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超歷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降薪即將開始。按照目前得到的消息,未來中超本土球員的年薪,最高不會超過稅前1200萬元,相比如今動輒稅後上千萬的收入,削減程度不可謂不大。
說起來,中國足協近年來制定了不少新政,每次都是質疑多過贊成;唯獨這次限薪,外界聲音出奇的一致,都認為確實到了限制球員收入的時候了。歸根結底,中國球員年薪過高、水平過臭,早已經引起「公憤」,也是時候像娛樂圈一樣來一次整頓了。
年薪數字隨便填
中國球員如今的薪水居高不下,一些所謂的「土豪」俱樂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眾所周知,中國註冊球員數量稀少,水平拔尖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物以稀為貴,俱樂部為了爭奪有限的球員資源,不惜為他們開出遠高於其實際價值的薪水。
2016年,彼時財大氣粗的河北華夏幸福進入中超,立即就盯上了于漢超、任航和吳曦三名國腳級內援。根據當時國內媒體披露,為了追求任航和于漢超,華夏幸福甚至直接給球員準備好了空白支票,讓其任意填寫年薪數字——堪稱是中超燒錢時代最好的寫照。
「土豪」的追求,也讓球員對金錢的胃口越來越大。也是在那一年,任航與江蘇蘇寧進行續約談判,他的經紀人明確表示有俱樂部給任航開出8000萬的簽字費;但是考慮到任航對江蘇有感情,因此可以給蘇寧「打個折」,只要6000萬。然而,6000萬的簽字費觸及了蘇寧的底線,最終雙方鬧掰,任航如願加盟華夏幸福。
中小球隊不堪重負
大俱樂部可以不計成本簽人,為數眾多的中小球會卻不堪其擾。歷史上,青島中能曾經同時擁有劉健、鄭龍和姜寧三名國腳,但他們最後都投入到恆大這樣的豪門麾下。2013年,青島中能一直試圖爭取和鄭龍續約,並且表示願意在原薪水300萬的基礎上給鄭龍加薪。要知道,以中能的規模,年投入不過6、7000萬,能給球員這樣的薪水,這個數字已經不低。
然而,和廣州恆大為鄭龍開出的條件相比,青島中能實在小巫見大巫。同樣的,中能也曾給劉健開出頂薪試圖續約,那場震驚中國足壇的「陰陽合同」事件爆發後,人們驚訝的發現,中能竟然承諾在合同中給劉健超過400萬元的年薪。不過,這仍無法阻擋劉健轉投恆大的腳步。
鄭龍和劉健好歹是中超的明星級球員,賺錢多尚在情理之中。而在中超燒錢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很多實力並不出眾的球員也敢獅子大開口。去年,一家剛剛進入中超不久的俱樂部,聽信了主教練和經紀人的推薦,簽下了一名既沒有國家隊經歷、年齡又偏大的球員,並且為其送上超過600萬的年薪和不菲的簽字費。
然而,這名球員的表現並不如預期,最終球隊也黯然降級。賽季結束後,有媒體稱該隊之所以降級,原因之一就是新引進的球隊待遇都太高,打破了球隊薪資平衡。由此可見,一旦小球會也跟風燒錢,後果有多麼可怕。
高薪背後的思考
中國球員之所以年薪畸形上漲,除了大俱樂部瘋狂挖人、球員和經紀人拜金之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中國足球人才數量太少,導致用人成本狂飆。這也是中國足球在給過去幾十年青訓荒廢「還債」,當球員成為稀缺資源時,其價值自然會產生泡沫。
另外,媒體輿論和球迷,也在俱樂部燒錢、球員瘋狂賺錢的時代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媒體和球迷不會在乎俱樂部為球員花多少錢,他們只關心球隊能不能搞定某球星、能不能從對手那裡搶到某個國腳,而不思考這究竟要浪費掉多少錢,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給某些擾亂市場的土豪搖旗吶喊。現如今,他們竟突然開始抱怨起中國球員賺錢太多,可惜為時已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O3bk24BMH2_cNUgBC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