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把鉛汞鍊金丹

2019-10-22     家庭中醫藥雜誌

北京 / 溫長路

徒把鉛汞鍊金丹

積金到斗都是閒,

幾人買斷鬼門關。

不將尊酒送歌舞,

徒把鉛汞鍊金丹。

——明•唐寅

詩詞賞析

唐伯虎是不贊成用煉服金丹的方法求取長壽的,他在多篇詩歌中都宣揚了這一觀點。除本篇外,他還寫了《感懷》《言志》詩,更明確地表現出這一思想。詩中寫道:「不鍊金丹不坐禪,飢來吃飯倦來眠。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種田。閒來就寫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儘管他的詩中流露出的人生態度也有消極之處,但其反對運用服食金丹以求取長壽的思想是唯物的、進步的,應當給予肯定。

健康話題

求長生不老,是自古至今世界上多少代人的願望,也有不少人為達到這一目的做了各種努力和嘗試,其中就包括煉服金丹這種荒唐的做法。

»煉丹者如是說

「丹」為何物?根據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的解釋:「凡藥物之精者,曰丹。」看來,最早的丹藥,是石之精髓,是鍊石成丹的意思,大抵玉石、雲母、丹砂之類,後來才發展到黃金、白銀。

葛洪在《抱朴子》一書中說得明白:「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可以看出,古人所煉的這些「精華」,對人體不具有補益作用,說明丹藥原料選用的原則不是從藥物的基本作用出發的。

這可能與當時受五行思想的影響,運用取物之類、用物之性的做法有關。《抱朴子》中「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金銀,積變又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固能令人長生」的話,不折不扣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細讀葛洪的書,還可以看到書中多處都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對草本、動物之類養生藥物的運用,也多是從這一原則出發的。如書中說:「松柏枝三千歲者,其皮中有聚脂,狀如龍形」「參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葉,如金石之音」「萬歲蟾蜍,頭上有角」「千歲靈龜,五色具焉」等。金石堅硬,松柏長青,參苓長生,龜蜍長壽,這是人們直觀可以發現的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非常具有迷惑力。加之這些藥物價值之昂貴、炮製方法之神秘,愈發使人深信無疑了。

»煉出來的化學

丹藥多為汞與某些礦物在高溫條件下煉製而成的無機汞化合物,乃重鎮有毒之物,久服令人中毒,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相信不會有人再去做服食丹藥以求長生的傻事,也不會有人再去為它招魂的。

有意義的是,煉丹雖沒有煉出長生不老者,卻煉出了科學史上的許多嶄新領域,他們竟稀里糊塗地成了化學研究的先驅者。客觀上,古代的煉丹術對化學、藥物學、生理學、礦物學、冶煉學等領域的貢獻是很大的。如他們用金屬汞或含有氰化物的溶液來溶解黃金的「金液丹法」,至今還是冶煉黃金的基本方法;在煉丹過程中發現的硫黃、雄黃、硝石與蜜一起燒煉會引起燃燒的現象,促成了火藥的出現;創造的合丹技術對中藥復方的合成,推動了中成藥的發展等。

•中藥中的丹藥

傳統中藥的丹劑有內服與外用之分。

內服藥沒有固定的劑型,是以貴重或藥效顯著而命名之為「丹」的,如至寶丹、紫雪丹、活絡丹等。

外用藥則保留了煉丹術的方法,成為中醫外科治療瘡癤、癰疽、瘰癧、疔瘺和骨髓炎等疾病的看家藥,有顯著的提膿、去腐、生肌、燥濕、殺蟲作用。現代臨床上把它用於急慢化膿性感染、慢性竇道炎、骨結核、慢性骨髓炎、淋巴結核、皮膚惡性腫瘤、牛皮癬、復發性丹毒、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的治療,也獲得了滿意的效果。這類藥物如紅升丹、白降丹、黃升丹等。現代研究肯定了它們具有的沉澱蛋白、收斂硬化、殺菌防腐、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等藥理作用,使古老的丹藥放出了光輝。

煉丹術史話

煉丹術起於何時,無法進行準確考證。按照中華鼻祖伏羲、黃帝服食丹藥成仙的傳說,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按照《史記》「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和《楚辭》「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說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它的存在是確切無疑的。之後,煉丹以求長生不老之風日盛,金丹被宣揚到了神化的地位。

為它推波助瀾的首先是皇族,因為他們最怕失去最高統治地位和榮華富貴的生活,企圖成為永久的人上人。秦始皇曾多次派人四處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漢武帝參與煉丹的興趣幾乎達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唐高宗在宮中招募的煉丹道士竟有一百多人;唐憲宗垂死之際還抱著丹藥不放。權臣、富賈、文人中也不少人仿而效之,煉丹流傳時間之長、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甚至後來的煉「內丹」養生法,也與煉丹思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逐步發展成為氣功的萌芽。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jtzyy@126.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uHi-G0BMH2_cNUgRS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