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2019-10-13     沐智健康生活

人生選擇的質量永遠是和你的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年輕時,能力有限,選擇自然也有限,試錯是增加經驗和能力的重要途徑。當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你的野心,選擇哪一條路都是彎路,都要磨練,都要吃苦。

分享一篇文章《當你的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1

「年輕時如何避免走彎路?」

許多人都喜歡問這個問題,他們大多躊躇滿志,準備在職場上大展拳腳一番。我猜他們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雲。

而這樣的問題,我通常都拒絕回答。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踏實才是最快的方法。

沒有走過彎路,永遠都不會知道直路是什麼樣子。

網際網路行業經常用一個詞,叫「試錯」。不斷改進微小的錯誤,快速疊代更新,讓產品不斷趨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試錯」,尤其是20多歲精力旺盛的時候,我們有的是時間。

可很多人把寶貴的時間都用來懷疑人生、困惑未來,把本該拿去體驗不同人生的時光,耗費在無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猶豫不決中。

我曾經的老闆是一位女強人,她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她:「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麼的呀?我今年20歲,第一份實習是在書店打工,但是覺得沒有什麼價值,對未來也充滿擔憂,請給我一點建議吧!」

她回復道:「20歲時要幹什麼?當然是念書之餘,打工賺學費啊!我20歲在咖啡館打工,這有意義嗎?當然有啊,你要自己賦予它意義!

難道只有拯救地球才有意義嗎?等你決定好什麼才是有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也大致結束了。」

我很贊同她的觀點。20多歲的黃金年齡,本應該去闖蕩、去跌倒。過多考慮就像無形中給自己築起一道道圍牆,還沒有跨出去過就被死死禁錮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無缺的人生方案,到頭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有風險,那個失敗了怎麼辦……

可人生計劃永遠趕不上人生變化,變化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

2

我20歲出頭的時候,工作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不再向家裡伸手要錢。

改變世界?我連世界是什麼樣的都沒完整看過。

活出自我?我連自己需要什麼都沒想清楚。

職業生涯發展?我連初級職位的工作內容都沒有摸清楚,想那麼遠有用嗎?

那時,老闆丟給我什麼工作我都去做,找圖片、找新聞、搭PPT、跟訪談、旁聽會議。我從來沒想過這些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什麼幫助,因為我壓根兒就想不出來。

直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熟練掌握了這些工作的套路和規則,懂得了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分析了行業趨勢之後,我的視野也隨著項目經驗的積累而更加廣闊,眼光更上一層樓,開始去思考更長遠的發展空間。

恰好那時,社交媒體剛剛興起,各式新媒體平台遍地開花。我深感這個領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於是義無反顧地決定轉行,投入到更加紅火的數字營銷行業中來。

所謂經歷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生活平白無故就能給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人生也不是只靠規劃出來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在大勢之下如何實現小我的能力增值,並融入到社會的發展浪潮中去,這是年輕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當經歷足夠多,你會發現「順勢而為」比「按計劃走」更加明智。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試過的錯足夠多時,我們要學會「復盤」。

所謂復盤,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回顧過去的作為和得失,分析錯過的機會、做錯的決定,也積累成功的經驗,形成對未來的參考和指引。

美國經典電影《教父》里有一句話,「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一定會對其中的槍殺、欺詐、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記憶深刻。正是這些經歷讓初出茅廬、乳臭未乾的麥克·科里昂不斷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最終成長為一代教父。

試錯之後學會及時復盤,避免下次走同樣的彎路,這才是我們更應該從經歷中習得的寶貴財富。

3

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被同學帶去做過傳銷。那時候,我對身處的騙局一點戒心都沒有。

我被帶去聽了幾次振奮人心的演講,看著那些靠傳銷發家致富的人,和那些年紀輕輕就當上全國銷售總監的人,我就覺得我也能行。

結果,接下來兩個月里,我一個客戶都沒有找到。相反,自己還倒貼了好幾千塊錢進去買「產品」。

幸好那時,我警惕心起,及時止損,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這算是我人生經歷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彎路」。

事隔多年回憶起來,除了覺得當時自己年少無知,就是把成功想得太簡單。再往後,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復盤,記錄下自己犯過的錯誤、未考慮周全的細節等等。

這些「彎路」帶給我的教訓和啟示,遠比一帆風順帶來的成就要寶貴許多。

人生選擇的質量永遠是和你的個人能力相匹配的。

在年輕的時候,能力有限,選擇自然也有限,抓住一個選擇進行試錯是增加經驗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到了30歲左右,在行業內的人脈、經驗都積累到一個量級,這時你會發現眼前的選擇突然一下子變得很多,每條路似乎都是光明大道。

你可能已經沒有年輕時的精力再去試錯,但是過去經驗的復盤能讓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個人特性和願望,從而做出最佳選擇。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年輕時找工作都是去求職網站上一個一個投簡歷,而五六年後都是獵頭主動打電話聯繫我。

當你占據了人才市場上的主導時,規劃和選擇才開始變得重要。而在你沒有資格去挑三揀四的時候,努力最重要。

當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你的野心時,選擇哪一條路都是彎路,都要磨練,都要吃苦。

既然這樣,不如趁年輕時去積極試錯,積累經歷,然後不斷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分析和復盤。

我們誰都不是聖人,只有體驗過「錯誤」所帶來的損失和懊悔,你才能明白「正確」的標準和意義。

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 作者:張良計

(文章來自人民日報微博,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n-IxG0BMH2_cNUg5c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