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面前,人類的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
昨天,一名親歷過1918年流感病毒和2020年新冠病毒的老人,講述他如今的感受。
這位105歲的老人,是來自西班牙的佩納,大流感爆發時,他只有4歲,住在西班牙北部的一個小漁鎮盧阿爾卡(Luarca)。
佩納所在的小鎮住著2000人,其中就有500人被奪去了生命,棺材和掘墓人稀缺,屍體堆積在太平間和墓地里。
佩納說,每天,當他站在窗口,就可以看到送葬的隊伍穿著黑色的衣服,不斷地走向墓地,那副場景,直到今天依然擊打著他的心。
最後,他自己也染上了病毒,幾乎無法走路,只能靠四肢爬行。
醫生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讓他用桉樹和海藻煮沸後進行蒸汽浴,不知道是自己抵抗力起了作用還是什麼原因,熬過了很久,佩納才奇蹟地逐漸康復。
雖然年事已高,佩納依然很清楚全球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他感到很難過,擔心類似的悲劇會在今天重演。
「請一定要重視這場病毒,它帶來的災難你想像不到,我不想看到同一件事重複發生,它奪去了很多生命。」佩納警告說。
1918年的那場流感,全球所有國家無一倖免,當時全球總人口17億,其中就有5億人感染,超過5000萬到9000萬人死亡。
當時的屍體用堆積如山已經不足以形容,它死傷的人數和帶來的損失甚至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慘烈許多倍。
但人們對於痛苦的記憶總是傾向於遺忘,如果對比這兩場疫情,我們會發現,人類重複了太多曾經犯過的錯誤。
1
1918年,醫生警示被無視
2020年,醫生警示被訓誡
1918年3月的一個星期一,在美軍的訓練營地,上千名士兵出現感冒症狀,醫院主管施賴納上校看了情況後,意識到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正在蔓延。
上校迅速向美軍總司令部發去電報,稱「許多士兵感染流感死亡」,務必引起重視。
但是,他的警告並沒能引起半點重視,隨著戰爭,美國新兵將病毒傳播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可是,無論情況多麼嚴重,英美等國的政府官員和媒體,都在拚命地粉飾太平。
紐約衛生部部長科普蘭說:「紐約沒有危險」。
洛杉磯衛生官員鮑爾斯伍說:「沒有驚慌的理由」。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武漢剛剛出現新型肺炎疫情的時候,專家說「可防可控」,吹哨人被訓誡。
日本恐怖郵輪出現的時候,神戶大學傳染學教授岩田健太郎換了幾個身份上船查看。
後來,這名教授被訓誡,被趕下船,發布的東西被刪除。
美國爆發疫情的時候,Anthony Fauci博士發出了警告:新冠病毒非常可怕,會對美國人造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威脅。
之前他一直站在特朗普後面,而後來人們發現Fauci已經消失了。
一時間,Fauci的名字登上推特熱搜,許多網友都開始尋找Fauci博士的下落。
政客一味地只知道隱瞞,但,病毒的傳播豈是能瞞住的?
2
1918年,集會娛樂照常進行
2020年,人群同樣大規模聚集
1918年,在媒體各種輕鬆愉悅的報道中,商店照常營業,大型藝術展照舊舉辦。
10月14日,報紙上寫著:無需驚慌,紐約的教堂、學校、以及劇院不應被關停。
甚至各地的夏日舞會和傳統體育活動都開始小規模復甦,各種劇院和音樂廳也都擠滿了人,為病毒滋生提供了絕佳的場地。
在英國倫敦,一位夫人不顧自己的流感症狀,帶著兒子一起去劇院看戲。
兩天後,她便病逝了。4個月後,她的兒子也死了。
很快,流感傳遍了倫敦,死亡陰影開始籠罩全城。
在費城,預定9月28日舉行為戰爭籌款的盛大遊行,醫生們竭力勸說市政廳取消這次遊行,但遭到了粗暴的拒絕。最終,遊行如期舉行。
三天之後,費城31個醫院的每張病床上,都躺滿了流感患者,1918年最後4個月里,該市有12000人死於流感,到處淒涼一片。
2020年,新冠肺炎在國外流行時也是一樣,大規模的集會、活動照常舉行。
美國27000名選手參加的洛杉磯馬拉松如火如荼。
義大利一年一度的「橘子大戰」也未受影響,有15000人參加。
直到現在,印度政府下令「封國」,然而菜市場裡依舊人山人海,且大多數沒有戴口罩。
密集的人群,為新冠病毒的傳播,創造了絕佳的條件,疫情的擴散範圍,也隨之越來越大。
