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人•禮讚70年|西安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

2019-10-08     西安城管

01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為深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愛國情懷,全面回顧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的發展巨變和光輝歷程。
我局特別策劃推出《城管人•禮讚70年》系列專題報道,激勵城管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繡」出新成績,迸發新活力,樹立新風采、展現新氣象,奮力譜寫新時代下西安追趕超越的新篇章。

從2019年9月17日起,在微信公眾公平台進行推送,敬請收看!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49-2019

西安從城市公園

到公園城市

西安的公園

是市民休閒遊憩的娛樂場所

也是文化交流的傳播場所

可是,你是否了解

新中國成立之初

西安僅有蓮湖公園、革命公園和兒童公園

總面積18.6公頃

蓮湖公園

坐落在唐代宮城承天門遺址上。明代秦王朱樉取其高低不平地勢,引注通濟渠水,在此建王府花園。因開鑿人工湖,廣植蓮花,名叫「蓮花池」。1916年闢為公園,稱「蓮湖公園」,是西安歷史最悠久的公園。

革命公園

西安革命公園位於西五路東段北側,創建於1927年3月,為紀念北伐戰爭前夕,陝西國民軍堅守西安死難的軍民而建。建國後經多次維修改造,如今是西安市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

兒童公園

西安市兒童公園位於西安市西大街貢院門,初建於1928年,是西安最古老的三所公園之一。1960年,隨著公園旁的第八醫院改為兒童醫院,公園也更名為「兒童公園」。 園區中的假山、石馬、長鼻子大象、地下旱冰場以及西安地區最早設立的哈哈鏡,承載著幾代老西安的童年記憶。

黨和政府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要求,於1958年發動群眾,歷時120天,在興慶宮遺址修建起了興慶公園。

|當時的圖像|

|當時興慶公園風景|

1958年5月22日《西安日報》第一版報道了題為《興慶公園已初具規模——假山土嶺高高凸起 興慶湖底正在修整 多種花木枝青葉茂 湖北茶社接待遊人》文章,文中寫道:「興慶公園的建園工程已進入平整階段。分布在園內的很多假山土嶺已高高的凸出地面。在唐代龍池舊址上開鑿的興慶湖,只待湖底的修整工作完畢後就可放水。為滿足愛好划船遊客們的要求,公園管理處正趕製遊艇……」

|1958年報道|

今天我們看到的興慶公園占地面積780畝,其中湖面150畝。

與此同時,上世紀五十年代丈八溝、小雁塔等7個苗圃相繼開建。1959年西安植物園建成。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勞動公園和大興善寺建成。然而,直到1978年西安全市擁有的公園數量,包括興慶公園在內只有6個。

改革開放後,西安對公園建設做了系統規劃,1984年4月24日《西安晚報》第二版刊發題為《古城西安未來藍圖——公園·河湖·林帶》文章。

|原版式|

文中介紹:「充分利用明代城牆、城河以及環城綠地建設環城公園。在市區四個方向規劃四個大型綠化區和公園。西安機場遷移後,絕大部分規劃為綠地。將興慶宮公園擴至東關正街。唐芙蓉園按唐遺址恢復,結合植物園、慈恩寺、大雁塔苗圃、曲江池建設成為具有唐代風格的風景遊覽區。現李家壕污水庫凈化後,結合漢城遺址規劃為水上公園。

|曲江池遺址公園|

城市西南區以已有大型苗圃為基礎擴大規劃為郊區森林公園。沿唐長安城遺址修建防護林帶。滻、灞、灃、氵皂河沿岸均規劃一二百米寬的綠帶,外圍留五百米寬農林間作區,形成綠色走廊。引大峪水入城,形成市區河湖系統。引水入城後,恢復曲江池,凈化興慶湖,溝通環城河,開闢東桃湖水面,並在市區一些廣場和大型公共建筑前設噴水池,豐富城市街景。」城市園林綠化藍圖初步形成。

上世紀90年代以後,西安市加大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投入。西安第一個現代化廣場——新城廣場的整體環境和綠地改造完成,未央路、長安路、興慶路、二環路等多路段進行綠化,新建了以南門、北門、鐘鼓樓、西華門、北大街、玉祥門、土門等為代表的城市綠地廣場,城市綠化實現了新飛躍。

