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疫情防控期間技術指導手冊七——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

2020-02-27   中國水產養殖網

春季是黃顙魚病害防控和生長的關鍵時期,該階段的管理關係到全年生產活動的成敗。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黃顙魚春季養殖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加強黃顙魚養殖管理,確保疫情期間黃顙魚養殖穩定發展,現提出以下疫情防控及養殖建議,供各地及養殖戶參考使用。

一、強化疫情防控管理

儘量減少人員出入,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有條件的儘量實行分區操作,儘量避免交叉,對往來物資及車輛要進行消毒。積極做好疫情期間的記錄工作,除養殖、生產、銷售記錄外,外來人員、車輛等重要信息更要及時登記。

二、保障生產物資儲備

根據養殖場生產物資存儲情況及疫情發展實際,提前做好謀劃,根據實際養殖計劃,儲備充足的生產物資。春季雨水較多,飼料、肥料等物資運輸途中要注意防水、防潮工作。

三、加強養殖過程管理

1.加強水質調控

黃顙魚對水質要求相對較高,入春後的雨水偏多,氣溫變化大,因此要對水質較差且水位較高的池塘進行適當的底部排水,並適量加註新水,改善水質。待溫度回升後按照先淺後深的原則逐步加入新水,選擇晴好天氣,少量多次換水,每次換水10-15cm,要基本保持水體透明度30-40cm。及時施肥。一般可選用生物肥等配肥水質,少量多次,連用2-3次。可適當採用有機酸、氧化底改等措施對水體進行調整,以改善地質、活化水質。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適當的開啟增氧機,保證溶氧。

2.儘早開食

觀察魚類生長、攝食情況,可適當提前開食時間,投飼量要逐步緩慢增加,食場範圍要廣,堅持巡塘,觀察魚情並及時做好飼料投喂。

3.加強病害防控

初春季節,水質較差,水溫偏低,是水霉、小瓜蟲等真菌和寄生蟲病發病期,應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魚體損傷。開食後適時投喂維生素C、黃芪多糖等免疫增強劑,增強魚體體質。在未出現病症時,可適當使用碘製劑等消毒劑全池消毒進行預防。如發生水霉病害,應儘快確診,可用「美婷」等殺水霉藥物全池潑灑並結合消毒劑交替治療。3月中下旬,做好寄生蟲病的預防工作。

4.適時出售存塘魚

隨時了解市場行情,積極關注當地疫情防控政策,加強聯繫,及時捕撈銷售,降低池塘魚類密度和魚類疾病高發風險,儘量減少因疫病導致的生產損失。(出處: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