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皇宮的玄武門附近發動兵變,當場誅殺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世民又派人趕到太子東宮和齊王府,一口氣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十個兒子的腦袋,將他們的血脈斬盡殺絕。這便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京師,而且最激烈的戰鬥地點就位於皇宮北門,那麼問題來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在宮門附近互相殘殺,作為皇帝兼父親的李淵當時在幹什麼呢?
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也就是說,李淵當時在宮內的海池中泛舟遊玩,直到尉遲敬德穿著重甲手持長矛來到海池邊的時候,李淵才大吃一驚,問尉遲敬德這樣凶神惡煞地闖入宮中意欲何為。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時一起陪同李淵遊船的還有重臣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宮門口殺得昏天黑地,皇帝和中樞大臣們竟全然不知,還有閒情逸緻「泛舟海池」,這可能嗎?想必再沒有判斷力的人也會對此事產生質疑。
「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淵還是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雖說他未必能做到事事洞若觀火,但大體情況還是能夠掌控。按照正常邏輯,如果宮門口突然出現兵變,那麼宮中的皇帝必然會在第一時間得知消息。然後就是找個有利地形隱蔽,並安排戍衛皇宮的禁軍死守各處要道,等待宮外援軍到來。李淵是從戰火中走出來的開國皇帝,這些基本操作對他來說應該輕車熟路。可事實上,李淵卻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李淵身邊的朝廷大臣、侍衛、宦官、宮女都沒做出任何動作,整個皇宮就好像突然與外界完全隔離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答案只有一個:「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已先派人控制住了他們。
史書中在談及「玄武門之變」時都詳細描述了宮門口發生的這場戰鬥。但不難想像,當時宮內必然也發生了一場不流血(或沒有造成大規模流血)的戰鬥。李世民在李建成、李元吉入宮之前就已經控制了李淵、裴寂等人,所謂的「泛舟海池」應該是被扣押在海池。然後這位大唐的開國皇帝在人身失去自由的情況下只能默默等待。最終他等來了一個最難以接受的結果:李建成、李元吉,以及自己的十個孫子全部被誅殺。
「玄武門之變」過去三天後,唐高祖李淵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頒布詔書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兩個月後,李淵宣布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自己則以太上皇身份退居幕後。李淵為什麼急於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其實有了上述「玄武門之變」背後的隱情,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自從「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的人身自由已完全受李世民的控制。如果他能識時務,那父慈子孝的局面還能勉強維持。如果他寧死不交權,那李世民能殺親兄弟,自然也能殺親爹。最終結果仍是李世民當皇帝,只是撕破臉後大家兩敗俱傷而已。所以從兩害相較取其輕的角度考慮,李淵被迫放棄權力去安享晚年是當時他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了。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e-fSngB9wjdwRpv2v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