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心心做個笨人,剩下的交給時間,等待左右逢源,讓美好發生

2019-07-18     大朴國學

最近很多朋友找我聊天,主題就是關於我最近一直堅持每天寫原創文章,算下來已經寫了將近100萬字。

」惡意「吹捧的有之,找我合作的也有不少,甚至還有幾位朋友想參與投資,還有就是讓我非常高興的一件事,就是認識了不少,因為這些文字,而產生了精神上和思想上碰撞的好朋友。其實是大家通過我寫的文章,包括寫文章的態度,對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說起來,下堅持寫原創文章的決心,不容易。因為做傳統媒體出身,寫文章算是看家吃飯的本事。而很難下決心堅持寫的原因就在於,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來閱讀、思考和寫作,又擔心耽誤眼前的工作,所以遲遲沒有決定。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2018年是我正式創辦大朴文化的第一年,重打鑼鼓另開張,瑣碎的事也很多,壓力自然也很大,創業就是沒有了穩定的收入,是要靠自己去賺錢養活自己和公司。我也犯了我經常批判的毛病,就是:所謂的聰明人,總是會不遺餘力的把可能犯的錯誤都犯一遍。因為自以為聰明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可以走捷徑。

對創業初期的我而言,捷徑就是與有流量的平台合作,把課賣的更好。而我的猶豫不決,是到底該堅持做好內容,也就是產生自己的流量之後,再與別的平台合作,還是上來先找別的平台合作,賺著錢,再去搭建內容團隊,持續的產生優質的內容。在這兩個選項之間,我猶豫了幾個月的時間,也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效果都不好。好在主要的精力還是用在了打磨更多更好的課程上,有不少人一開始勸過我,可適當的降低課程的品質,先多賣些課,把錢賺到手再說。說實話,不是想標榜自己多高尚,在這個問題上,我還真的從來沒有動搖過。中間再加上另外一些事情,讓我真正的下定了打磨好課程的同時,堅持持續的輸出高品質內容,擁有自主的流量,然後再考慮其他的合作。而時間一晃就到了12月底(年關臨近,時間關口也給了自己反思和下決心的推動力),最終才做出了現在這樣的選擇。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體會卻很多。

今天為什麼聊這些呢?真正促進我下定決心的原因,除了上邊說的現實的情況以外,是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又重新讀很多經典,而今天要分享的,就是真正給了我啟發的一些段落。這也是我們今天讀經典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啟發我們的智慧,對我們現實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的產生指導。

第一段來自於《莊子·應帝王》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先翻譯一下字面的意思:

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遇了,渾沌對待他們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著報答渾沌的恩情,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唯獨渾沌沒有七竅,讓我們試著給他(混沌)鑿出七竅。」於是倏和忽每天替混沌開一竅,但是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字面的意思其實不難理解。讀《莊子》的樂趣在於能夠跟著莊子而神遊,充分的打開想像力,從而給自己意想不到的啟發。

我們總是喜歡用」榆木腦袋不開竅「,來形容那些我們覺得特別笨的人。有時候,我們就像倏和忽一樣,出於善意,用各種辦法想幫別人開竅。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是」竅「開的太多,我們面臨的誘惑太多,心開了竅,整天就想投機取巧、走捷徑,異想天開的去追求很多虛妄和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眼耳鼻舌身更是主動去尋找一些亂七八糟的誘惑,或者低層次的滿足。

再重複一遍我前邊文章里的一個觀點:想整合資源,首先你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再去考慮這個問題。(請參考:范蠡賣馬,跟商聖學什麼才是真正的資源整合,如何通過利他實現自身的價值)


這個問題說的有點多了,說回來,現在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所謂開竅的聰明人太多,而真正能下笨功夫的人基本沒有。我們有句老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前些年經濟發展很快,不需要有金剛鑽,有木鑽都能攬到很多瓷器活。而經濟陷入低迷以後,就真的需要有金剛鑽了。很多人對中國經濟很悲觀,而我一直很樂觀,原因就在於,我們還處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所說的供給側改革是什麼?就是你必須得有金剛鑽了,有了金剛鑽你才能攬到瓷器活,再靠拿個木鑽就能吃遍天下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這個轉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是事實上會讓中國具備真正的競爭優勢,而能產生競爭優勢的是什麼?就是那些願意花功夫、下苦力、實打實的投入研發的企業。

對於個人或者初創企業而言也一樣,找到一個自己有充分優勢的領域,在一個狹小的市場裡做到不可替代,再逐步圖發展,進入更大更廣闊的市場,而不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邊一味的模仿,靠簡單模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網際網路的出現,給就是再狹小的領域都能夠做的超級大的機會和基礎設施。

