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Parents教育系列的一篇推薦好文。
小朋友和小動物,聽上去應該是最為和諧的搭檔,但是,生活中有不少小朋友對小動物都有恐懼心理,不敢接觸或是靠近它們。
到底孩子的恐懼感從何而來呢?這篇文章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文丨大J 來源丨大J小D
最近收到一條留言:
大J,我家小區很多養小狗小貓的,我兒子又特別皮,我們都怕他在小區玩被狗咬。於是,從他懂事開始,我們全家都會和他說,「狗會咬你的」。但現在發現,他出門就很黏我們,我鼓勵他放手自己去小區玩,他就會和我說,不要,狗會咬我的。我現在在反省,自己這麼做是不是錯誤了?但現在狗咬孩子的報道也不在少數吧,該怎麼做?
這條留言看的我心情蠻複雜的。是啊,家長總想保護孩子。
我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和我說的那些話: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他們是壞人,要把你抓走的;過馬路要牽好外婆的手,不然你要被車子壓死的;你在外面不能亂跑,不然就會被壞人騙走,再也回不來了;遇到狗讓讓開,它們要咬你的
我現在打下這些話,都覺得膽戰心驚,真的很難想像童年陰影面積有多大。
我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處於害怕的,當然,因為這樣的恐懼,我的表現的確不錯,我很「聽話」,出門都是乖乖跟著大人,不敢造次。
而與之相對應的,我也經常被大人評價,這個小孩沒見過世面,見啥都怯怯的。
的確,我的性格比較慢熱是一部分原因,但我至今還記得,當時那種提心弔膽的狀態,我真的覺得外面這個世界太「可怕」了,小小的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
所以看到這條留言,我不自覺地有了代入感,也因此覺得好難過。
理解不同的「危險」
現在自己做了媽媽,當然明白外婆當年的好心。
就像給我留言的朋友一樣,現在孩子被狗咬傷的新聞也是時有發生,我們只是想盡力護孩子周全。
但保護不等於嚇唬。
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一定需要探索和接觸這個世界。如果我們總是因為擔心而「嚇唬」孩子,那麼長期以往,孩子肯定就會沒有自信,膽小,畏首畏尾。
看到這,很多朋友肯定會問,那麼這個度到底在哪裡呢?
我先來談談,對於「危險」的不同等級的區分吧,也許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看清這個問題。
- 危害:這是我們一定不能碰的東西,比如,不能直接用手碰火,不能碰插座;
- 危險:這是我們需要掌握特定技能去嘗試的東西,比如要在媽媽指導下,學習使用剪刀和刀具;
- 風險:這是我們需要額外小心應對的東西,比如面對小狗我們該怎麼做。
一般來說,我只對於「危害」的事情,會非常堅定地告訴小D「不可以」。
除此之外,我都會花更多時間幫助小D明白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並且帶著小D去鍛鍊掌握相應的技能。
就好比狗咬人這個問題,與其一概而論,我選擇這麼和小D說:
狗都是我們的朋友,但就像你不喜歡很吵的聲音,有時聽到別人尖叫你會哭, 貓狗也有它喜歡和不喜歡的相處方式。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它們,學會正確的和它們相處的方式。
我們為此還去了好幾次寵物店,向店員學習了解和狗相處的方式。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想去摸陌生貓狗怎麼辦?
很多孩子看到小狗,就會異常興奮,大叫大跳跑過去,想要摸摸小狗。
就像人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招呼方式的。有的狗性格溫順,可以忍受,而有的狗出於本能就會進行自衛。
與其父母總是第一時間嚇唬孩子「狗咬人,狗危險」,不如教會孩子如何和狗打招呼。
1、必須徵得父母允許
告訴孩子,在路上在別人家裡,如果她想要摸小狗,必須先徵得父母的允許。
這樣,父母就能詢問狗主人的同意,或者讓孩子自己詢問。這一步可以讓父母和狗主人都有所準備。
有的狗主人也會告知我們,這個狗的性情,不喜歡被陌生人摸,那麼我們也就知道了。
2、演示怎麼摸
如果狗主人同意了,那麼父母要演示給孩子看如何是正確撫摸小狗的姿勢。
伸出手臂,手掌握拳,放在狗鼻子下面。
這個方式既是保護自己的手指,同時也給了小狗一定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如果小狗聞了一下,轉過臉去了,那麼就說明小狗不想繼續和你交朋友。這時就需要教孩子尊重小狗的意願,這一點儘管很難,但需要父母引導。
如果小狗開始舔你的手,那麼我們就可以撫摸小狗。
告訴孩子可以摸狗的胸、肩、背,避免摸狗的頭,千萬不要拉狗的尾巴,也不要摸四肢。
3、家長積極監護
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積極觀察小狗的肢體語言,如果發現下面這些徵兆就需要把孩子帶走了。
像比較明顯的,磨牙齒、低沉的呻吟、後背毛豎起來、夾緊尾巴,一般家長都會察覺。
但是下面這些徵兆也要注意,這也是表明小狗不再喜歡孩子的刺激了:
- 不斷地打哈欠
- 即使周圍沒食物也總在舔嘴唇
- 氣息變重
- 把頭扭開了
- 開始把頭歪到一邊並且「翻白眼」
我見過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和狗玩的挺好了,就自己埋頭看手機了。但要知道,孩子不知輕重,而小狗的性情也會轉變。
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做監護人,表面淡定,但眼睛始終看著,遇到突發情況,能有「控場」的底氣,這才是監護。
監護不是嚇唬,不是過度干預,但需要在有危險、有風險的情況下,起到監督和保護。
(這裡自我檢討一下,我當年就是那個遇到情況比孩子先尖叫的媽媽,這幾年也算磨練出來了)
陌生貓狗跑向孩子怎麼辦?
那還有一種情況,陌生貓狗突然跑向我們的孩子。大部分情況下,這只是它們想要和孩子玩。
但是有些孩子是會害怕的。而經常的,孩子的表現會讓狗誤解,以為孩子也是想和它玩的。
所以,反過來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陌生的狗也是很重要的。
最糟糕的方式肯定是尖叫大哭地跑開,這時大部分情況下,小狗就會追著孩子跑,就會變得很興奮。
這時,如果萬一大人干預不及,被咬、被誤傷的機率很大。
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孩子原地站立不動,雙手握拳放在身體前面,避免和狗的眼神接觸,眼睛看向地面,裝做「一棵樹」。
大部分情況下,狗看到沒人搭理它,就會感到無聊,然後就會走開。孩子這時就能走到大人身邊。
這個方式我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在家多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
尤其是你發現自己孩子害怕小狗,一看到小狗就尖叫奔跑的。那麼就更要多多練習「裝作一棵樹」的技巧。
只要孩子成功一次,哪怕在你提醒下做到了,他就會發現,「自己不是無力的,他有能力保護自己」。
這比說一百次「你很棒,你厲害,不要害怕」更有效,這才是真正建立自信的方式。
寫在最後
我為啥花這麼多篇幅寫這篇文章呢?
其實就是希望給每個愛護孩子的父母有更加全面的知識儲備。
我不希望因為我們自己的擔心害怕,而讓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產生恐慌。
我們需要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掌握技能,掌握知識,我們都有能力保護自己。
在這裡,也要呼籲一下養狗人士文明養狗,遛狗要牽繩,無論性格如何。狗安全,人也安全。
我們都愛這個世界,包括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其他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