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量者》人性沒有對錯,只有玩弄與被玩弄

2020-07-24     黑曉生

原標題:《心理測量者》人性沒有對錯,只有玩弄與被玩弄

導語

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發達到了 ,機械本身的存在就能夠檢測出一個人的好壞呢?這其實並不是沒有可能的,要知道,人也是由物質組成的,人們在經過一系列情緒變化的時候,體內的化學物質也是發生改變的,那麼如果單把那個人體內的化學物質檢測出來的話,是否能夠測出那個人的情緒變化呢?而如果每個人的情緒變化都時時刻刻地被展現出來,如果有傷害他人的意圖的話,就代表其情緒變化到了某一種程度,這樣的話,是否能夠稱量出那個人的危險程度,以此達到保護社會的意圖呢?

還真別說,動畫《心理測量者》展示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觀。在那個世界觀里,警察們是否找到犯罪者的犯罪證據已經不重要了。同樣在現實中,有多少罪犯因為證據的不足而逃過了法律的制裁呢?

而當判斷一個人犯罪的依據從物質轉移到了精神的話,那麼只要證明你有傷害的意圖就足夠證明你對社會的危害極大了,是否也同樣可以在不考慮證據是否齊全的話,讓犯罪者得到應有的懲罰呢?

讓機器人引導人類發展,是否是一種好方法呢?

1、 當機械可以檢測出人性

  • (1) 、當機械可以判斷,你是否還需要保持思考?

《心理測量者》是一部整體畫風比較沉重的動畫。在那些輕喜劇的日本動畫裡面,我們能看到的是藍天白雲以及美麗的風景,還有傻白甜的人物。但是在這部動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卻只有人性交織下的扭曲瞬間。偏執、控制、性慾,以及肉體間的觸碰等等,你究竟想要幹什麼,已經不是單純的想一想就好了的事情。機械不會管你是否犯過罪,只會管你的精神是否正常。

當精神也可以被量化,社會的治安會不會變得更好?

《心理測量者》給出了這樣的可能。的確可以被量化的精神思想更加有助於對犯罪行為的打擊。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還有對受害者的傷害。正如同動畫中第一個案件展示的那樣,受害者一開始並沒有做錯什麼,她只是因為被犯罪者傷害而感到恐懼,甚至精神焦慮到出現了被迫害妄想症,甚至也開始出現了一些犯罪意圖。

受害者做錯了什麼嗎?並沒有,甚至如果她不知道自己的犯罪意圖被檢測出來,自己就會面臨痛苦遭遇的話,她還能用自己是受害者的身份,在日後慢慢走出那巨大的心裡陰影。但可惜的是,機械在進行精神檢測的時候,不會管你本身做了什麼,即便你是一個受害者,如果你的精神與犯罪者的精神呈現同程度的危險,你就需要被制裁。

  • (2) 、究竟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機械量化精神犯罪的出現,其實也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好壞的定奪。機械能夠定奪一個人的好壞嗎?如果一個人的潛意識裡面認為自己殺死別人是為了幫助那個人解脫的話,那麼在這樣錯誤的認知下,那個人以為自己依舊是善良的,機械的存在就真的能夠辨別其行為的正確與否了嗎?

《心理測量者》看似是在描述一個城市保護者們努力保護城市的故事,實際上卻是在探討好壞的標準?究竟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2、 很多時候的很多定義都是錯誤的

  • (1) 、世界上沒有絕對化的東西

動畫中有一幕有些諷刺,女主為了保護那個精神出現問題的受害者而擊傷了自己的同伴。但那個受害者的犯罪意圖還是在不斷的加強。為了保護一個精神有些異常的人,而不惜去傷害自己的同時。不僅如此,因為犯罪意圖是不斷加強的,相應的武器攻擊能力也會加強。受害者一開始淺薄的犯罪意圖得到的懲罰可能只是一個麻醉劑,但是因為女主的放縱,讓受害者最終的犯罪意圖達到頂峰,並且被殺死了。

這樣的話,女主的行為構成了殺害,她是否算是好人?

我們總以為蠢人就是蠢笨的,要被人嫌棄的,但是換一種角度,從結果上看,蠢人不才是最恐怖的嗎?

世界上沒有絕對化的東西,好與壞也是如此。動畫中的幾個城市保護者,其實精神上檢測出來,也是潛在的犯罪者。這挺可怕的,他們既是制度的維護者,又是被制度排擠的游離者。甚至對於這樣的人們來說,他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好像也並不是出於正義審判的目的,而是玩遊戲一樣。不需要任何看似合規的手段,只要最後的結果好就好了。他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也是釋放了自己的犯罪意圖,這連機械都能檢測出來。只不過他們面對的不是無辜之人,而是邪惡之人。

(2) 、制度之所以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

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制度的存在都有合理性。比如動畫中的那個機械檢測精神犯罪意圖標準的,如果現實中真的有這種東西存在的話,相信犯罪率會大大降低。但與此同時,帶來的也是對人性的考驗。

人性,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以前一直以為壞人的偶爾善良才是最神奇的,現在才知道,當平凡人在偷錢與幫助他人同時進行時,當他們都能有理有據的說出自己行惡的原因,並且使人信服時,這才是人性中最無奈的地方了。

非好也非壞,或許這才是絕大多數平凡人的共同點吧。

3、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動畫中最諷刺的一點在於讓有犯罪意圖的城市保護者們去尋找並且殺死那些施行過犯罪意圖的嫌疑人們。其實他們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嗎?不過是一個進行了犯罪,一個還沒有。

但沒有不代表沒有犯罪的能力。恰恰相反,身為制度的受益者,他們如果想要犯罪的話也不是很困難的。

另外,既然受害者也能夠轉變成犯罪者,難道那些精神檢測出來狀況良好的人,就都不會有犯罪意圖了嗎?

不要考驗人性,檢測人性也是考驗的方式一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3t_gHMBiuFnsJQVa0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