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解讀:董昌、許新、楊烈的不同選擇,楊烈絕情但卻最正確

2020-08-23     寶嵐說動漫

原標題:一人之下解讀:董昌、許新、楊烈的不同選擇,楊烈絕情但卻最正確

在一人之下最新話的劇情中,唐門外圍其餘六人在限定時間內並未來到吊橋,負責守橋的董昌、許新、楊烈三人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楊烈選擇轉身離去,董昌則是對楊烈的行為不解並選擇留下來等人,許新認同楊烈的做法但依然留下來守橋,三人的選擇對應了各自的人物性格,楊烈極度的理性,而董昌極度的感性,許新是感性與理性的平衡,這種人物性格也對應了三人最後的結局,單從當時的情形來說,楊烈的選擇是最優選,董昌的選擇很容易另生事端,兩人的選擇之間沒有對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三位唐門英傑之間有趣的差異。

這一次唐門十人行動的關鍵是大老爺的暗殺,外圍九人負責牽制和吸引忍眾的火力,減少干擾大老爺行動的因素,所以在一開始大老爺就定下了規矩,一切行動以觀園為基準,觀園上只標記了大老爺一個人的信息,一旦觀園上的點消失,外圍九人不管任務成敗都必須撤退,而董昌、許新、楊烈在外圍必須保證撤退時間有半個時辰,時間一過,即使沒人來到吊橋,他們都必須撤退。大老爺的規矩是為了保證唐門外圍九人不被任務成敗而拖累,並且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逃出去,但在限定時間到了之後,董昌與楊烈卻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

楊烈的選擇是聽從大老爺的指揮,時間一到就必須離開,看似絕情卻是最為正確,這一次前來參加任務的都是唐門的一流好手,在大老爺刺殺忍頭的任務完成後,如果他們在規定時間內未能到達吊橋,那麼必然是凶多吉少,如果他們選擇繼續留守吊橋,那麼很可能會被忍眾包圍,造成唐門十人團滅的結果。唐門是刺客門派,唐門弟子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必須克制感情,以絕對冷靜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優化的完成任務,感情用事只會讓同伴與自己白白犧牲,在這一點上,楊烈做的確實很好,楊烈的性格很適合唐門,所以他也成為了下一任的唐門門長,但太過理性也會導致偏激,楊烈在丹噬被張懷義破解後就開始對張懷義窮追不捨,為了得到炁體源流,楊烈不擇手段,但到最後只換了一個同歸於盡的結局。

董昌的選擇是繼續留守吊橋,董昌的人設是很重感情的人,所以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來為那一群生死未卜的同伴守住吊橋,董昌是一個很感性的人,所以在三十六賊結義的事情敗露後,董昌選擇光明正大地認了,並且放棄老門長給予的生存機會,以三十六賊的身份死去。董昌的想法符合大眾的想法,與同伴同生共死並不適合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唐門弟子,因為這會給任務帶來變數,並且造成團滅的結局,在這一話的結尾就有粉絲提出了一種劇情發展的可能,如果董昌、許新轉身離去,高英才憑藉幻身障同樣可以脫身,如果高英才死在了吊橋這一戰,那麼董昌跟許新就等於拖累了高英才。

許新的選擇是中立的,他理解楊烈的選擇,並且知道這是最優的選擇,他也知道董昌留守的選擇是有著極大的風險,但他依然選擇跟董昌一起守吊橋,覺得事情本該如此所以去做,知道對錯和優劣但仍然去選擇錯誤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在三十六賊結義事情敗露之後,許新的態度就一直在轉變,最後他選擇了老門長給予的機會,並且一生遵守留在了唐冢內修煉丹噬,這也是唐妙興選擇許新成為新任門長的原因,許新的這個性格很適合現在的唐門,因為他會去衡量,同時也會去理解,所以他不會像董昌和楊烈容易走向極端。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歡迎一起在評論區討論劇情哦。你的關注轉發評論收藏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TSCIHQBLq-Ct6CZkA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