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軍事史上五大藏寶之謎,其中,有一個寶藏竟跟石達開有關

2019-12-15   指點江山

天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顯得格外不同。

他雖職位很高,但是,為人和善、正直,敢於直言。石達開,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名將,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戰略家、武學家、詩人、書法家。

他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跡為後世所傳頌,被認為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天京事變中,石達開極力阻攔北王韋昌輝濫殺無辜。最後,在他的強烈的建議下,韋昌輝被殺。但是,石達開的精明能幹卻遭到了洪秀全的猜忌,於是,他主動請纓,遠征報國,以證明自己的忠心。

可惜,天不遂人願,孤軍奮戰的石達開,因缺少物資,對戰況缺乏了解,一路上只能打游擊,沒給清廷造成什麼實際的打擊,甚至,還被有心之人給盯上了。此時,曾被石達開打敗過的湘軍統帥——曾國藩,看到了可乘之機,於是,便趁著石達開正值困頓之際,將他和其家屬統統包圍。

據坊間傳聞說,石達開被圍攻之後,他的妻妾在同一天夜裡被殺。而石達開,便命人購買了六口棺材用於收殮屍體。但是,後人曾在大渡河裡見過石達開妻妾的屍體,那麼,他之前所買的棺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呢?估計在當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他放的可能是些金銀珠寶。

據說,這些棺材被秘密藏匿在大渡河附近,他還在裡面留下了一副寶藏示意圖,圖上寫了「面水靠山、寶藏其間」這八個字。

後來,這幅藏寶圖被一個姓賴的人所得,成為了賴家的傳家之寶,被子孫傳承了下來。再後來,這幅圖被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所得。

他認為:這些寶藏應該就在四川省石棉縣境內紫打地(即安順場)高升店後山坡下。

劉湘獲得寶圖之後,命千餘位工兵前去挖掘,工兵們從山壁鑿進去後豁然看到了三個洞穴。每個洞穴的門口都均勻的壘砌著石條,並用三合土封住。但是,在挖開兩個洞穴之後,軍隊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寶藏地,因為這裡僅有一些零散的寶貝。後來,這些物品被打包成箱後,運給劉湘的夫人劉周書所保存。

據說,當時正準備開挖第三個洞穴之時,被蔣介石得知到了消息,於是,他立馬派人火速前往進行干涉,並以古物保護委員會的名義,禁止挖掘。不久,劉湘被任命出兵抗日,挖寶之事也就此擱淺。其實,蔣介石阻攔劉湘並非想保護這批寶藏。到了1942年,劉湘去世之後,蔣介石命戴笠繼續挖掘。

但是,因暴發了大洪水,泥石流改變了當地地貌,寶藏入口已無處可尋,最後,也只好不了了之了。直到前幾年有人經過現場考察後判斷:此處確實是太平軍被困時倉促所建。至今,第三個洞裡究竟放了什麼再也無人知曉,而它就像是一片迷雲籠罩在了安順場的上方。

關於石達開的寶藏所在地,還有一些流傳很廣的說法。

據說,當年他在西征的途中路過南川,在一座名為「太平山」的山頭裡埋下了大量的寶藏,後世只要能找到這座山頭就可找到這批寶藏的入口。但這個說法卻遭到了反對,說:「在當時的緊張情形下,石達開不可能修建太過複雜的藏寶工程。而且,太平軍當時已是窮途末路,根本不會留下那麼多金銀珠寶。」

還有一個傳說,說是石達開有一個最心愛的妃子,因為,比他去世的早,於是,石達開將其屍骨埋葬在了山王坪一帶。為了不讓愛妃的墳冢被清軍挖掘,他特意留下了一個無字碑。而在他埋葬愛妃之時,突然看到這裡的地勢險要,非常適合藏寶,於是,他在此埋葬了自己的畢生珠寶。

然而,關於寶藏的另一個說法則更加神乎其神。據說,石達開被清軍追擊之時,就已經帶著心腹逃離了包圍。在他出逃之後,也把自己的大量財物帶回了貴州、廣西等地的交界山林之內。只見這裡群山綿延,是非常好的藏寶之處,於是,便在這裡設了一座山寨,將寶藏存放在此。

後來,因為天京被清軍攻破,而且,洪秀全也去世了,這就使得太平天國正式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而隱居在此的石達開,因年紀越來越大,也對光復太平軍失去了信心,於是,在此地隱居到死。事實上,據清軍將領的描述,石達開當時肯定是就義了。所以,這一傳說,只是大家的美好願望罷了。

其實,早在李秀成就義之前,還不忘提醒石達開帶上珠寶離開。而石達開,率領數十萬大軍在多省之間輾轉,如果他沒錢,會有兵將跟隨嗎?所以,他肯定不會是空手帶兵的。可是,時至今日,他的寶藏仍然沒被發現,難道寶藏之說,只是子虛烏有的傳聞嗎?

根據一些史料分析,石達開的寶藏應該藏在大渡河一帶。

原因有三:

其一,太平軍覆沒之後,曾國荃曾進入天京搜刮財寶,可沒有任何發現;

其二,石達開率兵出現在大渡河時,已經是精疲力盡,此時大量金錢、糧食早已耗盡;

其三,大渡河一役里,石達開應該洞悉到了最終結果,於是,把錢全部扔掉;

但是,至今為止,石達開的藏寶之謎仍未解開。這也使得,籠罩在石達開寶藏上的層層迷霧,使其成為與拿破崙藏寶之謎、赤城山埋金之謎、山下奉文藏寶之謎、納粹藏寶之謎比肩的「中外軍事史上五大藏寶之謎」之一。

參考資料:

【《清稗類鈔》、《太平天國野史》、《長寧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