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藥,慢B肝患者心中永遠的痛

2019-06-23     用藥無小事

患者陳某,47歲,慢B肝,長期堅持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4年余,病毒陰性,肝功能正常,B肝小三陽,近期有了停藥的想法,藉故沒時間來醫院開藥。

自行停用抗病毒藥後半年,出現噁心、嘔吐,皮膚、鞏膜黃染,到醫院查肝功能明顯異常,並且病情逐漸加重,出現肝衰竭的表現,經內科保守治療及人工肝等治療後無明顯好轉,很快出現肝性腦病、昏迷,昏迷6天後終於等到了肝源,最後通過肝移植才保住生命。

臨床中,類似的病例太多,患者長時間服用抗病毒藥後,面對是否停藥這個問題時,糾結不已,讓停藥成為心中永遠的痛。今天我們專門聊聊停藥這個話題。

為什麼抗病毒藥不能隨意停?

B肝的臨床治療中,抗病毒治療扮演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角色。抗病毒的原理:慢B肝的發病過程,病毒存在肝細胞里,前期叫做免疫抑制期,好比病毒這個敵人跟我們是和平共處的,即病毒攜帶狀態,表現為肝功能正常,病毒活躍複製,但肝細胞沒有受到破壞,這時不建議抗病毒治療。

哪天患者因勞累、熬夜、酗酒後,機體免疫力下降,病毒這個敵人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出來跟免疫系統在肝臟打起來了,肝功能出現異常,這時需要開始抗病毒治療,把敵人消滅,把病毒控制住,但因為病毒長期在肝細胞里生存,把cccDNA整合到了肝細胞基因組裡,好比在土地里留下種子,隨意停用抗病毒藥後,種子就會發芽、生長,病毒就很容易再發。

特別是口服的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時間長,很多人起初可以堅持,但當病情穩定,肝功能正常,病毒檢測不到,自己又無不適,這時就容易掉以輕心。儘管醫生反覆交代不能擅自停藥,但很多人仍以身冒險。停用抗病毒藥後,也就是解除了抑制B肝病毒複製的強有力武器,B肝病毒就會重新大量複製,感染新的肝細胞,從而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輕者表現為慢性肝炎,肝細胞受損。

在慢性肝炎中如果不抗病毒,5年內大約12%-25%會進展為肝硬化,如果這些肝硬化的患者再不抗病毒,5年內大約會有6%-15%會進展為肝癌。重者短期內造成大量的肝細胞壞死,引起肝炎的嚴重發作,進展為肝衰竭,造成致命的後果,危險程度真的不亞於懸崖峭壁走鋼絲,隨時命懸一線,內科保守治療死亡率高達60-70%,最終只有肝移植才能成為唯一的出路。

患者為什麼總是隨意停藥?

臨床上出現自行停藥的患者原因可分兩種。一種人過於樂觀,特別是年齡稍大一點的上一輩,他們那個年代,什麼苦沒吃過,什麼世面沒見過,經常聽他們說年輕時雖不能力拔山兮,三碗不過崗,吊打白額虎,但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不怕苦、不怕累,特別能吃苦耐勞。

歲月可以改變他們的容顏,可以改變他們的身材,但改變不了他們的思維,他們認為小小的病毒沒啥好怕,不會對自己的身體有影響,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科技在進步,人類上可探空攬月,下可九洋抓鱉,更別提以前缺醫少藥的情況,所以即使再次發病,他們覺得現代醫學也可治療,對疾病,對B肝病毒的認識不夠。

另一種人過於悲觀,停藥患者中多見這種情況,長期的就醫、治療過程對患者生活帶來影響,患者不能接受「藥不能停」的現實,更有甚者,覺得是用藥續命,不想扣上這樣的帽子,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經濟上的壓力,心理上的負擔,精神上的折磨,心態上的不正,都會使很多患者以「工作很忙、忘記吃藥、出差不方便、沒時間吃藥,開藥麻煩」等等各種理由和藉口把藥停了,更有患者聽信偏方,病急亂投醫,嘗試其他治療方法,停用抗病毒藥。

什麼時候能停藥呢?

抗病毒藥好比外援,好比拐杖,通過抗病毒藥,通過強大的外來力量把敵人控制住,讓機體免疫功能慢慢強大起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外援,可以把抗病毒藥這根拐杖扔掉,但停藥需要醫生全面評估。

根據我國2015年《慢B肝防治指南》,目前停藥的標準是:對於大三陽患者,在使用口服藥後,轉為小三陽,且轉氨酶及其他各方面也恢復正常的情況下,需再鞏固治療至少3年,且定期複查結果仍不變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停藥;而對於B肝小三陽患者,建議治療到B肝表面抗原(兩對半第一項)轉陰,也就是B肝臨床治癒後,再鞏固治療1年半,且定期複查,結果仍保持不變,才可以考慮停藥。

停藥後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復發,延長抗病毒治療的時間可減少復發。此外,對於B肝引起的肝硬化或者肝癌患者(還包括肝移植術後的B肝患者),則需要長期治療,基本上也就是終身用藥。

面對B肝,我們應正確應對,知己知彼,不輕敵,不悲觀,端正態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用抗病毒藥,雖然目前抗病毒藥服用時間長,但相信將來的某一天,人類能真正消滅B肝病毒,實現真正的治癒。相信會有一天,停藥不再成為慢B肝患者心中永遠的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dBdL2wB8g2yegNDrY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