說回到個人身上,今天要分享的第二段內容來自《黃帝陰符經》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字面的意思簡單翻譯一下:,

眼盲者善長聽,耳聾者善長看。(因此,如果能)斷絕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會增強十倍之能力; 如果能每天斷絕耳、目、口(勿聽、勿視、勿言),就會增強萬倍之能力。



我們可能都有這種體驗,身邊有視力障礙的人,聽力會比平常人敏銳的多。而聽力有障礙的人,視力、觀察力卻非常高。而真正的高手,可以屏蔽掉這些因為聽力、視力、表達欲產生的干擾,讓自己完全進入一種完全自我的境界裡去,效率是幾何級數的增長,而這種境界下,就像這一段所講的,你的能力能夠增強萬倍。前邊寫過一篇文章:人生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很多人相信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而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細節,這個一萬小時,不是低水平的重複,而是能夠進入沉浸狀態之中的時間的有效積累。而這個時間,在這種狀態下,我想,絕對用不了一萬小時。

《莊子》里對此的描述也非常精彩,在上邊的文章里,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要分享的第三段來自於《鶡冠子·學問》

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常知善善,昭繆不易,一揆至今。




字面的意思翻譯一下:船行到河中問失事,此時的一個葫蘆就有千金的價值。指物品的價值不固定,急用時價值就高。

這裡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說,一個葫蘆,平常不值什麼錢,但是如果是在河中失事的船上,就是千金也會有人買(起到救生圈的作用)。重點不在這,重點是後邊兩句:貴賤無常,時使物然。就是一件東西的價值沒有一個統一的,一直不變的價格,這裡要有一個維度的變量,就是時。在具體的什麼時間,什麼場景下,才決定了他的價格和價值。前邊有一篇:《莊子·逍遙遊》,已經講到過這個問題,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說一下結論吧:

同樣的一件東西,在不同的人的手裡,價值完全不同,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呢?

格局,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就是格局的價值。

如果我們深陷其中的時候,試著提高一個層面看問題,或許,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我想很多朋友都被有高考孩子的家長諮詢過該報什麼專業的問題。什麼專業和這裡的葫蘆有著相似的道理,如果是去追逐熱門專業,等孩子畢業就業的時候,才發現,遍地都是學這個專業的,基本也就沒啥前途和熱度了。

我們的愛好、專業、事業,其實和這個葫蘆沒多大區別,就是貴賤無常。追熱門的結果是你永遠也追不上,因為等你能看清楚他是熱門的時候,早就有人已經殺入進去了,還有在它成為熱門之前,已經有人坐了幾十年冷板凳的人,哪還有你的機會?

還是以我個人的經歷說說這個問題吧:

2011年底,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出現了官方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正式表述。當時,我們正在做《大道魯商》的紀錄片,很多人跟我說,你們算是趕上好時候了,這麼冷門的片子正好碰上中央大力提倡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用傳統文化解決社會失德、大家沒有信仰的問題。

我當時的感受是,我們在籌備這個片子的時候,誰能有這麼高瞻遠矚的眼光會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機會?真正驅動我們去做這件事的原因很簡單,我喜歡,我想做,我願意下笨功夫去精益求精的做調研、寫腳本,資料看了幾千萬字,書幾百本,成稿被我推翻了幾十次,同時我還得承受很多來自領導的壓力。

中間開研討會的時候,跟某省級衛視的領導聊起來,他們一般是領導有了新想法、新提法,然後快速組織人手貼熱點,做文章。所以他們的片子很難做出精品出來。

講這段經歷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成天想著追熱點,對不起,熱點永遠不會屬於你。就像追風口,成為風口,你再臨時搭梯子蹭風口,來不及了。

這就是這一段里,關於的問題,貴賤無常。

正確的做法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沉下心去,踏踏實實的打磨自己的手藝,別老想著整合別人,等你有了只有你能玩得轉的東西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想整合你的人早就把你圍住了,你才能真正做到左右逢源。

這裡的道理非常簡單,因為現在絕大部分人都想走捷徑,你開始下笨功夫的時候,你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人,加上點時間,你基本就能超越99%的人。為什麼別人想整合你?是因為你有別人都沒有的東西,這不是被動的等待時機,而是自己創造屬於你自己的時機。

當然,在條件一定的前提下,打磨自己手藝的同時,還要學會提高層面看問題,提升你和事業的價值。

今天囉囉嗦嗦寫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吧:

安安心心的做個笨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好好打磨自己的手藝,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鍛成自己的金剛鑽,然後就是等待時機,貴賤無常是真,但是有了金剛鑽,不缺瓷器活,剩下的就是等著左右逢源,讓美好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HBNpmwBvvf6VcSZHz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