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也能真香,看看別人家的硬核奶奶和姥姥

2019-12-31     亦君說書

在媽媽群,一提起隔代養育,往往就能引來一片嘰嘰喳喳地吐槽聲。

我家閨女屬於體型偏壯。我媽每次但凡做點她覺得有營養的飯菜,就要求小孩兒必須吃完,不然就生氣。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女兒1歲樣子,吃輔食的時候,吃進去小半碗,還剩一點不想吃了。我媽每次都騙她,寶寶乖,再吃最後一口。然後小孩兒嘴巴一張,一滿勺飯就塞進去了。

過一會兒見小孩兒沒注意,小嘴一張,我媽就又趁機塞進去一勺。

閨女:我人生遇到的第一個套路,就是外婆說:再吃最後一口。

每次喂完飯,老太太就像完成了KPI,十分得意又有成就感地說:看吧,都吃光了。

穿衣服也是,從第一縷秋風吹開始添衣服,秋衣秋褲,絨線衫,羽絨背心,羽絨服一件不落,必須都穿上。偶爾小孩兒穿少了,或者沒穿襪子,她能以1分鐘一次的頻率,念叨到小孩乖乖穿上為止。


女兒內心OS,穿衣的麻煩跟聽外婆叨叨,我選前者……穿衣不過忍一下子,不穿要被叨叨一輩子。

後來我在群里一交流,發現同款姥姥和奶奶超多。其中一個媽媽說:我們家奶奶,只要孫子不肯添衣服,就說:「你凍感冒了活該啊!」「你不感冒才怪,感冒了奶奶可不管。」「快穿衣服,不然該咳嗽了。」

然後群里媽媽紛紛附和,我們後來還給這種行為專門起了個名字——「詛咒式關愛」。出發點是關心愛護孩子,可話到嘴裡就成了詛咒:「不吃,肯定長不高」;「不穿,肯定要感冒」;「再不睡覺,明天肯定起不來」;「不要再學習了,身體搞壞了有的你吃苦的」;「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去要飯」……

比吃和穿分歧更大的是小孩兒生病。小孩兒只要一感冒發燒,老年人立馬就不淡定了:去醫院啊!咋還不去醫院啊!去過了?再去一次醫院呀!腦子燒壞了怎麼辦?咳嗽咳出肺炎怎麼辦?小孩有個三長兩短你要後悔一輩子!

我有個朋友的老公是兒科醫生,經常跟他老婆吐槽:兒科門診永遠人滿為患,他連吃飯時間都沒有。有的小孩普通感冒,發燒37.5就來醫院了,還有的小孩連續發燒4天每天都要來醫院報道,每一次來都是一家人整整齊齊,爸爸媽媽加老人,每次都問一樣的問題:醫生,怎麼還不退燒啊?

藥都配了,血也驗了,生病麼總歸有個過程的呀,老是跑醫院,也不怕交叉感染,排這麼長的隊,還不如在家睡覺休息,也不知道算帶孩子精心呢,還是不負責。

吐槽歸吐槽,我們還是應該對老人幫忙帶孩子表示由衷的感激。(親愛的老媽,我知道你每篇都看)

難道廣場舞不好跳嗎?找老姐妹嘮嗑不開心嗎?刷朋友圈那些「不轉不是人」不需要時間嗎?為啥要窩在家裡跟小祖宗鬥智斗勇,還不是心疼女兒/兒子要上班掙錢,想把孫輩照顧得更好一點。家裡有個老人,省了多少事啊!

再糟糕的老人,也比保姆令人放心。至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的出發點總是好的。當然,別人家也有特別硬核的爺爺奶奶。


比如這個四歲能背幾千首古詩的青島萌娃王恆屹,就是奶奶教出來的。還有我一個朋友,兒子才3年級,鋼琴就過了10級,全是爺爺一手教出來的,爺爺為了教孫子彈鋼琴,還自己編寫了教材!

爺爺奶奶要是雞起來,就沒有爹媽什麼事了。人家有大把的時間,有閒有空還有心全副精力就用在教一個孩子上面。別人家的爺爺奶奶,那就是一個24小時,1V1王牌貼身私教啊。

除了雞娃硬核的爺爺奶奶,還有育兒操作特別秀的爺爺奶奶。我在知乎上讀到「你見過哪些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里,就有不少是讚揚隔代教育的。

比如某位答主的婆婆:

孫女要玩媽媽的手機,被媽媽拒絕。小姑娘哭哭唧唧去找奶奶。奶奶說:我不知道發生了啥事,但是媽媽拒絕你肯定是有道理的,你要不要回去跟你媽好好聊聊?

還是這個奶奶,兒子和媳婦兒吵架,兒子氣呼呼地準備睡客廳。正在洗碗的奶奶說:你媳婦兒同意你睡客廳了嗎?如果沒有,那你要回去跟她講講生氣的原因,你媳婦兒同意了再回來睡。

奶奶你真硬核,這架誰能吵得起來啊?

另外一個是在火車上見到的一位帶著外孫女的姥姥。老太太看起來60多樣子,帶著五六歲的小外孫女兒,坐軟臥的上鋪。下鋪是一個三十多的女性和一個大學男生。但老太太並沒有提出換鋪。

天剛黑不久,老太太就開始哄孩子睡覺,怕孩子影響別人休息。小孩兒睡不著,老太太就輕言細語地跟孩子講:明天要坐飛機,會很累。而且不能打擾到別人。

可能因為睡得早,第二天一大早祖孫倆就起了,但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答主大早上醒過來,人家已經收拾利索了,一點兒響動都沒有。等天大亮,大家都起了以後,老太太開始跟女兒視頻。

女兒在視頻那頭抱怨,說自己工作辛苦,老公掙得都沒自己多,blabla……

老太太當時就拉下臉來,說:你咋能這麼想,你想想人家本來在北京過得挺好,工作也很好。是你提出移民,人家二話沒說就跟你去了。現在工作不順心,是你對不起人家,你咋還好意思抱怨?婚姻要靠兩個人經營,哪能事事都順你的意?

女兒在視頻那頭訕訕:我又沒給他說,這不跟你抱怨下嘛。

老太太正色:你連想都不應該這麼想。生活就是這樣的,兩個人互相扶持,有時你走前頭,有時他走前頭,要學會互相包容和體諒

最後再加一個溫柔奶奶的故事。

答主的婆婆在她懷孕的時候就一直跟她說,照顧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月子裡婆婆把她當親生女兒一樣細心照顧。這個新手媽媽發現孩子每天總有那麼幾個小時,毫無原因的煩躁。哄都哄不好。

但奇怪的是,婆婆每次接過來很快就能哄好。她就跟婆婆請教。

婆婆說:小寶寶也是有情緒的,甚至和大人一樣細膩。媽媽要非常用心地感受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情緒的小溪可以流暢起來

天啊,讓情緒的小溪流暢起來,別人的奶奶語言也太藝術了吧!這話很多看過育兒書等身高的人,比如我,都講不出來。

然後她婆婆還跟她說:孩子要父母親自帶才能長得好。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願意來幫忙當然很好。但假如來不了,你們兩口子也要能合作讓小家運行好。

婆婆的話讓這位媽媽徹底坦然了,無論老人來不來幫忙,都能過得很好。

其實每位老人多多少少都有閃光點。當做父母的辛苦加班時,常常也意味著老人需要加班照顧孩子。

在這2019最後一天裡,向辛苦了一年的老人致個敬。

順便裝作不經意地轉發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希望新的一年,彼此能更加和睦地相處。

隔代養育,值得溫柔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0UVaW8BMH2_cNUgm-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