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公司研發麵具可以騙過微信、支付寶人臉識別,刷臉不安全?

2019-12-13   壹創新商學

支付寶使用人臉支付已經有4年時間了,依舊記得支付寶的豪言壯語:「大家放心,任何一個東西因為我們的原因造成損失,我們全賠,不設上限。」

在支付寶強大的背書下,我們一直在使用人臉識別,但是2019年12月12日美國媒體報道: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研發出一款高清3D面具和照片,在世界多地成功騙過了人臉識別系統。

該公司使用一個特製的3D面具,成功欺騙了支付寶和微信的人臉識別系統,完成了購物支付程序,他們還宣城用同樣的方式進入了中國火車站,他們還僅用一張照片騙過了荷蘭最大機場的自助登機系統。



這不僅引人深思:所謂的人工智慧面部識別技術是否達到安全標準,是否威脅著用戶隱私,我們越來越依賴的生物識別是否有我們認為絕對可信的安全性。

刷臉支付仍可放心使用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基於2D人臉圖像和基於3D人臉圖像。

2D人臉識別即使算法和軟體再先進,在2D情況下,安全級別始終不夠高,照片很容易被破解。


人臉識別一般流程


曾經也爆出過2D刷臉被破解的事件,一個小學生用一張列印照片代替父母刷臉,成功騙過智能櫃,取出了父母的快遞。

新加坡大學的網絡安全教授也曾表示:「通過試驗,我們發現,發布於社交平台上的個人照片中,能成功解鎖面部識別的用戶數量占總用戶數的70%,也就是說,你放在網上的一張照片,很可能可以直接解鎖你的面部識別。」



那麼我們平時常用的3D呢,,微信和支付寶都是採用的3D人臉識別技術。

微信曾放言:綜合使用3D、紅外、RGB等多模態信息,可以有效抵禦視頻、紙片、面具等的攻擊。

支付寶也曾公開表示,雖然各類換臉軟體很多,但不管多逼真,都是無法突破支付寶的刷臉支付的。


支付寶安全中心


現在現實打了臉,只能說一句:科技真厲害!專家也曾說:部分三維人臉識別認證會讓你點頭眨眼,但對於黑客來說,把相關的面部信息更換掉,破解並非難事。

雖然3D面具騙過了人臉識別系統,但是此面具的造價極其高昂,工序異常複雜,需要採集到用戶頭部的高精度模型,並完成毫米級精度的製作,在實際操作中,恐怕沒人會願意被人摁著頭來採集信息。

我們的信息安全不僅僅只有人臉識別,往往是有多重的保障的,比如身份認證,輸入登錄密碼,輸入支付密碼,比如自助買水機在人臉識別之後也是要輸入手機尾號的。即使別人拿到你的手機通過人臉識別轉帳,往往都是需要支付密碼的。

「臉裸奔」時代

3D面具雖然噱頭很足,但終究不足為慮,更應該讓我們關注是人臉大數據,我們的隱私問題。

我們的「臉面」正成為別人的生意,蘋果、支付寶、京東、微信等巨頭爭相進駐人臉識別領域,還記得去年張學友全國巡演,得益於人臉識別技術,累計有10名逃犯被抓,張學友都感嘆技術的現金。



怎能不感嘆,我們真的很先進,僅僅幾年,智慧型手機劇增,移動支付習慣養成,人臉識別應用爆發,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手機面容支付,自助飲料機面容支付,無人超市……

人臉識別技術從公共領域向消費領域的快速延伸,據預測,2020年我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我們的臉面被過度使用了,前一陣子一個人臉識別公司在演示人臉識別在學習中的應用,被監控的兩名學生各種數據一應俱全,比如趴桌子、玩手機、睡覺、聽講、閱讀、舉手的次數都會被收錄分析,再結合面部表情,高興還是傷心,憤怒還是反感分析出學生在課堂的狀態,並向任課老師發送提醒。


雖然只是演示,但是關於隱私討論鋪天蓋地,技術雖好,也得用對地方,如今人臉識別的應用變得娛樂化,手機人臉數據的門檻也逐步降低,人臉識別的應用邊界在哪裡?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或許,美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這可是傳說中的換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