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一個友人突然和我討論起買手錶的事,他準備買塊表,但不知道買什麼好。他是個從基礎碼農爬到小管理的IT男,說白了一個詞兒:「突然有錢」,預算範圍大,想要一枚成熟男人佩戴的腕錶,我就和他說,真的不考慮預算,那就一步到位,直接「百達翡麗」吧。
不差錢買這個牌子准沒錯!
後來他就自己去試表了。
再後來,他和我說他買好了,非常符合期待,功能豐富,非常滿意……我去還功能豐富?厲害啊一來就買PP的大複雜?
萬寶龍的SUMMIT 2。
寶龍的SUMMIT 2。
龍的SUMMIT 2。
SUMMIT 2。
就是下面這個。。。
有時候年紀大了,這種刺激受不住啊!估計是我沒搞懂他的內心的購表需求,才會在這中間出了這麼大的偏差。。。富人心,海底針啊。。。
萬寶龍的SUMMIT 2是枚智能表,在智能表分類里,最有名的想必就是蘋果表了。但蘋果表的外形,和蘋果品牌的定位使它始終無法真正取代傳統腕錶。要是真的要戴著一個蘋果表去上班,一定會顯得太過隨意和休閒,穿西裝配球鞋,穿西裝背雙肩包,穿西裝戴蘋果表……都是一樣的味道,不成熟的味道。
現代人對於腕錶的要求,已經不再關注在它的功能性上面,如果要一句話概括:「給予佩戴者相對應的氣質補正是首要目的。」這樣看來,蘋果表現在的風格就比較不對路了,智能繼續按這個方向去摸索一番(這是一個學習和了解的過程,還是挺有趣的),然後你會自然而然的發現另外一個很小的細分類別:傳統鐘錶品牌下的智能腕錶產品。
在這個細分品類下做得比較出色的,一個就是豪雅,另一個就是萬寶龍了。這樣選擇的話,就簡單了。因為對我國內大多數人來說,萬寶龍這個牌子有著強得多的吸引力。至少我記得我剛工作不久時候自己第一支鋼筆,就是「萬寶龍」,而豪雅整個就和我沒有關係。
今天就主要說說萬寶龍的這個叫SUMMIT 2的東西。既然是「2」,那說明它有前一代。它的前一代居然是一個46毫米的巨無霸,不知道是不是技術能力的限制才使它的尺寸如此巨大;慶幸的是SUMMIT 2的表殼回落到42毫米的正常尺寸。
圖左為SUMMIT 2,圖右為SUMMIT 1
不過尺寸小了,被稱為錶盤的螢幕尺寸也小了,原來的1.39英寸螢幕變成了1.2英寸,原來400*400的解析度變成了390*390像素。這個當然是可以接受的。螢幕尺寸的縮小至少意味著電量可以更耐用,而且尺寸那麼大都戴不上的話,再大的螢幕也沒用,不是麼?
不過和4代蘋果表的OLED視網膜屏還是有差距。
SUMMIT 2的變化不光是尺寸,原本右邊單調的一個按鈕,變成了類似計時錶那樣的3個按鈕,操作功能上有了更多樣的形式,而且顯得更高級了。看起來更像一塊經典的機械腕錶了,雖然內在還是電池和晶片組合。說起晶片,SUMMIT 2的內在自然也是升級了的。內存從一代的512MB升到了1G;存儲容量也從4G提升到了8G;處理器也從驍龍Snapdragon 2100升級到了3100,具體到使用感受上,相信還是有不少提升的。
當然在蘋果表64位雙核處理器的S4晶片、16G容量面前,硬體性能並不突出的。
同樣還有電池,一代電池300毫安,雖然二代整體體積比一代小了很多,不過二代爭氣的是,電池反而大了41毫安,達到341毫安。從原來的2-3天待機時間延長到4-5天。使用時間從原來的20小時延長到24小時。這點增長實屬奇怪,晶片明明從2100升級為著重續航性能的3100,續航時間卻沒有大幅增長實在說不過去,按照手錶標準來說,還是只停留在「一日鏈」的程度。
當然,業界標杆蘋果表只有18小時,實際估計也就是「半日鏈」的樣子吧。(此處應有掌聲)
SUMMIT 2的升級,還包括增加了氣壓計、內置谷歌支付等實用功能。和蘋果表比當然也不算什麼高級的東西,是的,前面這些1代到2代的進化,在業界標杆「蘋果表」面前都不算什麼。從電子行業角度看這個產品,SUMMIT 2遠沒達到先進的標準。但是!
