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護心行動,這樣做強心增壽

2019-11-08     糖尿病同伴

「陳主任,謝謝您,是您救了我媽一命,心血管科的醫生說,再晚來一會兒後果不堪設想!」2019年8月12日早晨一上班,患者曹某的家屬小石走進我的診室一個勁兒的道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故事還得從2019年8月7日我收治的一位患者說起。

故事經過:

患者,曹某,女,64歲,主因「血糖升高23年,控制不佳伴頭暈,乏力1月」入院。患者23年前因骨折就診某三甲醫院,治療過程中發現血糖高(具體不詳),伴口渴、多飲、多尿、乏力等症狀,體重下降明顯,進一步檢查診斷2型糖尿病,給予口服伏格列波糖片控制血糖,3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改用二甲雙胍片、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自測血糖控制理想。

患者近1年出現明顯雙手足麻木,雙足趾針刺樣疼痛,雙眼視物模糊,未予重視。近1月出現明顯頭暈,周身乏力,偶有眩暈,心慌,食慾減退,且逐步加重。自測空腹血糖18.0mmol/L左右,餐後2小時血糖24.0mmol/L左右。

患高血壓病23年,最高血壓180/90mmHg,現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控制血壓,血壓控制在140/90mmHg左右。

體格檢查:

發育正常,營養中等,中等偏胖體型,神清語利,查體合作,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率86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雙足皮溫低,足背動脈搏動弱,雙側脛後動脈搏動存在,雙側踝反射減弱,128HZ震動覺正常,溫度覺正常,針刺覺正常,10g尼龍絲檢查(+),雙側巴賓斯基症陰性。


輔助檢查:

胰島素釋放(uIU/mL)10.79-17.96-19.35-34.91;C-肽釋放(ng/ml)0.75-2.22-3.93-4.56;糖耐量(mmol/L)6.38-13.80-17.93-17.16;糖化血紅蛋白11.2%;果糖胺330.68umol/L;總膽固醇5.0mmol/L;甘油三酯3.29mmol/L、低密度膽固醇2.39mmol/L、高密度膽固醇1.49mmol/L;同型半胱氨酸14.5umol/L;25羥維生素D13.57ng/ml;肝功、腎功、電解質、血常規、血流變各項均大致在正常範圍;心電圖示:不正常,下壁心肌梗死(近期);骨密度測定示:重度骨質疏鬆;雙下肢都卜勒血流圖示:右側ABI為0.85,左側ABI為0.86;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示:左側腓腸神經、腓淺神經輕度損傷;頸動脈彩超示:雙側頸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伴斑塊形成(混合斑塊);雙下肢動脈彩超示:雙下肢所查動脈粥樣硬化伴多發斑點形成(混合斑塊),雙側脛前動脈、右側足背動脈狹窄可能。

初步診斷: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不穩定型心絞痛 下壁心肌梗死?

高血壓3級(很高危組);

高脂血症;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

重度骨質疏鬆;

脂肪肝;

膽囊結石。

病情分析:

根據診斷給予對症治療,且患者心電圖顯示有近期下壁心肌梗死表現,急查:心肌酶各項均在正常範圍,BNP293.18Pg/ml,較高,雖症狀不明顯,但頸動脈彩超及下肢血管彩超均顯示有動脈粥樣硬化伴混合斑塊,血管狹窄,顯示急性血管事件發生風險較大,心肌梗死不能除外,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改善心肌供血,非洛地平緩釋片控制血壓,匹伐他汀鈣片調脂,穩定斑塊,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症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患者於2019年8月8日13時40分出現心前區憋悶不適,氣喘,不能平臥,測血壓109/63mmHg,心率84次/分,急行心電圖提示:I、II、III導聯S-T抬高,但較前比較無明顯演變,建議端坐體位,給於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5分鐘後症狀逐漸緩解,但呼吸仍然30次/分,給於持續低流量吸氧。


考慮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不能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和患者兒子溝通後於15時13分轉解放軍985醫院進一步診治,下午18時10分接到電話,患者已行冠脈造影,右冠狀動脈全部閉塞,左迴旋支次閉,左主幹狹窄50%左右,已經植入兩枚支架,觀察療效,是否進一步植入支架,目前患者轉危為安。

通過以上這個病例總結:患者老年女性,病程20餘年,此次住院主要因為血糖突然飆升、乏力,並沒有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心前區憋悶、心慌、出汗、牙痛、向左臂放射痛等),前後心電圖的檢查結果對比無明顯演變,也不足診斷心肌梗死,心肌酶譜也正常,突發出現心前區憋悶不適,氣喘,不能平臥,給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5分鐘緩解,形如常人,患者症狀消失後對於住院不理解(我好好的為什麼剛住進來就得轉院,經反覆多次與患者及其家屬談話,並對病情的厲害進行分析,最終轉院),轉院後行冠脈造影就出現多支病變。

醫生觀點:

糖尿病合併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會對神經、血管造成損害,再加上血脂異常,會對血管造成阻塞,營養心臟本身的血管(左主幹、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右冠狀動脈)也會堵塞,但神經的損害尤其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會使得糖尿病患者痛閾值增高,對疼痛不敏感,會延誤病情;因此,對於長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心臟病的症狀、只要發現和心臟病有關的蛛絲馬跡甚至沒有任何關係發現,只要病程長,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大多數應該行冠脈造影檢查,做到心中有數,以免出現本文主人公有驚無險的一幕。

文/太原糖尿病專科醫院 住院部主任 陳林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6oCbm4BMH2_cNUg-v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