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相機|世界上第一台內置閃光燈相機——福倫達Vitrona

2019-10-19   攝影世界

圖並文=舒羽

閃光燈是攝影必備附件,目前幾乎成了相機的「標配」,絕大部分卡片機、微單相機、無反相機、單眼相機乃至手機上都內置了閃光燈。

不過,閃光燈並非一開始就內置在相機里,其中經歷了近 80 年的演化過程。

外置式閃光燈時代

1887 年,世界上第一台外置式閃光燈在德國出現,至今已有超過 120 年的歷史。但是真正將閃光燈內置入相機機身卻是從 20 世紀 60 年代才開始的。

這個世界第一是德國老牌相機製造商福倫達(Voigtlander)創造的。福倫達不愧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相機品牌,在相機製造領域一直秉承自主研發理念,創造過許多世界紀錄,內置閃光燈相機就是其中之一。

01.安裝了電池手柄的福倫達 Vitrona 相機

閃光燈發明後的近 60 年裡,幾乎所有閃光燈都是燃燒金屬鎂粉或鎂條的外置式閃光燈,易燃易爆的材料、碩大的燈體、需要頻繁更換的一次性閃光燈泡、笨重的電池盒和令人煩惱的連線一直困擾著專業攝影師和廣大攝影愛好者。

將閃光燈的體積縮小,甚至裝入相機機身是當時攝影人的夢想。福倫達公司在 1950 年代已經能夠生產小巧的摺疊式閃光燈,其圓形反射罩由十片反射板組成,用一塊 22.5 伏集成電池提供電力(圖02)。

後來福倫達又推出一款更為小巧精緻的方形閃光燈,用一塊 15 伏閃光燈專用電池提供電力。不過,即使是這款閃光燈,體積還是很大,無法裝入相機內。

02.1950 年代的福倫達外置摺疊閃光燈

第一台內置閃光燈的福倫達 Vitrona 相機

隨著電子技術的成熟,可多次閃光、功能強大、體積小巧又安全的電子閃光燈出現了,當時被稱為「萬次閃光燈」。

將閃光燈放置在相機內的夢想從此有了技術保障,世界上第一台內置閃光燈的相機——福倫達 Vitrona 在 1964 年應運而生。

Vitrona 是福倫達 Vito 系列相機的一個延續,外形與福倫達 Vito C 型相機非常相像,只不過在 Vito C 取景窗旁邊原來福倫達標誌的位置嵌入了一個萬次電子閃光燈。

03.福倫達 Vitrona 與 Vito C 相機對比

為了能夠容納當時已經壓縮到最小的燈體,它還是比 Vito C 大了一圈(圖03)。另外,Vitrona 在機身底部開出了一個圓形連接槽,用來連接為閃光燈供電的電池手柄(圖04)。

04. Vitrona 底部的圓形連接槽,用來連接電池手柄

Vitrona 相機配備一隻 Lanthar 50mm F2.8 不可更換鏡頭(圖05),快門速度範圍為1/30 秒到 1/250 秒,另有 B 門。

雖然沒有測距聯動,但是取景器明亮清晰,帶有明顯的取景框線。內置閃光燈裝有漂亮的棱形反光鏡,成為相機最明顯的特徵(圖06)。

05.Vitrona 相機的 Lanthar 50mm F2.8 鏡頭

06.Vitrona 相機的內置閃光燈

閃光燈由外接電池手柄供電,手柄上有開關,可以在單次閃光和連續閃光間切換,也可以強制閃光。機身頂部和取景器中有能顯示充電完畢的紅燈。去掉電池手柄後,它就是一台沒有閃光功能的普通 135 相機。

Vitrona 相機有快門速度優先功能,能夠根據快門速度自動調節光圈並與閃光燈聯動,也能夠在距離過遠、閃光效果不足時在取景器中亮出紅色警示燈。

雖然快門和焦距都需手動調節,但是能夠實現與內置閃光燈聯動已經是當時非常先進的功能。對技術不熟練的業餘攝影者來說,加入了自動閃光功能的 Vitrona 無疑具備很大的便利性。

