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尾有片建築,通體紅色,進去的遊客都會肅然起敬

2021-05-24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汕尾有片建築,通體紅色,進去的遊客都會肅然起敬

在廣東汕尾海豐縣有一片通體紅色的建築,被人稱為紅宮紅場。這裡每日遊客絡繹不絕,是當地非常火爆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宮紅場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海城鎮人民南路13號,紅宮始建於明代1379年,明代時期是學宮,也就是孔廟。現在保留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和東西廡等建築。紅宮紅場當時並非通體紅色,後來為什麼變成紅色了呢?

主要跟一個人有關:澎湃。

澎湃家裡原來很有錢,是個地主家庭,1921年從日本留學歸國以後,便在國內宣揚馬克思主義思想,更是在海豐創辦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情會。

1927年,海陸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澎湃的領導下,經過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奪取了政權。並在紅宮紅場召開了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在開會的當天,人們將學宮外牆全部刷成了紅色,場內還用紅布蓋住。後來,人們便將學宮叫為紅宮。

紅場在紅宮的東側,原叫「東倉埔」,澎湃在這裡修建了紅場大門和主席台,現在「紅場」的兩個字也是由澎湃所寫。

走進紅宮紅場,便讓人湧起一股鬥志昂揚的情續,心裡更是湧上一股熱血沸騰、肅然起敬的感覺。

別小看紅宮紅場,1928年,這裡曾經是紅二師、紅四師和海豐工農革命軍的會師之地,也是南昌起義部隊和廣州起義部隊會師之地。

毫不誇張地說,若沒有紅宮紅場,便沒有後來的南昌起義。

一般人到海豐旅遊,跟當地人打交道,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自豪感,因為,他們都是英雄的兒女。

紅場有很多塑像,最醒目的位置立著澎湃的塑像,還有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徐向前的題字:澎湃烈士像。

澎湃於1929年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3歲。

毛主席稱澎湃為「農民運動大王」。

紅場的塑像還有海陸豐戰鬥過的革命先輩、土地革命時期,東江特委率領紅二師、紅四師及海陸豐革命武裝與國民黨反動派浴血奮戰的場面。

但最讓人目光移不開的是海陸英魂的不巧豐碑,密密麻麻刻著很多人的名字,他們都是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大約有4000多個名字。

英雄不朽,烈士不朽。人們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們。

每一位走進紅宮紅場的遊客,都會靜靜地聆聽澎湃的事跡,這裡沒有喧譁的場面,有的只是對烈士與英雄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