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芒果推送原創的娛樂八卦和影視評(吐)論(槽)。
(ID:dsfysweixin)
大陸的長處在古裝劇,但是現代劇就總是顯得虛假懸浮,一年也看不到一個觸動人心的現代故事。
港劇正好相反,自此古裝巔峰《金枝欲孽》過去之後就總是寒寒酸酸的,但是時裝劇一直擅長反映真實生活,近來還作了很先鋒的探索。說的就是——《嘆息橋》。 只有15集,已經更新完了,建議一看(粵語版)!
事先聲明:一點不甜,也不能簡單歸納為虐,更像是一部層次豐富的現代文學作品,看的時候需要拿起耐心,放下三觀。
01.愛情中的「 現實 」
世上那麼多成雙成對的男男女女,他們是為了什麼而結合?最正確的答案:愛情。次一點的答案,親情。總歸是挺美好的。
《嘆息橋》的編劇很大膽,給出了一直被有意無意忽視但又真實存在的另一種答案: 愛情就像千層餅,它的第一層就是欺騙,是逃避現實的藉口。就像劉瑜說的:「愛情,是庸人的避難所」。
李子勇(林保怡 飾)發現女友何樂兒(衛詩雅 飾)最近的言行舉止里處處透著反常,順著蛛絲馬跡,再憑藉直覺,他很快得出結論:二人之間出現了第三者。
林保怡+推理,瞬間亂入《讀心神探》
物證齊全,就差人證。於是他特意挑在深夜趕往何樂兒家,打算一探究竟。如他所料,此時出現在眼前的是某個陌生男人。他叫胡啟源(陳奐仁 飾)。
很快,男主李子勇發現,自己才是第三者。這位 胡啟源才是何樂兒的正牌男友。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這不就是個渣女玩弄兩個男人的狗血故事?看好作品,我們首先要摒棄這種標籤化的思維,不然會錯過太多......
劇情徐徐展開,時時刻刻都有新發現,新感悟。早在多年前,在比利時旅行的何樂兒與李子勇就曾有過一面之緣。
在她眼中, 李子勇是個頗具浪漫氣息的藝術家,還很善良。她錢包被偷, 李子勇幫了她一把。這次異國邂逅,無疑在憧憬愛情的少女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
人海茫茫,兩人居然又意外相遇。在「新鮮感」和「好感」的刺激下,那粒種子逐漸破土而出。她開始瞞著男友,偷偷和李子勇拍拖。
在何樂兒心中,兩人的邂逅是段未完待續的異國情緣。
一旦褪下這層粉色濾鏡,背後其實是個純粹的騙局——偷走何樂兒錢包的人正是李子勇的同夥。 至於他「好心好意」借給何樂兒的錢,大概只能算是良心未泯。
兩人重逢時,他早就把這段往事拋在腦後了,更談不上愛。即使發現何樂兒早有男友,李子勇也不過是一走了之,態度隨意,沒覺得受傷。
畢竟,他心心念念的對象另有其人。
那麼 胡啟源(陳奐仁飾)呢?
表面上看,他最無辜。 先是被女朋友耍的團團轉,接著又被「姦夫」找上門,全程躺槍。
先別忙著給何樂兒打上「渣女」標籤,也不要心疼胡啟源這個「老實人」。其實很久之前,胡啟源就撞破了兩人的「姦情」,只是裝不知道。
為何胡啟源如此輕易就原諒了女友的背叛?在這個男人的內心深處,在「老實人光環」的遮蔽下,藏著不少彎彎繞繞。
起初,他答應搬來和女友同居,目的是想藉機逃離母親的控制。 換句話說,他是把何樂兒家當成了避難所。
而他答應復合,就更加不是什麼「為愛隱忍」,而是在高昂房價的打擊下,他沒有更好的去處,他又不想回到那個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在「自由」和「尊嚴」之間,他果斷拋棄了後者。
那麼何樂兒呢?肉體上,或許是現在很多人罵的「渣」了,但是思維上,她的腦迴路就很真實(不論男女)。
她像比較兩隻股票的投資價值一樣,比較著眼前的兩個男人:職業背景、家世、人品、性格,逐一考量。
雖說胡啟源是個又慫又無趣的媽寶男,但他很能忍的性格和公務員身份就決定了他是個穩定可靠的結婚對象。總的來說,是個「經濟適用款」。
而李子勇呢,就是 「小眾限量款」。 雖然有點冷漠自私,但勝在為人更風趣幽默。何況,兩人在異國還有過美好回憶,妥妥算是加分項。
她既貪圖胡啟源的踏實,又覬覦李子勇的浪漫多金,難以取捨。
最終促使她做出決定的,是父親患癌的噩耗。她是一個從小被寵大的白富美,沒有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在這 慌亂無助的時刻,只有胡啟源接通了電話。在「可靠安穩」和「浪漫風趣」之間,她選了前者。
很多人,甚至包括這兩位主角,都在某一瞬間覺得這是患難見真情的高光時刻,但這部劇通過藝術手段讓我們觀眾看到了另一種真實——這兩個人都互相把對方當成逃避現實的避難所罷了。
順帶,也完美詮釋了愛情千層餅的第二層——算計。
而這段糾纏不清的三角戀,則點出了整部劇的精髓:
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因為沉浸於帶了虛假濾鏡的主觀視角; 所謂的回心轉意,不過是反覆衡量後的最優解。
不得不承認,這些才更接近現在都市人的愛情現狀, 而不是《我的前半生》《完美關係》等等裡面的天降救世主式瑪麗蘇。真實世界沒有瑪麗蘇,只能靠自己在深夜裡繁複權衡每一個選擇,而且選錯是大機率的。
02 現實中的「 愛情 」
如果沒有一點愛,那麼《嘆息橋》的基調未免顯得過於冷血了,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事實上, 那份愛而不得的酸楚與無奈,它也刻畫的相當到位。 比如,李子勇和方子薇(周家怡 飾)的故事就應了那句老話:「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年少時的李子勇為了替對方還債,孤身前往比利時。結果在臨走前被警察扣下,就此耽誤了回香港的時機。因為這場誤會,兩人天各一方,分別了整整二十年。
