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苗族「鬧兜陽」要申報國家級「非遺」啦

2019-10-10     文山日報

傣族剪紙、納西族東巴畫、

彝族海菜腔、傈僳族民歌

……

說到「非遺」,

雲南真的是「家底雄厚」!

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推薦申報和評審工作。組織省內外專家對16個州(市)預申報的2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多次篩選,遴選了47個擬推薦項目;舉辦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培訓班;47個擬推薦項目的所在州(市)報送了申報材料;經我廳選取的評審專家分組評審、集體評審以及廳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審核,並經廳黨組會議審議,提出了雲南省擬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共30項。

現將雲南省擬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20日(從2019年10月1日起至10月20日止)。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進行實名反映(以郵戳或郵件日期為準)。

受理單位: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

通訊地址:昆明市滇池路678號

郵政編碼:650200

電子郵箱:ynwhtfyc@126.com

聯繫人:潘振焱

聯繫電話:0871-64608218

特此公告。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9年9月30日

來看看有哪些吧!

「鬧兜陽」是苗族的重大節日,2019年6月7、8日,馬關縣小壩子鎮老懂寨村舉行了盛大古樸的苗族「鬧兜陽」節活動,萬名遊客一起「鬧兜陽」。

「鬧兜陽」是苗族的重大節日,是一個以尊重人才、崇善、潔好團結為宗旨的有效載體,其目的是紀念兜陽和推舉與兜陽一樣的好人能人。在以往的基礎上,今年小壩子鎮老懂寨舉行的「鬧兜陽」活動主要突出「游轉」,通過開展活動,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和諧穩定,共同進步,共築夢想,不斷推進廣大苗族同胞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邊疆民族和諧發展。

什麼是「非遺」呢?

非遺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

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謠諺;

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

民眾世代傳承的人生禮儀、歲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體育和競技有關生產、生活的其他習俗;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場所等。

目前,中國已經有京劇、中醫針灸、活字印刷術等39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來源:雲南網)

責編:駱麗 審核:資雲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mXPtm0BMH2_cNUg2JTk.html









4月份停電公告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