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不在聯想,也不「錯」在楊元慶,聯想真的該「聯想」一下

2019-07-22   易馳科技網

聯想今日為何會淪落到這般「困境」,到底「錯」的是聯想,還是「錯」在了楊元慶?對於這一問題,或許大家都有不同的講解,既有人會認為是「錯」在了聯想,也有人會認為是「錯」在了楊元慶,甚至不乏還有人會認為是「錯」在了楊元慶與柳傳志這兩個人。

楊元慶,作為聯想CEO的他,或許很多朋友對其並不陌生,與其說是他帶領聯想走向了輝煌,小編個人認為,倒不如說是他帶領聯想走上了「招黑」的道路。自前兩年的「5G」投票一事上,聯想方面,不,應該是楊元慶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致使聯想被一度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受盡了各種輿論譴責不說,從而還被扣上了「美帝良心想」的帽子。

除此之外,聯想產品因國內外售價過於「懸殊」致使國內消費者覺得聯想是在「歧視」中國消費者,從而導致聯想在國內的名聲逐年敗壞,市場份額極具縮減,產品銷量也日益下滑,不少國人在看到聯想就此陷入輿論譴責中之後,紛紛「拍手叫好」,甚至還有網友對聯想進行了這樣的「吐槽」:一家掛著「中國國籍」的美國企業遲早有一天會因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聯想真的是一家美國企業嗎?並不是,要知道,在PC行業,聯想這一品牌就是一個「傳奇」的存在,迄今為止,聯想這一品牌立足國內市場已有幾十年之久,按發展年限這一角度去看聯想這一品牌的話,著實能夠稱得上是PC行業「前輩」的存在。

既然聯想的發展年限已有幾十年之久,那麼一套成熟且完善的營銷體系與發展理念是不可少的,為此,聯想至今都秉持著當初所選擇的「貿工技」發展路線。

可以說,對於以前而言,聯想所選擇的「貿工技」發展路線的確為其開闢了不少市場,並且也為創造了一筆不菲的收益。在品牌影響力方面,聯想的名聲更是響徹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那麼,既然是一家成就滿滿,且之前也曾被看作是「科技之光」的民族企業,怎麼會在「愛國梗」上跌了這麼一個大跟頭呢?

之所以聯想會在「愛國梗」上跌那麼大一個跟頭,跟其發展路線有著莫大的聯繫。一直以來,聯想都不是一家以技術開發為核心的科技企業,如果更深層次的去看聯想這一品牌的話,或許聯想只能稱得上是一家以營銷為首,以「組裝」為次的

科技公司,缺乏一定的研發「底蘊」著實令當下的聯想受盡了「冷嘲熱諷」。

再加上聯想所受到的種種輿論的譴責,更是使得聯想這一品牌漸漸「剝奪」了國人對其的信任,因此小編覺得,聯想真的該「聯想」一下了,「聯想」一下從前的自己到底做「錯」了哪些,「聯想」一下自己今後該做出哪些改變,如果還是一昧的秉持「傳統」,而不去尋求「突破口」的話,聯想的發展或者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倒退的情況。

說到最後,小編個人總結一下,聯想的「錯」,既不「錯」在聯想,也不「錯」在楊元慶,而是錯在了方向,如果聯想走向了正確的方向,聯想在國內或許還是有能力能夠「翻身」的,因此小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如果聯想真的做出改變的話,國人能否就此「放過」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