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堪輿」
堪輿文化又稱風水文化,是一種傳承有序的傳統民俗現象,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澱下來的、對居住環境進行地理選址布局的一種實用國術,是漢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已成為全球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輿,指承輿,即研究地形地物之意,著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記》將堪輿家與五行家並行,本有仰觀天象,並俯察山川水利之意。故漢族民間稱「堪輿」為「風水」,專稱看風水的人為堪輿家。《易經》為其理論基礎,旨在審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環境,順其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而臻於天時、地利、人和諸吉咸備,達於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其核心在於對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進行地形分析、區位與方向分析以及規劃布局的學術思想與方法,內容涉及地理學、氣象學、哲學、美學、社會學、倫理學、生態學、城市建築及宗教民俗等,其中也不乏迷信與糟粕。有一些人利用「風水術」從事迷信活動,造成了惡劣影響。應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審視它,辯證地批判吸收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利用有其正確合理的部分。對於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大有裨益。
贛州堪輿文化
興國是現代中國風水學中最盛行的流派——贛派風水的發源地,素有「中國風水地理文化第一村」之稱的三僚村,就位於贛州市興國縣東南60公里的梅窖鎮。唐代末年黃巢兵進長安後, 原任司天監監正的風水地理大師楊藥松(名益,號救貧),弟子曾文辿 、廖瑀隱居三僚村,傳播風水文化,後被尊為風水祖師。三僚曾、廖二姓師承楊公奇術,風水文化在三僚村綿延一千多年,歷代名師迭出,享譽海內外。古代南京、北京十三陵、故宮、長城都是三僚風水先生堪擇。楊救貧當年選中三僚傳道授業,是因為三僚村地形狀如一個太極圖形。站在兩姓交界的「和合石」上看,三僚村是一個盆地,盆地中間一座條狀石山「羅經石」峰恰如羅盤中的指針;曾屋村和廖屋村如太極圖中的兩儀;村周圍的東華、西竺、南極、北斗四座寺廟和全村八個景點,吻合了《易經》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三僚村曾、廖二姓各祀的兩座楊公祠,供奉楊公金身,抽籤是由〈易經〉演化而來的〈楊公詩簽〉,每簽一卦,共64卦。這是全中國惟獨三僚特有的文化現象。三僚村尚有一株楊公當年手植的古樹「九尾衫」,這是一株千年古衫,完整時樹幹約需四人合抱。三僚村保留了不少古代風水建築,如廖氏宗祠周圍的章光土、七星池,曾氏周圍的砂手、龜蛇會、石拱橋等,羅三公墓,太監墓,蛇形祠,臥虎形墓,猛虎跳牆形墓等不同時代的風水作品,吸引著許多海內外學者前來參觀考察。
楊公風水
楊公通過長期的風水實踐發現用二十四山陰陽龍格龍立向與風水實際之間存在重大誤差,根據河圖洛書的原理,採用六十甲子納音理論,將六十甲子合理地分配在羅盤上,創製了七十二龍,用于格龍立向,同時創製了天盤雙山體系用於消砂納水,從而將中國風水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里程碑。七十二龍,初看起來,是天干地支體系,好像與河洛無關。但只要認真地研究七十二龍的真實含義,就會明白,河圖即在其中。河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地三生金,地四生木,地五生土,分居四方。北方一水,南方二火,西方三金,東方四木,五土坐居中央。中央土為太極點,楊公認為水從土中來,土乃水之母,母子同宮,故不用五,將五寄於一,只用金木水火四局。七十二龍的分配,基於這樣一個立論之上:風水的本質是「乘生氣」,而生氣流行於土中。土屬於地系統,所以楊公首重用於反映地系統的十二地支,以地支為主,以一干維輔二地支。從壬山兼子開始分配六十甲子,在八干四維下中間五度留一空白,圍繞十二地支順順時針行五圈,六十甲子正好分配完畢。七十二龍法用六十甲子的納音五行屬性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八干四維正針無六十甲子,稱為空亡龍。但空亡龍並非真空,只是沒有六十甲子而已。空亡龍也有其固定的五行屬性,八干四維五度內主要分布的是天干之氣,所含地氣隨兼針多少而異。
八卦方位五行,北方壬子癸屬水,東北丑艮寅屬土,東方甲卯乙屬木,東南辰巽巳屬木,南方丙午丁屬火,西南未坤申屬土,西方庚酉辛屬金,西北戌干亥屬金。二十四山正五行,亥壬子癸屬水,丑艮屬土,寅甲卯乙屬木,辰屬土,巽屬木,巳丙午丁屬火,未坤屬土,申庚酉辛屬金,戌屬土,干屬金。這種五行的分配與五行之氣的實際分布情況是不相符合的。因為,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五行的存在,五行是無處不有的。按照八卦五行的分配,北方屬水。但在實際上,北方不僅有水,也有木,也有火,也有金;東方不僅有木,同樣也有金、水、火;南方、西方同樣是金、木、水、火同具。五行齊全的地方,才可能有高級生命的存在,人才有可能在那裡安居樂業、繁衍生息!五行不齊全的地方,高級生物就無法完成正常的生長發育,無法正常生活。所以,八卦五行、二十四山五行,所反映的只是五行的大體狀態,不是五行的實際分布狀況。楊公創製的七十二龍,每個地支下都分配有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在每個地支下都分配了一個河圖!這個創造,真正體現了物物一太極的原理,採用的乃是河圖理論的精髓。楊公風水術以七十二龍為核心進行格龍立向和消砂納水,說明楊公風水術是以河圖為風水之體的。
贛南堪輿文化傳承
楊救貧在贛州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在贛南迅速傳播,隨著客家人在贛南聚居時的大量建築實踐,楊救貧的堪輿術得了用武之地,贛派堪輿得以興起。曾文辿、廖瑀對楊救貧堪輿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楊救貧在贛州的堪輿活動,使他聲名遠播,但贛派堪輿流派的逐步形成,應是他在興國縣三僚村授徒開始。曾文辿是三僚曾氏開基祖,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另一位追隨楊救貧定居三僚的弟子是廖瑀,字伯禹。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長居虔化州(古寧都)翠微峰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後世稱其為廖金精。相傳他年方十五,已經精通四書五經,鄉人稱其為「廖五經」。唐末兵荒馬亂,科舉不繼。廖瑀的父親廖三傳擅長堪輿,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轉而研究堪輿之術。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笈。著有《懷玉經》、《俯察本源歌》等著作傳世。楊公風水贛南堪輿術理氣方法歸結為「乙丙交而趨戌,辛壬會而趨辰,鬥牛納丁庚之氣,金羊收癸甲之靈。」此中之「乙」,不是指東方甲卯乙中的乙山,而是指陰木局而言,也就是河圖的八木;其中之「丙」,不是指二十四山之丙山,而是指陽火局,也就是河圖數的七火。乙與丙的墓庫都是戌。同理,其中的辛,是指陰金局,就是河圖數的四金,壬是指陽水局,就是河圖的一水,兩者的墓庫都是辰;丁是指陰火局,即河圖數的二火,庚是指陽金局,即河圖數的九金,兩者的墓庫都是丑;癸是指陰水局,即河圖數的六水,甲是指陽木局,即河圖數的三木,兩者的墓庫都是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