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劇一出手,國產爛劇都得繞著走

2019-08-07     獨狼映畫

長期以來,國產劇都被等同於爛劇,很容易遭到觀眾的鄙視。

但從暑期檔來看,這恐怕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國產爛劇是有不少,一雙手都數不過來,但是好劇也在越來越多,嶄露頭角。

比如《長安十二時辰》,比如《九州·縹緲錄》,比如《陳情令》。

都是低調開播的古裝劇,口碑都不錯,問題是,國產劇只有古裝可看?

不見得,至少這部都市題材的新劇,就很值得一看嘛。

一看主演,黃磊和海清,觀眾也都熟得很,電視劇老人了,想不認識都很難。

之前合作的《小別離》就曾引起了高度熱議,一時間關於教育的討論相當激烈。

這次二度合作,主演的《小歡喜》,作為《小別離》的續集,再次歸來。

本劇元素頗多,有都市元素,有家庭元素,也有高考教育元素,彼此融合。

故事核心的落點也是高考,三個家庭,三對父母,三個孩子,三種教育理念。

如此多元化的又不是深度的全景式的敘事,究竟想說明什麼呢?

捫心自問,作為觀眾,我們看戲,圖的是個什麼呢?

是真實,準確的說,是真實的共鳴,鏡頭裡的點點滴滴,都源自生活的細膩。

這部良心國劇自然也不例外。

在展示預備高考的情節當中,我們看到的是三個截然不同的真實。

作為核心家庭的父母,黃磊軟一點,海清硬一些,一唱一和,教育著自家的兒子。

如今一家一個已經成為常態,偏偏兒子還是個學渣。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個頂個的聰明,身為母親的海清氣不打一處來。

可憐天下父母心,她的要求很簡單,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學,有點出息。

儘管如此,身為老爸的黃磊倒是不急,按著孩子的興趣來,陪著一起玩。

別看成績不好,兒子得到的愛卻是完整的,這一點,他的同學英子很是羨慕。

生活在離異家庭,跟著母親住,母親對自己的控制欲極強。

除了讀書學習,母親宋倩幾乎不關心孩子的心靈狀態。

她對孩子要求簡單粗暴,高考必須700分以上,目標起碼也得是清華北大。

這個要求對於女兒來說,即便是尖子生,也是壓力很大的。

關鍵是,她在成為學習機器的同時,她感受不到來自母親的愛。

類似控制欲的問題,並不是宋倩一家個例,全社會的家庭,多得是。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實例,同樣是高中生,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太強,直接造成叛逆。

在一天清晨,我這同學沒去上課,背著書包,騎著單車,離家出走了。

父母再一次見到了,已經是兩天之後的事情了。

面對灰頭土臉的他,鬼知道他這兩天跑哪去了,只是回來以後,精氣神就不對了。

劇中的父母也在反映類似的問題,如何教育,始終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高考很重要,真的很重要,但孩子也不是學習的機器。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是否應該儘可能給予孩子期待的愛,而不是野蠻支配。

特別是在這一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誰能夠保證老一輩的經驗永遠試用呢?

很多時候,父母是不需要面試的,也沒有考核,教育也是憑藉一股子血氣。

所以說,本劇也是想通過三個家庭的場景,來進行類似的探討。

說起來,高考只是人生一個階段,並非全部,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高考實現成長。

高考不是目的,孩子的成長才是目的。

實際上,《小歡喜》的高考元素只是一個核心敘事,靈魂還是在於親子關係。

如何教育就是如何相處,中國的父母與子女之間,關於和解,依舊任重而道遠。

僅從國劇的品質來說,此劇一出,國產爛劇們確實可以繞著走。

我們欣賞這樣的國劇,是因為它在展現焦慮,而不是售賣焦慮,不是嗎?

只要《小歡喜》這樣的戲越來越多,國劇的黃金時代,就指日可待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k0ydmwBvvf6VcSZ0F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