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公路「進藏第九線」| 新疆和田:比絲路更古老的玉石之路

2019-12-18   中國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98 篇 原 創 主 文-

漢武帝時期,劉徹在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在新疆與甘肅的交界地帶設立了玉門關,並派兵把守。

甘肅玉門關遺址,圖byHiroki Ogawa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玉門關在古代是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的必經地,它和「玉」有什麼關係?

還有,中國的國字框住的正是個「玉」字。

玉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到底有什麼的象徵意義?它在中國歷史上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一、比絲路更古老的玉石之路

玉,不僅僅是具有觀賞性的石頭,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它是尊貴與權威的象徵,早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玉器就已開始進入中原地區並受到古人的崇拜。

《千字文》中有一句「玉出崑岡」,意思是美玉出產自崑崙山崗,這座神山是古時玉石之路,連接西域與中原的必經之地,可以說它見證了這條古道上的一切。

從黑卡達坂望向西崑侖山脈,圖byNick Kent-Basham

在印象中,新疆大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莫過於惡劣、荒涼以及乾旱,然而在茫茫沙海之中,得益於巍峨的高山給山前平原提供了豐沛的冰雪融水以及地表徑流,哺育出這如翡翠項鍊般的綠洲帶。

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瀚海」,這是世界第二大沙漠,連綿不絕的金色沙丘就像大海的波濤,而在塔里木的四周,由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沖積而成的山前沖積扇和綠洲,就仿佛入海口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水系圖,圖by《中國自駕地理》

這其中,和田河是唯一一條發源於崑崙山、南北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大河,是塔里木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

和田這個名字是個簡稱,它舊稱和闐,在《大唐西域記》中記為「瞿薩旦那」,在清乾隆年間編制的《西域圖志》中和田河被稱為和闐郭勒或和闐達里雅,意為和闐河。

和田河秋景,圖by和田零距離

和田河綠洲很美麗,但讓其名滿天下的卻是河中的玉石,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和田玉。

至少在距今6000多年前,在博望侯張騫鑿空中原與西域商旅往來的通道前,就存在著一條將和田玉輸送到中原及中亞、歐洲的「玉石之路」。

出土於獅子山楚王墓的S形和田玉龍佩,圖by白色瑰寶

在距今3000餘年的商代殷墟遺址出土的石器中,據專家學者研究,其中有80%的玉石與和田玉擁有相同的成分,由此可見,在秦統一中國之前已有新疆玉輸入中原地區,「玉石之路」是可能存在的。

然而世人只知有絲綢之路,卻不知夏、商、周三代甚至更早就已出現的「玉石之路」,至漢代絲路鑿通後,玉路與其合二為一,大量和田玉沿此東進長安,西出中亞及南亞。

而在當時,絲綢之路上還有一個重要地方——玉門關,這是運輸和田玉必經之地,漢武帝非常重視,因而在此設關卡派兵駐守,並以玉命名為「玉門」,即輸入玉石之門。

玉門關近景,圖byShineboycw

據研究,在玉門設都尉把守管理應是公元前116-105年間,它可以說是和田玉沿玉石之路向東輸入中原的力證。

二、無玉不成國

廣為人知的玉有兩種概念,廣義的說法認為「玉,石之美者也。」,水晶、翡翠、和田玉等自然界中的各類美石都被包含在內,而狹義上主要是指和田玉和翡翠。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和田玉酒具,圖by白色瑰寶

玉的刨光面呈半透明,或微透明的油脂,或蠟狀光澤,給人以柔潤細膩的感覺,其硬度沒有翡翠軟,又具有極強的韌性,用小刀刻不動也不易碎裂,能比較隨心所欲地砍、斫、劈、削,這是其他石器無法比擬的。

上下五千年來,玉石一直是文人雅士、王公貴族的專屬產品,在新石器時期晚期(約「五帝」時代),黃帝「以玉為兵」,大量精美玉器的製作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而成批禮器、隨葬品則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在這之後,玉,成為了一個國家的象徵,就如「國」字系在「囯(guó)」里再加一個點,有「祖國美好如玉」的意思,可見沒有一塊玉都不好意思叫做一個國家。

以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的「皇后之璽」,圖bySiyuwj

從崑崙山發源的河流都會有籽玉出產,作為和田河的支流之一,玉龍喀什河就因盛產白玉,故又被稱為白玉河。

崑崙山北坡的冰川是玉龍喀什河的發源地,處於青藏高原北側的雨影區,乾燥的荒漠帶幾乎上升到雪線附近,與寒漠帶相連,所以在這片地區並沒有出現像天山、阿爾泰山那樣茂盛的山地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