3
1918年,無特效藥,迷信偏方
2020年,無特效藥,迷信偏方
和如今的新冠一樣,1918大流感是沒有特效藥的。
所以,當時的人嘗試各種五花八門的療法,比如吃大量的洋蔥,在此期間不刮鬍子,不洗澡,也不換衣服;再比如吃煤油蘸糖;或者在脖子上掛含樟腦的袋子。
巴塞隆納當時的一份報紙上說,桉葉油醇對治療流感有效,於是所有藥房頓時門庭若市,人們蜂擁著前去搶購。
但是,除了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之外,這些「療法」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102年之後,醫學雖然更加昌明,但人們依然迷信各種偏方。
當有消息說雙黃連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之後,淘寶上連給雞吃的雙黃連都被搶購一空。
伊朗胡澤斯坦省,331人為了預防新冠肺炎誤飲假酒,其中256人因酒精中毒生病,20人死亡。
印度200餘名印度教徒在首都德里舉行喝牛尿活動,一名與會者說,最好還在牛糞中洗澡,這樣可以預防新冠病毒。
日本有謠言稱花崗岩能預防新冠肺炎,一時間花崗岩的價格瘋漲,而且很快售罄。
100多年後,人類依然沒什麼長進,曾經犯過的錯誤,還會重新再犯,這或者就是人性。
4
1918年,有人趁亂髮災難財
2020年,有人趁亂髮災難財
1918年英國《諾丁漢日報》上說:「奧克索(一種濃縮牛肉汁)能強化人體免疫力,以抵抗流感侵襲。」
實際上,這是收了錢之後在報紙上做宣傳。
同樣在報紙上得到大力宣傳的還有阿司匹林、奎寧、麥乳精、艾利油、威士忌等各種藥品或偏方,引起了人們一大波的搶購潮。
這些藥品一個接一個地賣斷貨,但流感依舊瘋狂肆虐,人們依舊大量地死去。
由於去世的人太多,私人殯葬公司坐地起價,漲幅高達600%,還有些不良殯葬販子,把棺材也標上高達幾倍的價格,死也死不起了,這讓那些正在受苦受難的人雪上加霜。
或許人性在利益面前就是經不起考驗的,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新冠疫情中,有人高價賣口罩,有人賣假口罩,還有人回收廢棄口罩再賣。
美國N95口罩漲價11倍,不法商販囤積居奇,一盒口罩售價高達220美元。
還有某些藥物,瘋長到平時幾倍的價格。
疫情之下,本來老百姓的日子就夠難過了,結果,還要被騙,被訛,那些發疫情財的人良心不會痛嗎?
5
1918年,聽信謠言虐殺動物
2020年,動物仍然無辜喪命
1918年,疫情大規模爆發後,人心惶惶,各種謠言也層出不窮。
有人說,狗身上攜帶了流感病毒,會傳染給人類,於是,警察開始捕殺街上的流浪狗,人們也開始殺掉自己家裡的寵物狗。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新冠疫情中,溫州永嘉因為有兩名外來人員被確診,全村的狗都被活活打死。
一名網友因疫情被隔離的時候,他寄放在收費站的寵物貓狗,被活活焚燒。
還有寵物貓狗的主人,自己親手把寵物摔死。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刃向更弱者。
面對疾病,恐慌是正常的,但用傷害動物的方式去消弭恐慌的人,既弱且壞。
6
1918年,美國成功甩鍋
2020年,美國繼續甩鍋
1918大流感還有個更普遍的稱呼——西班牙流感。
這場流感並非發源於西班牙,為什麼會這樣命名呢?因為,美國成功地將鍋甩到了西班牙身上。
一戰期間,西班牙是一個中立國,沒有參與戰爭,當時的新聞也沒有管理,所以就大篇幅地報道有關疫情的消息,連國王也感染了。
而當時疫情最嚴重的英美法德等參戰國,因為戰爭的原因,不准報道疫情相關消息,於是,英美巨頭就順水推舟地,將這次流感稱為「西班牙流感」。
其實1918年的流感病毒普遍被專家認為是起源於美國,但美國挖空心思地往別國身上甩鍋,西班牙對於這個命名抗議了100年,但還是沒有什麼結果。
在這次肺炎疫情中也不例外,美國在病毒起源尚且不明的情況下,多次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企圖故技重施,讓中國背上後世的罵名。
只不過這次,世界局勢和百年前不同,美國也沒有那麼容易得逞。
為此,世衛組織專家也特別提出規定,不能用地域去命名一種病毒。
與其甩鍋,不如想想應對方法,真真切切去行動,不要讓這成為歷史,不要讓自己國家的人民蒙受損失,這才是一個大國首領真正該有的樣子。
7
1918年,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2020年,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1918年,流感病毒對人類是無差別攻擊的,西班牙國王、美國總統、德國皇帝、英國首相、沙特王子都感染了。