07.Vitrona 電池手柄中放置兩節 1.5 伏 2 號普通乾電池

Vitrona 閃光燈手柄中放置兩節 1.5 伏 2 號乾電池(圖07),也可以使用可充電的 1.25 伏鎳鎘蓄電池。為了方便充電,福倫達還開發了一款充電轉接環,將手柄從相機上卸下後通過轉接環與充電器連接就能夠直接充電了。

根據電池型號不同,閃光燈能夠連續閃光 55 到 160 次,這項指標一點也不比當時多數外置閃光燈差。

Vitrona 相機的優缺點

在上世紀 60 年代中期,Vitrona 不愧為一台造型別致、功能新穎的相機,順應操作便捷化的趨勢,實現了方便的閃光攝影。

設計者希望通過相機內置閃光燈吸引消費者並打開市場,但是根據歷史紀錄,1964~1967 年間 Vitrona 只生產了 22000 台,這與福倫達 Vitomatic 系列和 Vitore 系列動輒幾十萬台的產量根本無法相比。

08. 福倫達 Bessy K 相機也有內置閃光燈

我們將 Vitrona 拿在手上,就能發現它的不足。雖然設計者希望攝影者把握手柄就能進行閃光拍攝,免去安裝三腳架的麻煩。但這個手柄還是略顯笨重,安裝了手柄的相機也沒辦法直立擺放。

Vitrona 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可能與當時福倫達品牌所處的環境有關。了解一下福倫達歷史,我們就知道 Vitrona 其實生不逢時。1964 年,福倫達已經被蔡斯伊康(Zeiss Ikon)收購,而恰恰是在這個時期,蔡斯伊康的財務狀況惡化。

在 1965 年決定將原來保持相對獨立的福倫達團隊與蔡斯伊康團隊合併,以蔡斯伊康團隊為主全面改組管理和經營部門。這個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福倫達原有設計、生產和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也是在這個決定之後,一直到 1970 年代初公司倒閉,以福倫達名義生產的相機都沿襲了原來蔡斯伊康的模式,遠離了傳統的福倫達風格。

09.福倫達 Bessy AS 相機同時具備兩種閃光模式

1964 年以後,帶有福倫達商標的相機中,Vito 系列的圓形機身結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蔡斯伊康的方形機身結構。

1965 年開始推出的福倫達 Bessy 系列中,Bessy K 和Bessy AS 相機 都帶有內置閃光燈(圖08-09) ,但設計完全摒棄了Vitrona的設計理念,將閃光燈放置在機身左側下方。

到 1966 和 1967 年推出 Bessy S (圖10)以及 Vitessa126 系列時,甚至通過外置閃光燈塊的方式來解決閃光問題。

10.福倫達 Bessy S 相機採用外置閃光燈塊的方式來解決閃光問題

雖然為 Bessy 系列相機閃光燈供電的電池電力強勁(其使用一顆藏在機身底部的 15 伏微型電池,圖11),但在設計師們已經能夠解決閃光燈電源問題時,Vitrona 甚至沒有得到改進設計的機會,讓人感到十分惋惜。

不高的產量造成了福倫達 Vitrona 在當今相機收藏市場屬於比較少見的品種,特別是它的塑料手柄並不十分堅固,很多手柄都因為電池盒開裂或者電池漏液而報廢,使得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閃光燈功能完好的 Vitrona。

12.福倫達 Bessy 系列相機藏在機身底部的電力強大的 15 伏微型電池

在國外收藏市場,雖然有時能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到不帶手柄的機身,但是帶有手柄的成套 Vitrona 相機市場價格往往需要 100 至 200 美元。

即使在今天,相機的內置閃光燈還主要用於近距離拍攝和特殊背景下的補光,並不能完全代替外置閃光燈,但是對於普通攝影者來說,它還是帶來了許多方便。

皮套、說明書、手柄齊全的 Vitrona 相機

技術的進步從來沒有停止過,Vitrona 的閃光功能已經不再新奇,那個碩大的電池手柄在現在看來更多是一個造型奇特的裝飾,但是在閃光燈便攜化的過程中,Vitrona 功不可沒,仍然能夠在當今多姿多彩的小型和微型內置閃光燈相機中穩坐鼻祖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