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美術興趣班上,有幸認識一位特別開朗的阿姨,後來我們成了「忘年交」。記得那是我第一天上課,一上午的時間,有不少家長到畫室來諮詢課程內容,我以為那位接近六十歲的阿姨和其他家長一樣,想趁著暑假帶孫兒過來畫畫,沒想到她是給自己報名。
那一天,她就坐在我的旁邊,我們偶爾閒聊幾句。再後來,我們都習慣挑選第一天上課的位置,於是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隨著對彼此的了解,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有一次下課,我們去旁邊一個公園散步,又聊了很多關於人生的話題。其間,我也說出了心中的疑惑:「阿姨,你怎麼想到來學畫畫?像你這個年紀……」我一時不知道怎麼用詞,便沒說下去。
阿姨笑著補充:「你覺得,像我這個年紀,就應該買菜做飯,在家帶帶孫子,是不?」我笑著點頭,阿姨卻搖了搖頭,說:「我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或者說,人活一輩子,生活不應該過成那個樣子。」
阿姨說她剛退休,兒子是一家公司的老總,兩歲的孫兒有專門的保姆照顧。因為兒子對她說:「媽,你把青春全給了我,我不想你把老年生活又交給我娃。」她的想法和兒子不謀而合,年輕時有很多想做的事都沒機會做,她想彌補這個遺憾。
阿姨告訴我說,退休以後,老人們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才算精彩。
第一、完成年輕時沒有實現的夢想
年輕的時候,我們有太多的夢想,可這些夢想一再被生活的瑣碎淹沒,時間一晃我們就老了。想著曾經心心念念想做的事,再想一想現實條件,很多人不由心生感慨。
我想說的是,只要你還有追夢的勇氣,任何時候都不會晚。那些年輕時留下的遺憾,在退休以後,就有大把的時間去彌補。一心想要去的地方,可以約幾個朋友一起前往,或者報個團;曾經夢寐以求而錯失的姑娘,只要你們現在都是單身,就可以再追求一次,老了也好有個伴兒,想要攀登的一座山,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可以立馬出發……
總之,曾經因為太多的束縛留下遺憾的事,現在都可以盡力彌補。年輕時,我們不得不養家餬口,上有老下有小,心裡這些牽掛讓我們無法做一個瀟洒的人,可是在退休以後,我們可以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沒有誰規定,退休以後就得幫著買菜做飯,在家帶孫子。青春已經奉獻給了兒子,難道僅剩的一點老年時光也要被剝奪?
人這一輩子,年輕時為家人而活,老了以後,該為自己活一次了。
第二、讓自己的老年生活豐富多彩,不枯燥乏味
退休以後,老人們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如果每天只是吃飯睡覺散步,難免覺得生活枯燥乏味。人一閒著,就愛胡思亂想,明明是一些小事,想著想著就生了煩惱,弄得心情不好。所以人老了以後,要學會給自己找事做。
很多地方都有老年大學,那些不願在家閒著的老人,到大學裡報考各種興趣班,他們的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一點不輸給年輕人。
人是群居動物,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更應該多和人交流相處,獨處會帶來很多麻煩。有研究資料表明,那些沉默寡言的孤寡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幾率更高。
也許你經過對比就能發現,那些用興趣充實自己生活的老人,比那些閒著無事或者為兒子孫子活著的老人,看起來心態更好,精神也更飽滿。為自己而活,才會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
第三、加強鍛鍊,不為健康擔憂
人過六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小心摔了一跤,可能都得在床上躺一個多月,不得不承認,人老了身體不能和年輕人比。人上了歲數後,衰老和死亡成了我們心裡的一道坎兒,每次想到這麼沉重的話題,心情頓時就跌到谷底。
適度的鍛鍊可以幫我們延緩衰老,增強身體的各項機能。那些喜歡運動的老人,看起來更充滿活力,樣貌也顯得更年輕。我們為身體健康做了一些事,心裡也才會坦然,至少我們努力了,拼搏了,而不是混吃等死。
用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生活就給予我們陽光和溫暖;用消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它就給我們無盡的煩惱和痛苦。在我們還能動的時候就儘量運動,為以後積累資本。事實上,人最終的比拼,也是身體的比拼。有了健康的身體,你才有能力去擁有一切。
請告訴身邊奔六的老人,年輕時為家人而活,現在老了,該為自己活了。只要做到上面三點,老年生活才會過得更愉快,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