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中山藏著四百多年古寺,安靜清幽,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2019-05-30     一路南風


​廣東中山市原叫香山縣,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縣,再後來便成為地級市。

現在的中山市是中國民營經濟最為蓬勃的地區之一,各種現代化高樓大廈從市中心建到各鄉鎮,稍微上點年代的成片建築也僅為一百多年歷史。

除了建於清末民初的孫文西路,中山其實也有數百年歷史的寺廟,這座寺廟叫西山寺,位於石岐西山,距離孫文西路僅五分鐘左右的步行路程。

​西山寺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原來是當地鄉賢毛可珍讀書的地方,明朝嘉靖年間改成佛寺,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

​寺廟依山而建,不過從平地走到佛寺僅需兩三分鐘時間,這座佛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氣不大,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只有對風光名勝比較著迷的遊客才會在順路經過的時候前去遊覽,平時都是本地人或居住在中山市的外來務工人員上山參觀或拜謁。

​沒有絡繹不絕的旅遊團,沒有熙熙攘攘的散客人群,林木掩映下的西山古寺有種不受凡塵俗世侵擾的意境,這是佛寺最應該有的氛圍,也是時下很多知名佛寺不容易找到的氛圍。

​西山寺在清順治、康熙、乾隆、嘉慶、咸豐年間和1921年都經過增建和重修,近年最後一次大的修整是1988年,之後陸續有一些小的修整,我們遊覽的時候便看到維修用的竹架,過段時間前去,相信會有不同的面貌。

​經過六棉古道進入西山寺,首先看到一個小廣場,廣東人習慣稱為大埕。廣場下方擺著一個大香爐,方便信徒禮佛時插香之用。大雄寶殿建在廣場北側,進入寶殿之前要先經過一個小門,門的上方上書仁壽禪寺四個大字,這是西山寺的別稱。

大門兩側是兩面磚牆,保持原始顏色,頂端是一些祥和的繪畫作品和書法作品。

​跨過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背面是韋陀。

​​大難寶殿位於天井的北端,是整座西山古寺最核心的大殿,兩側分別是觀音殿和地藏殿等佛殿。

​​

​西山寺為合院式古寺,坐北向南,深三進,融入了嶺南建築特色,但保留明代寺廟建築風格,除了金漆木雕比較搶眼之外,建築物的顏色都較為含蓄,摒棄了大紅大紫的俗氣風格。

​除了室內佛殿,室外也有觀音像,觀音像的旁邊是傳奇僧人-濟公。

​改建成佛寺之後,西山寺仍然是讀書人喜歡去的地方,清代道光年間,香山人曾望顏便曾在此攻書,他後來考中了進士。西山寺雖小,卻也有住持和禪修的和尚,由於寺廟不收門票,沒有各種名目的引導性消費,在當地的口碑極好,偶爾還會有僑居在外的華僑回來禮佛。

除了觀音殿,大雄寶殿和地藏殿,六祖殿、塔殿等都是比較壯觀的建築。整座寺廟遊覽下來大約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交通-自駕車比較方便,也可以乘坐公交車前往,具體如下:

城軌中山北站:乘坐021路在中山紀念堂下車,步行300米左右到達。

城軌中山站:乘坐005、002路在中山紀念堂下車,步行300米左右到達。也可以乘坐018路在中山公園北門下車,走路約890米到達。

中山汽車總站:乘坐002路在中醫院悅來門診部站下車,步行約300米到達。

中山粵運城東車站:步行約240米到開發區交警大隊站乘坐001路,在中山紀念堂下車,步行300米左右到達。

西山寺離孫文西路很近,可步行聯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eRuC2wBmyVoG_1Zhs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