布所提供的,並不僅僅是精神動力,還包括實實在在的航海技術,包括航海新理念,以及具體的航海技術,甚至直接包括航海圖。在哥倫布出發前,他手裡是拿著一張全球航行的航海圖的。那麼在當時的世界,誰有能力畫出這樣一張航海圖,唯一的可能是來自中國的鄭和船隊。哥倫布西行跨洋中國之行,恰恰是在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50多年之後。正是基於哥倫布手中的航海圖,英國的海軍軍官,也是航海圖的發燒友孟席斯合理考證和推斷,哥倫布的海圖和航海理念和知識,不僅直接來自鄭和船隊,而且,鄭和可能實際上已經達到美洲。
以獨立自由為內核的西方現代文明是與商業繁榮,以及由商業繁榮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同時出現的,這一歷史現象給現代歐美人造成很大的誤解,錯誤地認為,現代文明是由商業孕育的,由經濟孕育的,於是在現代的西方形成一股強大的商業崇拜和經濟崇拜。
獨立自由精神與商業同時出現,並不能說明商業是獨立自由精神的製造者。那時的歐洲商人,連有形的商品都不會生產,而只會販賣和搬運,更不要說去生產比有形商品難一萬倍的獨立自由的精神了,以及建立於其之上的現代文明了。象有形的商品一樣,也是和商品一起,獨立自主的精神,也是經由商人們販賣和搬運至西歐。
然而,在當今歷史研究中,卻只注意到中世紀西歐商人對商品的販賣和搬運,卻忽視了他們對精神和思想的販賣和搬運。錯誤地認為,這些新精神新思想是由商人們所創造,因為商業的繁榮,以及經濟的繁榮是發生在西歐,於是,就錯誤地認為,這些伴隨這商業的興起而出現的新精神新思想,以及由這些新精神和新思想所推動的西歐社會學術的變革和社會的變革,都是內生於西歐,是西歐天才們的創造和發明。
儘管商業的繁榮是由西歐的商人所推動,但是,他們經營的商品卻並不來自西歐本土,而是主要來自遙遠的中國。同樣,那些和商品一起被搬運至西歐的新思想新精神,其來源地也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中國。
因此,從文藝復興,到基督教的新教,到西歐的近代哲學,再到啟蒙運動,以及法國大革命,其精神內核與中國自古以來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和仁愛精神,並無二致。整部所謂的西歐近代哲學,不過是對中國儒家思想這麼課程的學習筆記。當然近現代西歐社會中的儒家思想與中國的儒家思想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差別就在於,西歐人對儒家思想的學習,對中國文化的學習,由於主要是基於二手資料,甚至三手四手資料的學習,這些資料主要經由商人之手,而且多次轉手,甚至有些資料還經由阿拉伯商人之手,因此,他們的學習成果是很不到位的,很膚淺的。
也正因為這些資料不是一手的,是多次轉手,甚至經由阿拉伯商人之手,在加上西歐人的虛偽,故意掩蓋和毀滅資料的真實來源,以將思想的版權歸之於己,導致,西歐人並不知道這些資料的真實來源地是遙遠的中國。而對現代的歷史研究來說,有形的物品的追溯和考證相對比較容易,而對無形的精神和思想的追溯和考證就比較難,以致現代人以訛傳訛,現代文明為何在西歐出現和興起仍然是「未解之謎」。
也就是說,以資本主義、民主主義、科學為內核的現代文明並非是西歐社會內生的,更非什麼西歐思想天才們的創造和發明,而是經由商人,與商品一起從中國傳入的。更準確地說,現代文明是中國傳統思想與西歐中世紀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一方面,它相對西歐的中世界傳統,是反傳統的,是革命的、嶄新的。另一方面,也正是被混入了西歐中世紀因素,現代文明與原汁原味的,正宗的中國傳統思想又有本質不同。
因此,現代文明實際上是一種懸空的中間狀態,這種狀態是極度不穩定的,非常類似與當年印度的佛教。佛教和現代文明一樣,也是受中國傳統精神的影響而產生的,是中國思想和當時印度文化的結合體。由於接受來來自中國的新思想,因此佛教對當時的印度而言,是一種反傳統的新思想,但對中國而言,由於結合了印度元素,也是一個異類。正是因為佛教是印度和中國思想的混合體,一度它風彌中印兩地。但也正因為它是一個不中不印的混合體,處於懸空的不穩定狀態,也最終被中印兩地拋棄,尤其是印度,從13世紀以後就徹底消失,沒有再留下任何痕跡,以致現代的印度人寫佛教史時,不得不從印度以外,尤其是中國找資料。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佛教在其產生地印度很早就徹底消失了,反而在中國一直到現在還有餘存。答案其實很簡單,佛教的最核心思想的產生地並非印度,而是中國。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並非完全的進口,而是出口轉內銷。現代文明從西歐傳入中國也是如此。
作為懸空的、折中的、兩不靠現代文明,也一定是高度不穩定的,註定難以長久,而只是一種過渡,一定會象佛教一樣被拋棄,被中國和西方所拋棄。也就是說,整個現代文明註定會崩潰,這是我預測美國的政治制度會崩潰的更深層的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