1996年西安市公園數量增至39個,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型公園中,有三分之一是郊縣、企事業單位或村鎮利用社會力量修建起來的。

同時,上世紀90年代,西安啟動護城河清淤工程,環城公園也進行了提升改造。西安環城公園建於1981年,歷史悠久,風貌獨特,是西安人最喜歡去的開放式城市公園。如果問一個老西安人,西安哪個公園的變化最大,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環城公園,「那個時候到環城公園也沒有心思來鍛鍊,因為到處都是垃圾,旁邊護城河是臭水河,環境也不好。」一位老西安這樣說。2008年,西安環城公園健身長廊正式開放,這段14公里長的全民健身區每天吸引市民超過10萬人次。

2000年以來,西安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了城市綠化力度,陸續建成小雁塔公園、長樂公園、樂游塬公園、皂河林帶等綠化工程和大雁塔曲江風景區、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漢城水上公園、豐慶公園、文景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等大型綜合性公園,建成了近200個小型休閒綠地廣場。通過實施城市綠化工程,進一步美化了城市環境,優化了城市布局,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特別是2011年西安成功舉辦世園會,並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積極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工程。相繼建成了世園會公園、滻灞國家濕地公園、清涼山公園、漢城湖、環城西苑北段、文景山公園、灞渭橋車游濕地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新建和提升改造綠地廣場100多個。

2017年底西安全市擁有公園103個,分別比1949年、1978年增加100個和97個。公園面積3260公頃,分別是1949年、1978年的148倍和40倍。綠地總面積30704公頃,是1978年的103倍。建成區綠化覆蓋總面積為3593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0.79%,比1990年提高10.79個百分點,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2018年,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通過《中共西安市委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決定》,大力推動綠色發展。

據了解,我市將科學規劃路網、光網、電網、氣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布局和選線選址,加大城市生態廊道、立體綠網、農田林網、城市公園等建設力度,大力實施「三網」綠化、水源涵養林、綠色家園等「六大工程」,構建「兩山、八水、五環、十廊」城市綠道體系。

加快啟動「古都西安·絲路花城」行動,2023年建成中心城區花園城市,初步形成2000公里城市綠道網絡,全市公園達到200座以上,市內公園要逐步打開圍牆24小時免費向市民開放。

同時,支持小寨區域、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打造全國海綿城市示範區,推動高新、曲江、滻灞、常寧、洪慶等5個區域打造全市海綿城市示範區。

|高新二路街景|

規劃貼近自然森林環境,把自然風光引入城市,建設郊野型城市森林公園,一年一區(縣)建設一處城市森林公園,打造綠色之城、生態之城升級版。

截至目前,2019年,西安新增城市綠地744.6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482.3萬平方米,栽植喬木32.93萬株;新建綠道236.8公里,其中新建社區綠道93公里,區級綠道111.1公里,市級綠道32.7公里;建成鮮花大道40條,綠化美化商業街區17條,建設花田花海240.8萬平方米,花牆綠牆2.98萬平方米,布設花鏡162處,街面擺花2985萬盆;新建綠地廣場和口袋公園44個,改造提升綠地廣場和口袋公園38個,新建社區綠道93公里。

同時,全市向公眾開放的公園共計82個,其中沒有圍牆且全面開放的62個,有圍牆但免費的17個,有圍牆且收費的2個,沒有圍牆但收費的1個,去年底納入圍牆拆除和免費開放的公園共計20個。2019年,西安市計劃新建綠地廣場65個,提升改造40個老舊綠地廣場,新開工建設主題公園3座。全市各類公園逐漸拆除圍牆,今後全市公園將全部免費開放。

|漢城湖水道|

10月1日,西安市內最大的城市公園——

西安城市生態公園正式開園

「北有西安城市運動公園

東有滻灞國家濕地公園

西有漢城湖遺址公園

南有西安城市生態公園」的

大公園時代格局已經到來!

如今的西安,越來越美!越來越宜居!

來源:西安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lHwq20BMH2_cNUgLQ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