甚至此後的歷史進程,都因流感而發生了改變。
2020年的新冠也是如此,無論多麼顯赫的政要、明星,都難逃它的魔爪。
疫情爆發之初,伊朗的政府高層就幾乎全體中招。
3月19日,62歲的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他是首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國家元首。
3月27日,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發文稱,他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72歲的查爾斯王子,新冠病毒檢測也呈陽性。
曾出演阿甘的好萊塢明星湯姆·漢克斯夫婦雙雙確診。
身份、頭銜都是人類賦予的,可病毒不管這些。
它們公平地遊蕩在人類社會中,只要有可趁之機,就會將人類作為宿主,開始繁殖。
8
1918年,傷亡慘重
2020年,慘不忍睹
英國作家凱薩琳·阿諾德的《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一書中,記載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一名軍人回到位於英國曼徹斯特的家中,但是,等待著他的卻不是團圓的喜悅。
他的小兒子,正躺在嬰兒床里咯咯地笑,同一個房間的大床上,躺著死去的妻子和大女兒。
奪去她們生命的,正是那場恐怖的大流感。
大流感不僅死亡率高,而且患病者死去的速度也是前所未見。
在舊金山,一位女士晚上去拜訪了朋友,第二天早上就病到癱瘓在床,而她拜訪的那位朋友,全家第二天就全部死於流感。
在印度,病亡的屍體在恆河堆積成山,下游的居民還要如常地洗衣做飯。
在中國同樣如此,當時的廣州、上海、雲南、北京都爆發了疫情。
「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貧苦之戶最居多數,哭聲相應,慘不忍聞。」
巨大的天災人禍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輕飄。
在這一次新冠疫情中,美國紐約的醫院,24小時內就有13名患者孤獨地死去,醫生絕望地說:我們不得不用卡車來裝屍體。
義大利的教堂,堆滿了存放遺體的棺材,整個教堂再沒有多餘的地方來容納新送來的市民。
當地的墓園,每30分鐘就要舉辦一次葬禮,火葬場24小時運轉都無法解決不斷增加的遺體。
這樣的事情,無論發生在哪裡,都是人間慘劇,令人不忍卒睹。
所以,面對疫情,一定要心存敬畏,一定要慎之又慎。
一個煙頭可毀滅一個家庭亦可奪人性命,人生命的重量,比世間萬物都要重得多。
9
1918年,從未真正戰勝病毒
2020年,從未真正戰勝病毒
1918年流感疫情結束後,有專家看到天花病毒被消滅後,於是就放言說人類可以戰勝病毒,病毒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後面又出現了沒有特效藥的愛滋病毒、伊波拉病毒,還有這一次的新冠病毒,專家被啪啪打臉。
我們反思一下,1918年的流感病毒那麼兇猛,人類最終打敗它了嗎?
不,它沒有被打敗,只是變異了,隱藏起來了。
現在,我們每年還在遭受流感病毒的輪番攻擊。
2020年的新冠病毒,我們也沒有戰勝它,在病毒面前,人類用的手段太少,唯一能對付它的手段,只有隔離。
病毒向人類發起的每一次進攻,教訓都是慘重的。
但很可惜,「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未在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所以,流感、非典、新冠,才會一次次地改頭換面,捲土重來,每一次,它們都大勝而歸。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只是,人類還能抵擋幾次大規模病毒的攻擊?每一次的悲痛慘烈,我們又是否能夠承受?我們留給後世子孫的,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些問題看似宏大,卻是與我們每一個普通個體都息息相關的,絕非杞人憂天。
歷史和現實已向我們發出無數次警告,倘若聽而不聞,必定會滑向更深的深淵。
對自然少一絲傲慢,多一些敬畏吧,這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