萬寶龍SUMMIT 2有著電子大佬「蘋果」所沒有的氣質在其中,這也是整個電子行業所稀缺的東西。
蘋果終究還是蘋果,電腦起家的電子大佬。而萬寶龍,一個比蘋果歷史悠久得多的品牌,其中蘊藏的歷史底蘊就是蘋果沒有的東西。SUMMIT 2就是萬寶龍將他歷史底蘊的某種東西,透過電子產品的皮囊表現出來的產物。
在手錶右側的3組電子按鈕就是其表現之一。在傳統機械錶里,中間的用來上鏈調時,上下兩個按鈕用來控制計時機構,這是手錶行業祖傳的作法,是一種傳統,也可視為一種標準,一種形式,一種基因。對於高新電子產業而言,是沒有的。我們會研究用戶群像,研究用戶使用場景,操作邏輯。所以蘋果表再怎麼設計,也做不出傳統機械錶的形態。
萬寶龍SUMMIT 2的圓形螢幕,其實作為電子螢幕,圓形的效率是很低的,螢幕解析度390*390,是按圓形的橫豎兩條直徑長度算的,並不像方形螢幕,橫豎兩邊的解析度可以實打實的算出螢幕像素數量。所以其實SUMMIT 2的螢幕遠沒不如標註390*390那麼好,可以看到,螢幕像素感還是很強的,特別是待機狀態下的錶盤顯示。
為什麼傳統表廠做智能表堅持做圓形呢?因為傳統表圓形多啊,一個手錶品牌有那麼多手錶系列,那麼多錶盤樣式可以用,這是傳統表廠絕對扔不掉的美味素材。所以這隻SUMMIT 2里,內藏了萬寶龍1858、時光行者、明星系列的錶盤樣式。而且每種樣式裡面還可以很多顏色(包括藍色、綠色、紅色、紫色、粉色、金色等等)、刻度(時標刻度、數字刻度、鑽石刻度)選擇,還可以對子盤內容進行高度的自定義,這是無論機械錶、還是蘋果表,都沒辦法達到的。
子盤自定義
甚至可以選擇「紅色」的盤面
42毫米的錶盤戴在手上感覺還行,整表63克的重量非常合適。可能從前從來不戴手錶的緣故,戴在手上總覺得有個東西,可能過段時間才能適應吧。但是這隻智能表和西裝的搭配程度還真是沒話說,看起來穩重大方,不小氣。沒有蘋果表那種廉價感,當然也確實比蘋果表貴不少,不過7740人民幣的價格還是在可接受範圍。這裡的可接受,是包括了萬寶龍本身的品牌價值和傳統手錶工藝在內的判斷。
蘋果終究不是一個做手錶的品牌,當初在蘋果表剛要上市的時候,還是一股子「我將要改變鐘錶市場」的架勢。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只能說「有影響」,至於鐘錶市場被改變了嗎?並沒有。
就好像特斯拉沒有改變汽車行業一樣,但是純電和油電混合逐漸在傳統車廠中出現。這就像萬寶龍的SUMMIT系列,拿它和寶馬的油電混動5系對標還是挺準確的吧。前衛的特斯拉,終究是少數人的選擇,在有歷史有底蘊的品牌中尋求突破才是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
但汽車品類終究和手錶品類有著非常大差別,新能源汽車將來一定會取代傳統汽油能源車,但是手錶領域的頂點,依然是一眾有著悠久歷史的貴价機械產品所占據,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工藝複雜的機械腕錶的這個位置將越來越穩固。但是如果能通過SUMMIT 2這樣優秀的腕錶產品入門,喜歡,愛上機械腕錶的話,也是件非常棒的事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