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中,王朝更迭和民間起義頻繁,能稱得上是名將或者戰神的也大有人在,如果非要評選出來誰第一、誰第二實在太難,但是要說到這裡面最年輕的,可能就只有霍去病了。霍去病為西漢名將衛青的外甥,從小就跟隨衛青出征,17歲時被漢武帝封為票姚校尉,身邊只帶著八百騎兵就敢深入大漠與匈奴作戰,後又被封為「冠軍侯」。
兩年後,19歲的霍去病就又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精兵出隴西與匈奴交戰。除了意料之內的一場大勝外,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於攻下祁連山,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原王朝取得對河西走廊的占領權,正是因為河西走廊的被掌控,才使得古代絲綢之路得到保障。漠北之戰結束後,才21歲的霍去病又得到了代表武將最高榮譽的「封狼居胥」,並被拜為「大司馬」。
然天妒英才,就在漢武帝準備再次興兵對匈奴作戰時,時年24歲的霍去病就病逝了。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也再無戰意,封霍去病諡號為「景桓侯」,意思為武和土地。
從西漢剛建立那天起,匈奴就始終像根魚刺一樣卡在漢朝的喉嚨,面對北方日益強大又屢犯邊境的敵人,劉邦也曾想過通過武力解決問題,不過當經歷了「白登之圍」後,最後還是用了和親的方式換回短暫的和平。
雖然漢高祖劉邦吃了癟,不過到了漢武帝這一代通過前面帝王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力也是日漸強盛,於是決定放棄和親政策,而是以武力作為解決方式,隨後才有衛青和霍去病的對匈作戰。但是,有些可能讓大家想像不到的是,霍去病的麾下還有一支匈奴人的軍隊。
古代歷史中收編降軍的案列並不少,不過像霍去病這種收編外族軍隊,讓他們再回過頭去打本民族這種事可就少之又少了,比如衛青就曾遭遇過手下匈奴軍隊叛逃的事情。霍去病本人對於匈奴的掌控力十分強,而且每次出征都會帶著一支匈奴軍隊,《漢書》也記載霍去病遠征漠北時,就收編了大批降軍,還親自帶著這批匈奴人一路打到了現在的貝加爾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