玉龍喀什河,圖byHiroki Ogawa

且由於坡度極其陡峭,岩石裸露在外面,眾多山玉礦脈經風化剝蝕,由洪水攜帶奔流而下,並隨眾水匯流在玉龍喀什河中。

所以在古時候,夏季時溫度升高,冰雪消融、河水暴漲,大量玉石被攜帶沖入河床中,這是一年一度輸送籽玉的高峰,而到了秋季氣溫下降,水清石現,則是揀撈玉籽料的好時節。

在玉龍喀什河床尋和田玉的采玉人,圖byJohn Hill

古代采玉主要是在河邊和淺水河道中揀撈籽玉,「人每年采之,河每年補之」基本上保持一種自然平衡,在玉龍喀什河東岸洛浦縣境內的胡麻地一帶的古河床就遺存著清代挖玉形成的窪地。

隨著玉石越來越受市場歡迎,越來越多采玉販玉的中原人因美玉、利益驅動或生活所迫而來,他們一齊湧向了和田玉富蘊之地——西域。

和田玉籽料,圖by和田地區旅遊局

古代西域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新疆地區和中亞、西亞的部分地區,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到崑崙山采玉要越三江五湖,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途中的兇險艱辛可想而知。

到清道光年間,朝廷解除玉禁後,湧向新疆和田的隊伍愈發龐大,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甘肅……,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就曾在玉龍喀什河邊發現了一塊石碑上刻著這麼幾個字:「大清道光二十一、二十二年,山西忻州雙堡村王有德在此苦難。」。

在玉龍喀什河床采玉尋寶的人,圖by和田地區旅遊局

當時湧向崑崙的人大多是青壯年,也有迫於生計鋌而走險的大齡人,有的不足百戶的村莊竟走了三四十人。

這些采玉人湧向的地方之一便是和田玉的產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文化和交流的中轉站,那就是位於崑崙山北麓的古國于闐。

于闐,當時是西域36國之一,在它的北面是茫茫沙漠,實際上就是在沙漠和山之間守著玉石之路、絲綢之路,東西往來的狹窄通道。

于闐在沙漠和山之間守著玉路、絲路來往交通的要道,圖by《中國自駕地理》

然而,號稱「美玉之邦」的于闐國卻在十一世紀滅亡於戰火中,而勝利者喀喇汗王朝掠奪大量珍貴的和田玉並摧毀了城堡和都城,使得這個古老國度只剩下今天位於和田市的約特干遺址,這是當時一處輝煌的佛教建築群。

隨著于闐古國的滅亡,由於受到人為和大自然的破壞,人們再也找不到當年的輝煌與和田玉的蹤跡。

西域三十六國之于闐,圖by《中國自駕地理》

三、和田是個好地方

只要人們提起和田玉石,和田總是繞不開的話題。

這是祖國西部的一座邊陲城市,其維吾爾族人口約占97%左右,除了有名揚天下的和田美玉和萬山之祖崑崙山,這個地區還有傳承較古老的維吾爾族民族風情和西域美食。

(今日的和田市南倚崑崙,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既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南疆重鎮,也是和田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以及金融中心,圖by《中國自駕地理》)

和田人早期以遊牧為生,飲食主要以烤、燉為主,抓飯是當地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愛吃的美食,也是宴請賓客的佳肴,一般以大米、羊肉等原料混合在一起燜制,大家在吃飯時席地而坐,每人都是一大盤子再加一大塊羊肉。

和田夜市是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最好的去處,各種原生態美食搭配上歡快的歌舞聲和熱鬧非凡的氛圍,這是一場視覺、心靈、胃口的盛宴,讓人有一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和田地區特色抓飯,圖by和田政府網

而扛著鋤頭、钁頭,浩浩蕩蕩來到了乾涸的河床,親身感受一把采玉人的經歷,是不少人的夢想和情懷。

不少和田玉籽原石愛好者還會選擇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和田的玉石巴扎,這是和田市規模最大的和田玉原石交易市場。

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和田玉籽料原石基地,在這個基地里有著兩大亮點,便是和田玉交易中心與和田市玉石雕刻培訓學校。

玉石巴扎,在這裡說不定能淘到寶,圖by安哥拉

除了玉石和崑崙山,大棗也是和田的一張名片,由於和田地處高海拔、環境呈鹼性以及晝夜溫差和冰川雪水,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品質想不好都難。

和田大棗,圖bybroker2013

昨天,「第九線軍團」已於和田出發,正式開始進藏第九線的首次勘路,本文提到的玉石之路也將是他們的重要考察點。

他們在勘路途中到底會發生、發現什麼?後面我們將會有詳情圖文播報哦~

如果你現在就等不及了,歡迎私信哦~

參考資料:

1.馮玉雷.玉帛之路:比絲綢之路更早的國際大通道.《絲綢之路》2014年第19期;

2.喬智慧.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奠基者.《新疆人文地理》2016年第04期;

3.尚昌平.玉石之路:源自崑崙的神奇通道.《新疆人文地理》2011年01月;

4.臧振.「玉石之路」初探.《人文雜誌》1994年第02期;

5.劉立雲.從「玉石之路」到「茶馬古道:論絲綢之路青海道的演變及其意義」.《西藏研究》2018年第01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