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酸檸檬
父親節當天,高曉松曾經在社交平台發了一段長文,回顧了與父親的一些舊事,並稱兩人二十多年說過的話大約沒有二十句。
這段長文中,高曉松一如既往的採用了他那種獨特的調侃生活般的語言,似乎只樣才能夠掩蓋自己內心複雜的情緒,在講起父親去世那段時,高曉松說道:出乎意料地哭了一小會兒,也不知是可憐自己還是可憐他。
即便是在父親節,高曉松或許仍對曾經的父子關係無法釋懷,一度引起了眾多網友共鳴,更有人用「與歲月對望,所有人都老了,再沒人死於心碎」這樣的話,將這種低沉的情緒進一步渲染。
而高曉松在長文中的最後那段,期待父親一動不動坐在水邊,釣他心愛的魚,則讓人遐思,或許這個心結,他很難放下了。
不過,在6月22日晚間,高曉松在社交平台再度發文,同時還引用了網友的一段留言:看過一期老外的視頻,男人釣魚的時候,腦電波跟死人差不多,啥都沒有。這可能就是他們最愛的狀態,那一刻世界好安靜啊。
對於網友的這段文字,高曉松感慨頗多,並稱幾十年的心結最終在這裡解開了,原來他不是不喜歡我,是不喜歡這個世界。同時,他還用4個字描述了父親當初的狀態:賢者模式。
那麼問題來了,高曉松用4個字解開心結,是原諒了父親,還是放過了自己?
這個真的很難說,但是卻感動了很多網友,特別是那句「原來他不是不喜歡我「,讓很多人感同身受。更有網友表示道:終於跟世界和解了,童年被治癒,恭喜高老師。
確實,父親給高曉松帶來的那種傷痛,這麼多年來一直撕扯著他的內心,儘管每每提及此事時,他都是以一種調侃的態度來面對,但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有些無法說與世人聽的事情,才是最大折磨。
如今,年過50的高曉松,不再是白衣飄飄的年代,幾經歲月蟄傷,終於明悟,同時也站在父親當年的角度,設身處地的還原了那個時期的情緒,用一句「原來他不是不喜歡我,是不喜歡這個世界」與父親遠隔兩個世界冰釋前嫌。
或許是出於對高曉松的喜愛,有網友不想讓這樣的情緒蔓延,所以調侃稱:我還以為是因為大緊有點像比目魚的緣故。
高曉松曾經用過「矮大緊」這個筆名,用此名推出的作品,往往都是一些憤怒的音樂,而實名的音樂作品則是陽光而溫暖,或許受到父親的影響吧,心中裝著兩個自我的高曉松,成就了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
這次網友調侃他像比目魚,想來也是一種善意,而非人身攻擊,以此來解釋為何當年高曉松的父親沉迷垂釣,或是想在河水中,找尋到那個心中最優秀的兒子吧。
此過經年,高曉松心中對父親的那種複雜情緒不會再有了,知天命的他也與世界達成了和解,這個真心不容易。
一直認為,高曉松是一個洒脫的人,可以肆無忌憚地投入到自己的音樂領域中,像一個孩童那般,創作出一曲又一曲優美空靈的作品。沒想到,原來他的心中也住著一個糾結的自我,也難逃塵俗的貪嗔痴念。
現在好了,高曉松用賢者模式理解了父親,也解開了自己的心結,告別「舊的童年」,不再「戀戀風塵」,可以專心的在音樂裡面翱翔了,也期待他能夠奉獻出更多更多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