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兒搶同學東西還威脅老師要跳窗!「凶孩子」是霸凌者的雛形嗎?

2019-10-31     每日商報

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顏妤 馮曉

近日,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刷屏,「校園霸凌」這個四個字再次被大眾推上了風口浪尖,聯繫到各地報道的霸凌事件持續發酵,我們在感慨於成人世界的弱肉強食時,有多少人關注到校園裡倚強凌弱的「黑暗」現實?

2017年11月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十一部委聯合發布《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教育監督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繼出台治理校園欺凌的地方性法規。然而,我們看到,校園霸凌不是不存在,只是被「隱藏」。

「凶孩子」是霸凌者的雛形,行為背後皆有原因

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門診,我們看到了多個「校園霸凌」的縮影——

一位二胎爸爸帶著9歲的女兒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門診,他向方妍彤主任苦 訴。女兒今年小學4年級,脾氣暴躁,總是發怒衝動,看到別人有好看的、好吃的東西就爭搶,下手又快又狠。有一次老師批評她,她竟然威脅老師要跳窗,同學都躲她遠遠的。特別是弟弟出生後,她甚至會不時打弟弟,喂他燙牛奶。孩子眼神里透露著一股狠勁;她就像一頭餓狼,只要有人靠近,就渾身戒備,隨時準備出擊。

曾有一位小學老師向方主任坦露,班上有這樣一個「壞孩子」。男生今年6年級,父母離異,父親早年勞教。他桀驁不馴,玩世不恭,跟著所謂的大哥「混」社會。擾亂課堂,抄作業是常事,打架,抽煙,喝酒對他來說就像喝水一樣正常。老師批評他,他就追著老師打,同學也經常被他打得鼻青臉腫,學校勸退好幾次但均未果。

這兩個案例中的孩子,其實已經是我們所謂的「霸凌者」雛形。

方妍彤解釋,其實「凶」孩子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加以正確引導,可能會釀就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劇。

方妍彤(右)


高中女生「逃學」,其實是因為受到校園霸凌

然而,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又該如何呢?

曾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到心理門診,她哭訴女兒今年高一,可剛開學不久就不想去讀書。家長以為是考試沒考好,孩子自信心受到了打擊,然而,家長發現孩子從不肯住校到不肯上晚自習,現在連書也不想讀了。

媽媽口中的「逃學」,是真的?

女兒向我們坦露了「真相」:「我在學校很孤獨,學業很忙,壓力很大。同學們基本條件都不錯,她們之間有很多話題,我插不上嘴。她們吃飯、玩耍都不叫我,我很想融進去,但始終是被孤立。她們誰都不願意當寢室長,就叫我當,衛生,打水都是我一個人干,她們看我的眼神很冷,根本不理我。有一次我摔了一跤,我知道她們是故意絆我的,她們在旁邊笑......」

方妍彤指出,霸凌行為是一種重複發生的軀體的、語言的或者心理的攻擊性行為,意在傷害、羞辱、孤立或威脅弱小的一方。霸凌行為包括身體欺負,如打人,踢人;語言欺負,如威脅、羞辱、起外號;心理欺負,如排斥、孤立、謠言等。

霸凌行為對雙方都會產生嚴重影響,要警惕預警信號

霸凌行為分三種類型:1.欺負者,暴躁衝動,不能忍受挫折,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常常認為別人不懷好意。2.被欺負者,敏感、內向、缺乏安全感,缺乏朋友,自尊心低。3.欺負-被欺負者,低自尊,高神經質,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屬於最不受歡迎的一類。

那麼,霸凌行為將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後果?

1.欺負者:接近30%的缺乏者有注意力缺陷,12.5%有對立違抗、品行障礙,12.5%有抑鬱;青少年期易出現飲酒和物質濫用。成年後表現出違紀違規,發生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的比率高。

2.被欺負者:可能發生焦慮、抑鬱障礙,女孩尤為嚴重;還可能出現恐懼感、孤獨感、自殺自殘、厭學、軀體化症狀。約一半的被欺負者成年後人際關係不良,對社會心存報復。

3.欺負-被欺負者:有21.5%患有對立違抗、品行障礙,17.7%有抑鬱,17.7%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成年時有可能會有較多的精神障礙。

同時,霸凌行為的預警信號有:

1.對於霸凌者:易怒攻擊、不服從管教、藐視權威、敵對、破壞公共財物、對小動物殘忍、違反家規、夜不歸宿、留戀網吧酒吧、抽煙喝酒、標新立異……

2.對於被霸凌者:情緒低落、注意力下降、成績下降、厭學、懶散、不注意衛生、頭疼,肚子疼等軀體化症狀、入睡困難、退縮不願意去人多的地方……

(孩子正在進行VR治療)


面對霸凌行為,心理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面對霸凌行為,作為孩子、家長、學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方妍彤給出了以下建議。

1.孩子:發生校園霸凌行為,及時向家長和老師求助;結交幾個朋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自信心的訓練。

2.家長:減少獨裁、控制、打罵、忽視、寵溺、事事包辦的教養方式;尊重、支持孩子,積極的溝通;培養生活、社交的技能;自我情緒管理;以身作則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

3. 學校: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創造和諧、融洽的班級環境;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創造機會給弱勢孩子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少年的你,行走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衝突——學業、家庭、同伴,一邊得到一邊失去,一邊痛苦一邊成就,如果當你們不堪重負,希望你們可以勇敢站起來,不再只仰望星空,而是在前往星空的路上奔跑!面對校園霸凌,請每個人伸出你們的援助之手,堅決杜絕各種霸凌行為,還孩子一個陽光燦爛的校園!


編輯:陳皮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S22IW4BMH2_cNUgjU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