但偏偏長大後的李子勇又是個不擅長表達,嘴硬心軟的人。明明很在意,卻總用吐槽的方式來掩飾真實想法。
一個疑心太重,不停地猜,「她心裡到底有沒有我?還是說,只拿我當兄弟」。另一個,總覺得對方若即若離,從不正面回應自己的心意。
就這樣,兩人都小心翼翼地守護在對方身邊卻始終不敢越界,生怕因為衝動而毀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
最令人唏噓的是,就在李子勇鼓起勇氣,準備坦白心意的前一晚。遲遲等不到他開口的方子薇,再次投向了其他人的懷抱。
錯過,便是這塊愛情千層餅的最後一層,也是最苦澀的一層。
甚至就連性格軟弱的胡啟源,也有段心酸往事。
在實習時,他愛上了已婚的上司梁淑媛。兩人借著醉意,內個了。胡啟源以為這是愛情, 女方其實只把他當做逃離家庭矛盾的放縱對象,
當他不顧母親反對,準備去找梁經理告白時,卻發現對方早已回歸家庭。最後,他只弱弱地說了一句, 「哦,好的」。
縱觀全劇,你會發現竟然沒有一段真正的愛情。要麼陰差陽錯,要麼無疾而終,要麼湊合過日子。
看的時候總是為 主角們的性格缺陷感到意難平,為什麼TA不 主動一點?為什麼TA不理智一點?為什麼TA不獨立一點?
但是,這才更接近現實吧,人就是經常被性格和際遇捆綁的動物啊,不然哪來那麼多痛苦的人,平庸的人。
03.耳目一新的敘事風格
有人夸《嘆息橋》的質感高級。對此,我深表贊同。就拿劇中的對稱性構圖來說,幾乎每一幀都令人倍感舒適。
尤其是劇中的街道和建築外景,更是分分鐘讓人聯想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
看慣了十級磨皮濾鏡+亂懟特寫的大陸都市劇之後,再看到如此講究的運鏡,本強迫症簡直一本滿足!
沉穩克制的敘事風格也是相當順滑。
在劇中,你既看不到喧譁狗血的豪門之爭,也沒有刺激驚險的商戰戲碼。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的世間百態。
此外,《嘆息橋》的敘事手法同樣讓人耳目一新:非線性敘事、雙時空、多視角敘事、打破第四面牆。
隨著劇情的推進,以「李—何—胡」為線索的「三角戀」不再是唯一的主線。《嘆息橋》像是一場接力賽,每一集都會從原有的脈絡中延伸出新的故事。
沒有明確的主角,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視角。
把每個角色都當作主角的敘事方式,讓人有了 既廣又深的社會樣本觀感。我們每一個人出生時都是笑得天真爛漫的嬰兒,怎麼就逐漸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這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說。例如胡啟源, 是一個試圖逃離原生家庭的控制,卻以失敗告終的悲劇。
一個連玩手機都要藏著掖著,仿佛在做什麼壞事的「老男孩」,背後還站著隨時準備監控他的母親。
在母親經年累月的高壓控制下,胡啟源逐漸養成了懦弱逃避的性格,對待感情也是「不爭辯,無所謂,得過且過」的處理方式。其實目之所及,身邊很多人是這樣的。
樊勝美之後,大陸劇經常涉及 「原生家庭」話題,激烈的劇情挑動大眾情緒,微博經常吵開了鍋。
《嘆息橋》中的表現形式更為精準、克制、藝術,讓人不自覺地心生寒意。可怕的不是某些事件,而且整體氣氛。
《嘆息橋》寥寥幾處鏡頭,便勾勒出這對母子間的扭曲關係: 「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臣服」。
劇中有處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年輕的胡啟源剛被訓斥了一頓,忍不住大哭。鏡頭一切,轉成遠景,被窗口和欄杆切割的對稱構圖,預示著這個家的氛圍,無異於一座牢籠。
既然《嘆息橋》把每個角色當主角看待,那麼,在同一件事,各位主角會有完全不同的觀感。「記憶偏差」,是本劇在多視角敘事中強調的另一個重點,也很有意思。
比如,在何樂兒的記憶里,約會時李子勇總是忽視她的感受,自顧自向前走。反觀李子勇的視角,他記得走出電影院時二人明明是手牽手,一路上也相談甚歡。
再比如,在胡啟源的回憶里,當初是何樂兒主動勾搭他。在何樂兒的印象里,卻是好朋友替自己去要的手機號碼。
在胡啟源看來,何樂兒比他媽還要囉嗦挑剔,所以是他先提出分手。但在何樂兒眼中,是因為她無法再忍受對方的巨嬰性格。
這也很真實,生活里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併合理化它。
例如最常見的,很多 兒媳婦跟婆婆關係不好,說起來大多是當年生娃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她之類,但在婆婆的視角,是兒媳婦跟她不親,甚至給她臉色看,不敢去照顧。到底真相是什麼?很可能她們都沒有撒謊,只是主觀視角不一樣。生活不是查案,你相信什麼,什麼就是真相。
《嘆息橋》在構建精巧脈絡的基礎上,不拘泥於單一真相,為觀眾留足懸念和想像空間,也不拘泥於「三觀」,展示了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有各種性格缺陷的都市人。表達方式是先鋒大膽的,內容是精鍊寫實的。安利給大家!
- END -